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直播連線”期間聲明說,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在國際武器市場上如同“熱餡餅”一樣搶手。但俄羅斯暫時無法滿足需求。
普京說:“我們現在開始修建兩個新的工廠,生產最新型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該防空系統非常搶手,如同熱餡餅一樣,受到全球武器消費者的歡迎。我們甚至無法滿足對這一武器系統的需求。”
(據《揚子晚報》)
評論
S-400防空導彈配備了射程更遠的新型導彈和新型相控陣跟蹤雷達,雷達具有360 的全向覆蓋能力。據俄羅斯軍方稱,s-400在速度、精度等方面均優于美國的“愛國者”PAC-3地空導彈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防空導彈系統。S-400首次采用了3種新型導彈和機動目標搜索系統,可以對付各種作戰飛機、空中預警機、戰役戰術導彈及其他精確制導武器,既能承擔傳統的空中防御任務,又能執行非戰略性的導彈防御任務,作為一種大量應用新技術的第4代防空系統,S-400與S-300P拉開了一代以上的距離,它繼承了S-300PMU1系統結構,同樣由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與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導彈系統組成,但又有兩個不同點:①S-400允許作戰單元遠離制導雷達站(通過數據鏈聯結),可以使火力覆蓋區域大幅延伸;②S-400系統的作戰單元數量增加到8個(S-300PMU1/2為6個),提高了系統的多目標交戰能力。全系統可以齊射96枚導彈,同時攔截48個目標。此外,s-400還采用了模塊化的系統結構,可以與S-300P系列所有型別的導彈系統組合,以新系統帶動老裝備,充分調動并提升了整體作戰潛力。
S-400系統可以融入現在和未來的國家防空網絡中,對付從中程彈道導彈、隱身飛機、反輻射導彈、巡航導彈、戰役戰術彈道、航空制導炸彈、無人機、電子戰飛機、干擾機、預警機和戰斗機。攻擊范圍涵蓋400公里距離,高度從5米到30公里,可以對目標多批次連續攻擊,直到將目標摧毀。即使B-2隱形轟炸機,也要在S-400火力圈以外活動,進入火力圈將面臨被擊落的悲慘命運。S-400幾乎擁有擊落一切大氣層內飛行器的能力,從戰斧導彈,到蒼蠅大的目標。
導彈特點
S-400首次采用了三種新型導彈和機動目標搜索系統,可以對付各種作戰飛機、空中預警機、戰役戰術導彈及其他精確制導武器既能承擔傳統的空中防御任務,又能執行非戰略性的導彈防御任務。
S-400系統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可以發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遠程的各類導彈。在首發導彈未命中的情況下,可發后續導彈進行補射。用戶可以選擇裝有多種先進導彈的標準發射裝置,或裝新型導彈,或新舊型導彈混裝,每一種發射裝置在待發射位置均可放置四枚導彈。
另外,S-400還有自己的“獨門招數”——它的發射狀態是垂直于地面90度角,在發射升空后導彈才按照導航信號定向飛行,就是說具備空中鎖定目標能力,這樣極大地縮短了發射前的戰備操作時間。
導彈射程
S-400系統采用新型的40N6遠程導彈時,射程可達400千米,為當今地空導彈射程之最,遠大于俄羅斯現役防空主戰兵器——S-300PMU2“驕子”系統的9M96E導彈(200千米),以及美國正在研制的射程最遠的防空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御”(THAAD)攔截彈(200千米)。S-400系統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60千米,比美國“愛國者”和俄羅斯“驕子”遠出10~20千米,且攔截率高,可擊落250千米遠、飛行高度從數十米到同溫層的目標,攔截“飛毛腿”之類戰術彈道導彈綽綽有余。
抗擾能力
s-400系統設計獨特,其火力單元(最小作戰單位)包括一輛相控陣制導雷達車和幾輛導彈發射車。每輛發射車上可裝載不同類型和不同數量的導彈,導彈發射車外形與s-300MPU系列相類似,配置極為靈活。指揮控制系統包括一輛搜索指示雷達車和一輛指揮控制車,S-400系統的照射制導雷達為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探測和跟蹤距離遠,可同時完成搜索跟蹤目標、制導導彈、反電子干擾等任務。S-400系統可同時制導多枚導彈、攻擊多個目標,尤其適合在強烈的電子干擾環境下作戰。
多層防空
S-400系統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可以發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遠程的各類導彈。這些性能迥異的導彈互相彌補,構成多層次的防空屏障。s-400可采用的導彈達8種之多,包括48N6DM、9M96E、9M96M、48N6和40N6等。但目前除了9M96E和9M96E2有部分數據外,其他型號導彈的數據尚未公開。導彈被冷發射至30米高度后,固體燃料發動機開始點火,在飛行的初始和中間階段使用帶無線電校正的慣性制導,在最終攔截目標時轉為自動制導,裝有氣動系統以增強機動性。在首發導彈未命中的情況下,可發射后續導彈進行補射。用戶可以選擇裝有5V55R、48N6E、48N6E2等導彈的標準發射裝置,或裝新型導彈,或新、舊型導彈混裝,每一種發射裝置在待發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導彈。據稱S-400已經完成所有這些型號導彈的發射試驗。
