“‘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瑩,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古典詩歌真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如詩如畫溫情又神秘的場景。”
“這說明那個時代太落后了。你看晚上的珠江燈火輝煌,多熱鬧,多美!”
“我最崇拜的詩人是李紳和白居易,前者寫出了關心底層百姓的《憫農》,‘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何其沉痛!后者寫出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神句。而且,白居易的長詩,無人能及,真正堪稱文學大師?!?/p>
“可我們老師說杜甫最偉大,是詩圣?!?/p>
“我敬重杜甫,但他不是我喜歡的詩人類型。甚至李白也不是我喜歡的詩人,他太自我了?!?/p>
“老師說大李杜小李杜都很優秀,要多讀他們的詩?!?/p>
“大李杜小李杜當然不錯,但媽媽最喜歡的還是李與白——李紳和白居易?!?/p>
“我最景仰的現代作家是魯迅和北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真誠地寫作,心懷大愛。古典文學功底深厚。我不喜歡余秋雨,做作,矯情。他有篇寫母親的文章,被人譏笑為余秋雨之媽=(觀世音菩薩+圣母瑪利亞)×2?!?/p>
“可老師說,有空要讀余秋雨的作品?!?/p>
“我寧可你讀龍應臺的文章。對社會對人生,有真切的關懷?!?/p>
這,曾是我家的小班化教學場景。每每媽媽意見一出,必遭兒子異議。各持已見,暢所欲言。達不成共識,也沒有面紅耳赤。
上初中后,兒子好像被作業捆綁了——“上課時間+作業時間+睡覺”,成了孩子最美好年華的固定程式。我作為媽媽,好揪心,好心痛。
不過,兒子的作業不算是最多的,他在另一所中學的同學,據說作業做到晚上12點也做不完,做到孩子想哭,做到他一向嚴厲的媽媽說:“不做了,睡覺。如果老師查問,叫他找我好了”。
勇敢的媽媽不止這位,我有一位北師大畢業的朋友還勇敢些。她的女兒作業做到11點沒做完。她就下命令:“不做了,睡覺去。考不好沒關系,老師批評讓他找我好了。”女兒很生氣:“哪個媽媽像你這樣???”她也生氣:“你只是老師的學生,但你是我的女兒,你說,老師和我,哪個愛你多一些?你自己決定聽誰的話?!迸畠鹤匀宦犃怂脑挕.斎唬鷥r也是有的:她的女兒以兩分之差沒考上那所一流的重點高中,去了一所“二流”的重點高中。但朋友一點不后悔:我和他爸書都讀得好(一個北師大,一個華南理工),也不過如此。女兒能考上大學,自立,不成為社會的負累是底線。
哈,相信學校里的老師可能對這幾位媽媽不以為然。然而,不身在其中,誰解其中味?為了不讓孩子在應試的路上越走越遠,抓住點滴時間,對孩子進行一對一教學,是無奈,也是沉痛。教學的方式很簡單,隨機的聊天,討論甚至是爭論,讓孩子能了解一點課外的東西,有一絲絲風,吹進那板結生硬的學習生活中。
對兒子,我是健康第一,分數起碼排在三。所以兒子在小學時玩得特兇,生活算得上豐富多彩。上初中后,時間不夠用了,我只能見縫插針地販賣一點自己的私貨。雖未必正確,但也算是個人的一點心悟。
比如同學關系,我就一再強調兒子要處好它。我告訴兒子:人這一生最親密的朋友,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幼兒園的同學,那是金哥們;小學的同學,銀哥們;高中畢業之前的同學,鐵哥們;大學的同學,銅哥們;出了社會的朋友,錫哥們。
比如師生關系,我經常強調:認真聽講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尊重老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學習態度端正好,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當然老師的話不可全信,要求不必全達,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有所取舍。防止老師不經意間用成功、競爭、分數與排名誤導孩子,讓孩子鉆入死胡同。
比如學校的管理,我告訴孩子要靈活應對,維護自己的權利。孩子說班干部會查看他們的書包,看到玩具、閑書與零食,全部沒收。我告訴兒子:他這是侵犯你的人權。下次他來查,你可以拒絕,你告訴他,上學之前媽媽檢查過了——沒有他要找的東西。又如,兒子上課不敢上廁所,我告訴他:人有三急,這是你的權利,一定要及時上,不要憋出毛病。要不課間少喝水,要不課間快上廁所。萬一上課要上廁所,那就快點去,別磨蹭。又比如,兒子想帶好吃的東西給同學,我就鼓勵他:想帶就帶。兒子害怕被班干沒收,我說:那就在校門外給同學,叫他吃完再進校門。在我一再有時甚至是氣急敗壞的教唆下,小小年紀的兒子不再是溫順的小綿羊,維權意識強烈,有一次拿出<<未成年人保護法>>,控告我侵犯了他的隱私權——因為我不經他同意,偷看了他的作文。
比如課文,我會提醒孩子,哪些寫作技巧可以借用到作文中去;哪些不要相信它(有愚民成分);關于作家,我會講解一大堆相關的知識,將教材變厚。孩子學了《濟南的冬天》,我讓他看《老舍散文選》,給他講《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孩子學《浮生六記》中的片斷,我會先讀,然后告訴孩子,此書是林語堂最喜歡的,將它譯成了英文,在海外出版。
比如歷史,孩子學的是古代史,我經常有空就給他聊聊現代史,講講洋務運動,講講抗日戰爭——上海保衛戰、南京大屠殺、武漢保衛戰、黃河決堤、滇緬公路、遠征軍,講美國的飛虎隊、駱峰運輸線,講講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講珍珠港事件,講美國在日本投擲的兩顆原子彈……兒子聽得津津有味,大眼睛亮亮的,直盼著早點上到現代史。
比如文學,我鼓勵孩子盡可能多讀點優秀的詩歌散文。我把自己讀過的書如《大林和小林》(小部頭的)、喜愛的文推薦給他,大有讓他重走長征路的意味。我給他聊魯迅,聊林語堂,聊冰心,聊蕭紅,聊錢鐘書,聊張曉風,聊劉墉,聊龍應臺,聊許多我喜愛的作家。我給兒子編閱讀資料,活頁的,希望能擴大其知識面。兒子也在讀書后會活學活用,記得兒子曾在作文中寫道:“我像一架剛在空中加完油的戰斗機一樣精神抖擻!”讓我驚倒!
比如財經,我經常給孩子看我的炒股賬戶。以至有一段時間孩子回家第一句話就問:“今天是漲了還是跌了?”孩子經常會提醒我:“你那支股票出了沒有?獲利就賣出吧!”有時還會安慰我:“勝敗乃兵家常事啊,我看你心理這么脆弱,就不要炒股了吧!”
其實,當個老師真不容易啊,哪怕是一對一的小班化教學,也時時遇到兒子的挑戰與質疑,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每每圖窮匕現的時候,我就打馬虎眼:“這個問題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準確的還是要自己查資料去”。轉移孩子注意力,哈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在于平時的點點滴滴。所教不一定系統,不一定高深,而在于天長日久,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你家的小班化教學,開張了沒?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