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見到“長壽”這兩個字,很多人的眼睛肯定會為之一亮。大部分人都覺得,那些活到100多歲仍然精神矍鑠的老人,身上肯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其中,他們吃的是什么食物尤為重要。
如今,有一個人花了整整25年的時間,替大家走遍全球25個國家,尋訪61個長壽地區的飲食秘密。他就是日本著名的長壽學家、世界衛生組織循環器官疾病專業委員家森幸男博士。近日,他在最新的中文版《健康長壽飲食指南》一書中,以科學的態度披露了“長壽食物”的秘密,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權威的長壽飲食調查”。
持續了25年的“長壽旅行”
在家森幸男的“長壽地圖” 上,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地方,比如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坦桑尼亞的“漢德尼”;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地方,比如中國的新疆和田和日本的沖繩。從1983 年到2008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下,家森幸男的足跡遍及了全世界61個地區,用他的話來說,這20多年的時間,終于讓他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為什么 有人能長壽,有人卻短命”,導致這種差異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一個字——吃。
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對家森幸男有著一份特別的尊重。她告訴記者:“這本書最 大的好處是,不板起面孔來教訓人,要求你非得這樣吃那樣吃,而是通過帶你去世界各地長壽之村旅行,告訴你長壽可以通過很多種飲食方式來實現。”
在家森幸男的眼里,真正的“長壽飲食”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絕對要吃什么不吃什么。在他調查的這些長壽村中,確實有的地方飲食習慣非常健康,但也有人吃肉多卻不得心臟病,相反很多人吃魚多卻非常短命。追尋這些疑問,他揭開了長壽并不只倚賴于一種或幾種食物,而是取決于你如何將這些食物搭配起來的秘密。
長壽與短命的“秘密”
家森幸男經過調查,總結了以下幾種長壽與短命的“秘密”。
愛吃肉怎么能長壽?
一般來說,人吃肉多,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就高,它們會堵塞血管引發心臟病。而愛吃肉的格魯吉亞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卻不高,心臟病的致死率也非常低,有著眾多的百歲老人。原因就在于他們吃肉的方法很獨特:把肉煮熟后,去除肥肉,只吃蛋白質最豐富的瘦肉。吃時搭配著梅子干,能起到暢通血管的作用;還要搭配芹菜等大量的蔬菜,它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是延緩衰老的功臣。此外,當地人吃葡萄時喜歡把皮和籽一起嚼碎吃下去,葡萄皮里含有大量食物纖維,葡萄籽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則能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法國也是典型的吃肉也能長壽的國家,秘密就在于他們所喝的葡萄酒中含有大量多酚,可以防止人體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堵塞血管。多酚和酒精結合在一 起更為穩定,容易被人體吸收。此外,檢測中發現,法國人體內的牛磺酸含量特別高。烏賊、章魚和各種魚貝類食物,以及動物內臟是含牛磺酸最多的食物,人體攝 入牛磺酸越多,越不容易罹患心肌梗死。
吃鹽多怎么控制血壓?
眾所周知,吃鹽多是造成血壓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減少吃鹽量外,也可以學法國人多喝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鎂和 鈣,能幫助把過多的鹽分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還有日本沖繩人,他們喜歡吃用取自大海的鹽鹵成的豆腐,其中含有一定的鎂。非洲坦桑尼亞馬賽族人則把玉米 和小麥連殼碾碎做成主食,其中含大量的食物纖維和鉀。研究顯示,鉀、鎂能起到中和鈉的作用,對抗由鈉引起的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
大連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興國介紹,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最高,堅果和粗糧中也很多。鉀則多在各種蔬果里,常吃可對控制血壓起到輔助作用。
吃魚多為什么會短命?
加拿大的紐芬蘭島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然而,這里的人大量吃魚還是非常短命,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都非常高,原因就在于他們最喜歡吃的是炸魚或腌魚。炸魚時大量的植物油,讓魚肉中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無法在體內發揮作用,而腌魚中大量的鹽卻促進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而且當地人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體內普遍缺少食物纖維和鉀,也導致血壓上升很快。
長壽十大飲食原則
家森幸男在20多年的調查中發現,長壽的原則總是相似的,共有10條:1、少吃鹽;2、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特別是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 物;3、多吃蔬菜與水果;4、多吃乳制品;5、多吃魚類與大豆制品;6、很多人一起、熱鬧地用餐;7、食材均衡;8、每天都有一餐吃飽、吃好;9、相信自 己可以長壽;10、對生活抱持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