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血壓疾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病癥,嚴重威脅著中老年朋友的生命健康。日常飲食對于血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大家在平時不要忽視通過飲食結構的調整來積極預防高血壓。本期,高血壓專題為您介紹一些高血壓的日常飲食原則與預防措施,讓高血壓對您“敬而遠之”。
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患者,控制高血壓已經成了我國防治慢性病的頭等大事。河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王振濤表示,高血壓易于發生于陽亢體質的患者,常見的癥狀有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耳鳴心悸等。為此,王教授從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以及飲食調理兩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腦血管 易于造成腦血管硬化或者痙攣,輕者可以導致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平衡能力失調;再發展可以導致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腔隙性腦梗塞;重者可以導致中風、偏癱失語甚至危及生命。
心臟 高血壓患者外周動脈壓力增高,心臟如果想要把血液輸送出去,必須加倍做工,讓左心室處于持續的高負荷狀態,導致左心室肥厚、勞損,進一步發展會出現胸悶喘憋、活動能力受限等左心衰的表現。
腎臟 高血壓可以導致腎功能逐漸減退,體內毒素不能排泄,甚至導致尿毒癥。
眼底動脈 高血壓可以引起眼底動脈硬化,視乳頭水腫,進而出現視力下降。
高血壓飲食調理要注重三個方面
低鈉飲食 這里說的“低鈉”而不是“低鹽”,因為含鈉食物遠不止是食鹽,除了我們食用的食鹽以外,還有醬油、咸菜、松花蛋、掛面等當中所含的鹽分;另外味精、調味汁等當中含有的谷氨酸鈉等成分是另外一種“鈉鹽”,也有升高血壓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推薦健康成人每日攝入食鹽的量為5克,而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推薦的每日攝入量是3克。
節食 體重每增加百分之一,血壓增高約5-8毫米汞柱,通過控制米、面、糖等熱量的攝入,規律運動,把體重控制在理想水平,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另外節食還指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少吃動物性脂肪,限制紅肉的數量。高粱、甘薯、玉米等粗糧可以幫助體內膽固醇的排泄,也是不錯的選擇。節食不光是減少食物,還包括要適當多吃植物性蛋白和魚類,對于防治血管并發癥有效。
多吃含鉀的食物 鉀和鈉像是坐蹺蹺板,鉀高了,可以促使鈉的排除,進而降低體內鈉的含量,也就減少了鈉把過多的水分吸附到血管內,起到了降壓作用,橘子、香蕉、土豆、芹菜、蘑菇、豆類含鉀豐富。
高血壓的預防措施
一、控制體重
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計算方法為:BMI=體重(kg)除以2倍身高(m),BMI≥25 為超重,BMI≥27為肥胖。
二、自身預防
1、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2、治療高血壓應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
3、定時服用降壓藥,可在醫生指導下及時發現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
4、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
5、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
三、適量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還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最好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等,對降血壓很有幫助。
四、戒煙限酒
煙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大量飲酒危害也很大,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