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癥存在明顯的男女差異
由于生理差異,骨質疏松癥更多見于婦女。研究表明:任何年齡、任何地區女性的平均骨量均低于男性,女性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高于男性。其中,按年齡分級的髓骨骨折發病率,女性是男性的2~3倍,近端肱骨骨折及骨盆骨折的發病率,女性比男性高6~8倍。在絕經后的幾年內,婦女每年可丟失自身松質骨總量的3%~10%,每年可丟失自身密質骨總量的1%。婦女一生丟失約1/3的密質骨和1/2的松質骨,而男性骨丟失為女性骨丟失的2/3。
女性激素在體內可預防骨丟失,具有保護作用,但是絕經后女性激素減少會導致骨頭快速丟失,所以老年婦女往往比老年男性更易得骨質疏松。
男女用藥各不同
女性絕經后早期(60歲前),子宮、乳房沒有病變,可通過補充雌激素來增強骨密度;如果已絕經多年,沒有更年期癥狀,可補充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在子宮、乳房及骨骼中都有雌激素的受體,雌激素調節劑只在骨骼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出類雌激素的活性。
而在乳腺和子宮上則為抗雌激素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因此不刺激乳房和子宮,可長期服用。但有靜脈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傾向者如長期臥床和久坐期間禁用。
男性可用雙磷酸鹽來治療,有靜脈使用的,也有口服片劑,長期堅持使用,可增加骨密度,預防骨折。當然,這類藥物女性患者也可選用。
骨質疏松嚴重時,會出現腰背酸痛、四肢酸軟、駝背、抽筋、骨折等身體不適的情況,骨科博士馮曉麗曾介紹,若是骨質疏松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用降鈣素,它除了能抑制破骨細胞,減緩骨質流失,還有中樞鎮痛作用,能幫助緩解疼痛。
但由于降鈣素有“逃逸”作用,即使用一段時間后效果會變弱,所以疼痛不適癥狀消失后即可停用,通常連續使用時間不超過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