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一、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二、飲食調養方面,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三、精神調養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難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培養樂觀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這時節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
秋分后,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