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單一枯燥、過于形式化、以教師為主導等特點難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斷根據教學實際以及學生個性成長特征創新初中英語教學手段,不斷地解決教學進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妥善處理好教學中所出現的矛盾,才能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生思維敏捷活躍、想象力豐富、興趣廣泛,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促進創造思維的發揮。
1. 善于發現趣味因素。教師要注意發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關注那些與游戲、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范文、填鴨式的習題和枯燥的習作中解脫出來。比如在講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 3 Halloween 的閱讀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介紹來設計萬圣節所用的各種道具,甚至讓他們畫下來,在道具介紹中鍛煉口語能力,促進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 設置問題巧布思。“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抓住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的心理特征,在提問中喚起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精心巧妙地設計問題,以提問的形式把問題引發出來,使學生迅速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如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向學生提問:“你能描述自己所看到或聽到的災難場面嗎?”面對提問,學生積極展開生活回憶和知識儲備,同學之間也情不自禁地討論起來。可以將話題擴展到如何應對一些具體的自然災難,如問“如果地震來臨,我們將以什么樣的心態和方法去面對?”在備課時,教師應多傾向于這類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在討論中增進對課文的感受和體會。
3. 發揮任務教學的特有魅力。具體來說,任務型教學過程包括教師引入任務、任務循環流程以及語言聚焦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中又涵蓋了大大小小的諸多細節,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進行編排和選擇。在具體的任務設計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將活潑性、具體性以及生動性等特征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去。比如在學習有關“各種顏色以及句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編排成唱歌的任務型學習形式,如“小花狗真頑皮,手里握著大畫筆,畫個天空是藍色,blue blue是藍色;畫片草地綠茵茵,green green是綠色……”。在這種趣味性的語言聚焦中,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師賦予的任務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使得自己的探究性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任務型的教學形式并不是意味著學生掌控整個學習流程,需要教師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才能真正使任務型的教學手段為初中英語教學服務。
4. 重視語言文化的闡發。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下促進英語更廣范圍的合理運用,在初中英語教學創新的進程中要重視英語語言教學和英語文化之間的關系,這對教學的完善有極大的催化作用。英語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色,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看待英語的學習過程,不搞民主中心主義,更不能認為英文比中文優越而搞自我殖民。其次要注意英語在不同場合表達的不同形式,如“我是小云”,日常表達為“ I’m xiaoyun”,電話用語則表述為“This is xiaoyun speaking”,要提醒學生注意表達的豐富性。最后,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盡可能多地搜集有關所學英語內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人文趣事等,并在課堂中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走上講臺,分享心得。
(作者單位:廣東興寧市沐彬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