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血壓監測不僅僅對高血壓患者有用,更能幫助血壓正常者及時發現血壓升高,從而對高血壓進行及早診斷和治療。在家測血壓還可有效鑒別“白大衣高血壓(即大夫測血壓就緊張而血壓升高者)”,減少誤診。對于已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還能幫助尋找血壓波動的原因,也為調整降壓藥物的用法、用量提供了依據。
測壓前30分鐘不要吃喝
家庭血壓監測要采取正確方法。測壓前30分鐘不能進食,也不要飲酒、飲茶、飲咖啡、吸煙及大量運動等。測壓前要排空膀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5分鐘;測血壓者不要動,也不要說話,雙腳放松落地不能交叉,前臂放在桌子上,使綁袖帶的上臂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袖帶纏繞上臂,氣囊集中在上臂前方表面,袖帶的下緣離肘彎2cm,氣囊應置于心臟水平。及時準確地記錄血壓,最好詳細記錄測量日期、時間。此外,患者應建立血壓監測專用筆記本,專門記錄血壓。
測量次數越多越具有真實性
目前國際上對家庭血壓監測并沒有統一的方案。所謂的第一天效應發現,患者第一天的血壓很高,不穩定,但測量天數越多,得到的血壓讀數平均值就越低。希臘學者的一項研究亦表明,家庭測量次數越多,測得的血壓讀數越低,越接近患者血壓的實際水平。結合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建議患者在就診前連續測量7天(至少3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兩遍,間隔1分鐘, 取兩遍測量平均值,及時準確記錄。就診時除去第一天的血壓,取后6天平均值作為參考血壓,對于處于穩定治療期的患者建議每周測量1~2次血壓。血壓控制良好時,每周測量1次。
當多次測量家庭血壓≥135/85mmHg時可以確診為高血壓,家庭血壓<130/80mmHg時為正常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即診室血壓≥140/90mmHg,而家庭血壓<130/80mmHg;“隱匿性高血壓”即診室血壓<140/90mmHg,而家庭血壓≥135/85mmHg。當診室血壓≥140/90mmHg,而家庭血壓≥130/80mmHg,且≤134/84mmHg時,應進行動態血壓監測,以進一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