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完成了讀懂課文、掌握必須的文言知識兩個教學環節后,第二節,即以仿寫為重頭戲,以收獲思想教育、文言知識復習和運用的成果,過程如下。
一、精析課文、作好鋪墊
我和學生一起分析孟子的勸說藝術。第一步是巧妙設喻,引君入甕。
孟子聽完第一段梁惠王的話后,心中已明白梁惠王心病的要害之處,但他機智地避開正題,巧妙地以戰設喻,巧在哪里呢?一是“王好”,二是下文的許多不正常之舉也正是“好戰”造成的,可以收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孟子還巧在,“戰”很多可喻,而他只用最淺顯的“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來喻,讓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落入圈套——取得一致的看法——為轉入正題創造環境。
第二步是避開現象,切入本質,亮出王道的根本。
接下來,孟子不是評論梁惠王“移民”的功過,而是闡述遵循自然規律,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需求,是“王道之始”的道理,要說明的是由于前面的以戰喻,梁惠王是可以悟到孟子的批評之意的。接著孟子進一步闡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齊舉,就是王道之根本。
第三步是直陳過失,指出要害。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敝链嗣献涌芍^發威啰。
最后孟子才理睬梁惠王的“移民”之談,委婉地指出王之要害是“罪歲”,即強調客觀原因,推卸主觀責任。
二、激活思維、拋出作業
我說:“文章結尾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梁惠王接受了孟子的意見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熱烈討論,大家統一了認識:梁惠王沒有接受孟子的意見。因為在孟子所生活的戰國時期,戰亂頻頻,天下四分五裂,必須依靠武力才能實現天下的統一。儒家的“仁政”思想與這種社會現實相背離,因而梁惠王是不會采納孟子的主張的,可能還會以為孟子在挖苦他而有點惱火呢。
“是啊,文章沒有結尾特別耐人尋味。它告訴我們:不管梁惠王有沒有接受孟子的意見,孟子的見解始終都閃耀著唯物主義的光輝——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事實上‘梁惠王’不會絕種,而孟子的勸說就永遠有用。不信,我們都來檢討一下,試試看。”我說。接著,我亮出自己的——
鄙人之于教也
郝老師曰:“鄙人之于教也,盡心焉爾矣。學生作業吾親催,學生背誦吾躬查。察鄰班科任,無如鄙人之用心者。鄰班成績不見降,鄙人成績不見升,何也?”
孟子曰:“師好打牌,請以打牌喻。渾渾噩噩,已近天明。君誤出一牌,同伙誤出兩牌,而輸一局。此局責誤兩牌者付輸資,則何如?”
曰:“不可,兩者均有責也。”
曰:“師知如此,則無望成績高于鄰班矣?!?/p>
“遵循教學法則,教之自然矣。順從學習規律,學之自由矣。傳之于‘知、情、意、行’則學生自會作業而不用催,學生自會背書而不須查。
“《教育學》《心理學》束之高閣,沉迷牌桌通宵達旦,學生成績差,則曰‘吾盡職矣,其不爭氣也。’此何異于求‘輸兩牌者付全資’?師無責生,斯貴班成績有望提高矣?!?/p>
不少學生看后已躍躍欲試,于是我布置作業:用“鄙人之于學也”為題,仿寫一篇文言文。
三、醍醐灌頂、收獲喜人
這是一次形式為古文學習、內容為思想教育的寫作演練,全班學生熱情高漲,科代表很快收齊了作業。面對一篇篇好文章,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對孟子觀點的認可,對自己的失誤或曾有過的錯誤認識的反思,因而批改作文也成了一次享受——
品學兼優的語文科代表蘇二弟寫道:
鄙人之于學也
孫大炮曰:“鄙人之于學也,盡心焉耳矣。幾何差,吾知題難,則趕時間習之,且常上網以求學;外語差亦然。察同窗之況,無如鄙人之用心者,同窗之分不加少,鄙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二弟曰:“兄好玩,請以玩喻。同處于室內,玩者各異。打牌者圍且喧,追趕者逐且鬧。打牌者罵追趕者,則何如?”
曰:“不可,皆哄也,是亦鬧焉?!?/p>
曰:“兄如知此,則無望分之多于同窗也?!?/p>
“課前預習,知困難于學先,領會自殊也;持以練習,技巧自可提升也;時常復習,基礎可加強也。學習能力與技巧提高,基礎扎實,是使諸科成績不差也,此乃課內優學之徑也。
“垃圾食品,皆應少沾,省五、十元可以買書矣;無失閑時,雖三五分鐘亦可閱書矣;紙墨不貴且不重,亦可身攜時記之矣。果若如是,學不能進者,未之有也。
“一得空閑則醉于玩耍,一有余錢則醉于零食??己蟪煽儾?,則曰:非我差也,題難也:方如無頭蒼蠅,四處亂竄。此何異于‘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汝無‘罪題難’,且戒玩以醉學,斯成績無不上者?!?/p>
經常出些怪點子、語文成績中等的汪鳴同學寫道:
鄙人之于學也
操二曰:“鄙人之于學也,盡心焉耳矣,每晨起,偶讀文章,誦詩書;課堂之上,師傳道授業解惑之時,吾必凝神以聽;課堂之下,作業練習盡心竭力。察同窗之學,無如鄙人用心者,然其學業有成而鄙人之未成,何也?”
梁師對曰:“子言詭矣。日未出,眾人皆睡。舍內無聲,一人獨起,披衣坐床,拿出手機上網也。俄而,聞隱隱擊鍵聲。食頃,東方即白,鈴聲驟響。未幾,師進焉,子見之,速藏手機,而抓書裝讀焉,師視以贊目,子竊笑焉。課堂之上,子亦善于裝,打開書掩手機于下,凝神于手機,師之言入乎左耳,出乎右耳。此乃子晨讀詩書,課上凝神之實也。同窗如你者固少之,故成者多而子成者少矣。”
由于“安全”是人類心理的第一需求,因此遇責“罪歲”就成為人類的通病,一般是層次越低越嚴重;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才能漸漸脫“病”,成為會“罪己”的智者,甚至像孟子那樣的圣人。這次仿寫訓練正是讓師生都受到了一次提升,一場洗禮。其實《寡人之于國也》能夠千古流傳,其意義也在于此。當然,仿寫中,對文言知識的復習和運用所收到的成果,則是顯而易見了。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金灣區金海岸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