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谷紅姣)“在山頂,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靜靜地喝了杯水,接著昂首站立,忽然,哈……哈……哈,三聲大笑,聲音很洪亮,整個山谷都有回聲,接著又大吼三聲,停了大概三四分鐘,又開始大笑大吼。第一次聽到時把我爺爺嚇壞了,還以為是啥怪人或者瘋子呢!后來才知道,這人就是張學良!”臺北市陽明山附近的居民林鄭強有聲有色地描述著。
張學良是現代中國歷史上一位獨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經歷極不平常,特別是“西安事變”后被幽居了50余載,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然能健康長壽超100歲,他的養生之道確實值得研究和學習。
為探尋張學良的長壽秘訣,本刊記者親赴臺灣,走張學良曾居住過的地方,訪張學良曾接觸過的人,聊張學良生前的點點滴滴,探尋他的長壽之道。
大笑養生
張學良在臺灣的故居處在陽明山的群山環抱之中,這里滿山翠綠、松濤鳥鳴、空氣清新、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可謂修身養性的大好去處。經四處走訪,記者終于找到一位名叫林鄭強的老先生,今年72歲,臉色紅潤,身體健朗。
林鄭強的爺爺是陽明山附近的居民,自退休后,經常在這里鍛煉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爺爺聽到了正在“大笑”的張學良,后來他們經常在一起鍛煉身體,還成了朋友。
林鄭強告訴記者:“爺爺常給我講他跟張學良的故事,他們清晨6點準時起床,然后結伴登山。張學良還摸索出了一套‘大笑養生法’。”接著,林鄭強詳細介紹起了如何練“大笑養生法”。練習前喝杯溫水來滋潤口腔、喉嚨,然后吐出全身濁氣后,再吸入新鮮空氣,同時不斷放松身體,稍微提肛,對群山發出笑聲、吼聲,把體內的氣全部吐出去。笑3次之后,放松一會兒,再重復做。記得笑聲要從丹田里發出來,不斷地笑,笑到沒有力氣為止。笑過之后,放松整個身體,緩慢呼吸,再喝一杯溫水。
“清晨山中的空氣非常新鮮,而大笑是一種深呼吸,能呼吸到自然界的精華,對身體很有益。退休后我每天都練習‘大笑養生法’。您看我這身板子哪里像七十多歲的人。”林鄭強說完便哈哈大笑起來,聲音響亮,氣息十足。
森林養生
“張學良常跟我爺爺說,‘樹是個好東西呀,它對肺呀、皮膚呀太有好處了。沒有樹的陪伴,我張學良可能早就枯萎了。’” 林鄭強說,“在長期的鍛煉中,張學良還發明了‘森林浴’養生法。所謂森林浴,就是到樹林中去沐浴那里特有的氣息、氛圍,享受森林的滋潤。樹木自然散發出一種木屑香氣,它具有松弛精神、穩定情緒、降低血壓的作用。另外,林中小溪的流水聲、觸摸樹皮時的感覺也會讓人心曠神怡。”
“這個‘森林浴’養生法還有很多講究呢!張學良告訴我爺爺,在森林中步行最少要在3個小時以上,直到身體出汗、毛細孔擴張,否則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在森林中多做深呼吸,盡量將身體內的廢氣排出。另外,最好穿吸汗、透氣材質好的衣服。”林鄭強說起來頭頭是道。
張學良一直被軟禁在山里,1990年獲得人身自由后,定居在美國夏威夷。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含氧豐富,空氣新鮮,負離子濃度高,而且幾乎沒有工業污染和噪音公害,非常適宜人類生活,這些都為張學良的長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情趣養生
