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每年4月4日至6日,太陽位于黃經15°時為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我國廣大地區有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清明作為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
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肝在五行屬木,在五味為酸,木性能制約土性,而脾在五行屬土,在五味為甘。春天正是肝木之氣旺盛的季節,人的脾土之氣會相對受到抑制,因此,陽春三月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達到補養脾臟之氣的目的。
春季萬物蘇醒,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各種疾病,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等。因此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煉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應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回家再穿上,這樣可有效預防感冒。
“春與肝相應”,春季的氣候與人體肝臟密切相關。因此,清明養生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養生重在養肝。養肝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清明節前后,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由于過于懷念親人,寢食不安,極易造成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當盡快減輕和消除異常情緒反應,保持情緒穩定。(更多有關清明養生的知識請見本刊“清明養生宜踏青 讓健康與你同行”。)
谷雨
谷雨,即“雨生百谷”,每年4月19日至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此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非常有利于谷物生長,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暮春到了,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逐漸變熱。不過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早晚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飲食方面,少食鈉鹽,鈉鹽太多會誘發高血壓病,每天不宜超過6克;少食油脂,每天不超過膳食總量的30%;少吃游離糖,食糖過量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食品,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及腦血管等多種疾病,每天食肉類食品不能超過300克;少吃辛辣食品。
谷雨時節,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也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度盛夏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運動上,要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如太極拳、瑜伽等;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導致血壓升高等。可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等地。堅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排除體內的濕熱之氣。
在情志方面,要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紅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