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養胃”,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中醫術語,很多人的認識中,胃是摸得著感覺得到的,“養胃”很形象直觀,但如何健脾呢?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藥薏米粥、冬天吃大棗等食療方法,或吃些參苓白術丸、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藥,有沒有一勞永逸的好方法呢?
通過飲食來健脾,的確是不錯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適應或不吸收,怎么辦呢?其實,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經。脾具有生成和運輸新鮮氣血兩大功能,常揉脾經,可以增強人體的氣血,為防病治病儲備最大的能量。
一、氣血充盈邪無蹤――品味腳上的脾經大藥
● 治各種出血癥、慢性鼻炎:艾灸或點掐隱白穴
隱白穴在大腳趾趾甲旁約1毫米的位置。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刺激隱白穴,通常拿一個艾條(或香煙)點燃,灸這個穴位。
隱白穴還有一個功效,就是通鼻竅、治療慢性鼻炎、鼻出血。
● 治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腰腿痛以及頸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
從隱白穴往上,大腳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對于老年人來講特別重要,因為這是一個補鈣的要穴。人體之所以缺鈣,就是因為體內不吸收,您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幫助吸收鈣了。
此外,大都穴還能治療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腰腿痛。
● 治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手腳冰涼、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糖尿病等脾虛引發的病:用拇指內側多硌太白穴
太白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 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婦科病:揉公孫穴
從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孫穴。公孫穴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于氣血淤滯造成的各種癥狀。
如果您有婦科方面的問題,請每天揉揉公孫穴。另外,公孫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現出酸水的情況,趕緊揉一下公孫穴,很快就會好轉。
公孫穴還可以增加小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如果吃完東西不消化,也要趕緊揉揉它。
二、為先天之本添磚加瓦――品味腿上的脾經大藥
● 治肝、腎、脾上的病癥及婦科病:刺激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癥。
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是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
按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 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問題、腿肚子酸痛:點揉漏谷穴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
漏谷穴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前列腺問題很有療效。
●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機穴
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地機穴。“地機”就是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因為脾屬土,土屬大地,而且人體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來供應,所以揉地機穴可以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
地機穴對胰腺很有幫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揉地機穴來防治。
● 祛濕,治各種炎癥、水腫:揉陰陵泉穴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癥,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
● 專治瘙癢、調節血液循環:揉血海穴
血海穴又稱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個蟲子在那兒扎窩。它是專門治癢癢的穴。老年人身上經常瘙癢,用艾條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這個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三、不給疾病任何藏身之地――品味胸腹部的脾經大藥
● 治急性扭傷:按揉大包穴
大包穴是脾經的最后一個穴,在肋骨這塊兒腋窩直下6寸處。“大包”就是大包大攬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傷、急性脖子扭傷、急性肋間神經痛,大包穴都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