在臺北,我們碰巧遇到了前來臺北辦事的張閭蘅(趙四小姐的侄女)。張閭蘅告訴記者,“我大伯就是個老頑童,我最喜歡跟他聊天,聽他講故事。只要跟他呆一會兒,就會被他的幽默風趣吸引。”
命運的滄桑并沒有讓他看破紅塵,恰恰相反,他把“被軟禁”當成了修身養性的人生大課堂。張學良以釣魚養生、寫作養生和花卉養生來消遣自樂,使本來單調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有一件趣事,我至今記憶猶新。大伯被軟禁在湖南鳳凰山時,有一大樂趣就是釣魚消遣。他經常漫步到山腳河邊垂釣,有時沒釣到魚,也得買一條魚掛在魚鉤上。有一次他去釣魚一無所獲,就買了一條4斤多重的鱖魚掛在自己的釣上,放在河里觀賞。”說著說著,張閭蘅禁不住呵呵笑了起來。
其實,釣魚時,人的眼、神專注于水面的動靜,意識完全沉浸在水面上魚漂的一抖一動的安靜意境中,大腦皮層只有一小部分在興奮和活動,大部分腦細胞得到了休息,所以釣魚就起到了調節、放松、消除疲勞的健身作用。
“我大伯睡眠也很好,可以從晚上10點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11點,中午還要再睡2個鐘頭,有時甚至可以整整睡上一天也不睜眼睛。我就問他怎么這么能睡,他卻幽默地說,‘我是干軍人的,生死看得很開,尤其我是基督徒,腦子里根本就沒有生死,不過是腦袋搬搬家,換一地方而已。明天就是要槍斃我,我今天晚上也一定會睡得香。’”
愛情養生
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無法規避的一個名人,而趙四小姐則是張學良百年人生中一個不可規避的女人。張閭蘅說:“提起我大伯的長壽秘訣,就不得不說他與伯母(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在1927年春天,我大伯在蔡公館和16歲的伯母一見鐘情,一舞傾心。18歲時,伯母更是不顧家庭的阻撓,孑然一身來到了伯父身邊,他當時還有妻有子呢。當大伯被囚后,柔弱嬌氣的伯母居然敢舍棄自由和舒適的生活,心甘情愿地來到窮鄉僻壤與大伯共患難。在那段漫長的歲月里,他們一起在湖邊默默垂釣,在教堂靜靜聆聽圣經……形影不離,相濡以沫。她的陪護和關懷給憂郁苦悶的大伯帶來了巨大的安慰和鼓舞。”
“關于您大伯和伯母的愛情,張學良又是怎么評價呢?”張閭蘅微微一笑,說道:“我大伯有時像開玩笑似地說,‘夫人猶如俄國的十二月黨人在冰天凍地的西伯利亞看到圣潔的女神出現一般。’有時嚴肅地說,‘假如我的后半生沒有她始終如一的陪伴,我的壽命絕對不可能如此綿久,達到中人之壽都很難,更何況是百歲高壽。’”
“在我大伯100歲壽誕時,伯母的病已經很嚴重了,但她……她依然陪著大伯過完了百歲壽誕。在生日宴會上,兩雙蒼老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大伯無限依戀地說:‘我太太非常好,最關心我的是她!’”說著說著,張閭蘅的眼里已經充滿了淚水。“在伯母病危時,大伯坐著輪椅來到伯母床邊,緊緊握住她的手,喊著私下對伯母的昵稱,無限依戀。直到伯母離開人世,還一直握著她的手不肯離去。從那以后,大伯陷入了無邊的痛苦中,每天夜里醒來時都會手摸著身邊的空床淚流不止。一年后,大伯也去世了,按照大伯的遺愿,我們把他們合葬在了夏威夷的神殿之谷。”
長期的幽禁,讓張學良沒有了事業上的轟轟烈烈,沒有了官場中的權欲角逐,也沒有了前呼后擁的阿諛奉承,更沒有了明爭暗斗的爾虞我詐,當然也沒有了讓他煩躁不安的焦灼。他雖然“出沒風波里”,一生波折不斷,但他寬恕了蔣介石,寬容了劉乙光,淡然的心態讓他獲得了長壽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