總之,S-400防空導彈系統具有遠、中、近程和高、中、低空防御作戰能力。它與先進的對空偵察設施相結合,不僅可以應付對手提高空襲能力而對俄羅斯構成的威脅,并能與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相適應。可以預計到2020~2025年,S-400“凱旋”防空系統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時,將成為俄羅斯防空系統的支柱。
俄媒稱烏克蘭要挾停供發動機 中國坦克遭退貨
在今年5月15~19日舉行的SITDEF秘魯國際防務技術展覽會期間,俄羅斯的T-90S和荷蘭的二手“豹-2A6”主戰坦克將展開激烈競爭,以爭取獲得秘魯軍方的訂單。
目前,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已向秘方提出申請,希望T-90S能參展并進行演示:而荷蘭方面也抱有同樣的想法。據悉,荷蘭目計劃向秘魯推銷54輛二手的“豹-2A6”,單價在250-290萬美元之間(因相關服務的不同,價格會有所差異)。
至于同樣希望進軍拉美市場的烏克蘭,此次并未打算派其最新研制的T-84“堡壘”坦克參展。
近些年來,秘魯一直在謀求對其裝甲部隊進行現代化升級。秘軍方現役的249輛T-55主戰坦克均于上世紀70年代購自蘇聯,目前已全部過時,其中只有28%的坦克具備作戰能力。秘軍方曾請求政府購買一批性能能夠超越智利陸軍“豹-2A4”的新型坦克。此前,秘政府曾決定購買中國制造的MBT-2000型坦克,但由于烏克蘭禁止中國在其出口的坦克上安裝由哈爾科夫馬累舍夫發動機制造廠生產的發動機,導致秘中雙方的交易最終流產。
中國試圖出售給秘魯的MBT-2000型坦克上安裝了烏克蘭制造的6TD2型發動機,由于烏方提出了抗議,秘政府最終取消了與中方的交易。烏克蘭國防部下屬的烏克蘭特種出口公司曾致函秘國防部,稱中國出口MBT-2000坦克的舉動違反了烏中兩國此前達成的協議,因此烏方將不會為出口至秘魯的中國制坦克提供發動機。秘國防委員會在收到烏克蘭的警告后,最終決定放棄采購MBT-2000坦克的計劃。由于無法獲得中方有關能夠確保提供發動機的保證,秘魯最終退回了此前抵秘用于測試的5輛MBT-2000坦克。中國方面曾認為俄羅斯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俄方曾許諾與烏方分享拉美地區武器市場的份額,并要求烏方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名阻止秘魯購買MBT-2000。
(新華網)
評論
俄目前正在充分利用自己對烏克蘭的影響力,以便后者出面阻撓中國進入南美這一極具潛力的武器市場。俄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葉甫謝夫認為,中國丟掉秘魯的坦克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俄烏關系轉暖的影響。或許是因為俄羅斯擔心中國侵蝕南美武器市場份額,同時也是為了恢復俄烏間的軍事技術合作。
印度軍方提議政府切斷中方補給道路
這次中印第三次國旗會議仍未取得共識,兩國陸軍持續在邊界帳篷近距離對峙,印度陸軍總司令在日前向印度總理辛格與內閣首長進行報告,并提出強硬的解決方案。專家表示,印度在邊界的基礎建設使中國感到勢力失衡,然而礙于天然地形的劣勢,印度有在邊界增強部署與建設的必要。
中印在日前舉行第三次的國旗會議,然而就邊界帳篷對峙事件依然沒有取得共識,中國堅持印度必須拆除在拉達克邊界包括堡壘與道路等基礎建設,印度則要求中國無條件撤出帳篷與駐扎士兵。
印度戰略計劃論壇智庫主任、前印度陸軍準將阿倫·賽格爾準將:“印度在查莫地區建造了前線防御、基礎建設以及直升機停機坪,因此中國發現自己在查莫地區的勢力失去平衡。”
印度陸軍總司令在日前向印度總理辛格與內閣首長進行報告,并提出強硬的應對建議,其中包括切斷中國帳篷的補給道路,跨越中方帳篷進行爭議區巡邏以及在其他爭議區扎營等。
阿倫·賽格爾準將:“印度的地形是高山,我們并沒有高原,我們的基礎建設落后,道路交通遙遠,因此我們必須要保持前線警戒姿態,前線警戒姿態代表我們必須要在靠近實際控制線或鄰近地區部署軍事部隊。”
印度外交部長目前仍未取消訪問北京的行程,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強烈批評印度政府態度軟弱。
印度人民黨主席拉杰納特·辛格:“印度的聯合進步聯盟政府并沒有盡責的表示強烈的抗議,(印度外交部長)庫爾希德應該要先暫緩對北京的訪問。”
印度媒體稱,經過三次國旗會議,中印雙方仍無法突破僵局,代表對峙事件已經正式升級為外交層級,若雙方的對峙情勢持續升級,下一步則為軍事行動準備。
印度已經調遣拉達克地區的部隊增加爭議區的軍事部屬,專家表示,中印的帳棚對峙可能因為夏季氣候緩和而延長,但難以超過六個月,冬天一旦來臨雙方勢必都得撤兵,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來訪將會是突破僵局的關鍵,印度并不希望發生沖突,中國深知印度的軍事實力,不會輕舉妄動,現在中印只是在尋找一個雙方都下的了的臺階。
(本報綜合報道)
日稱中共重要文件披露至少將建3艘核動力航母
日本媒體稱,一份對中國共產黨政權決策具有重要影響的文件說,中國需要建立3個以上的核動力航母戰斗群,為構建海洋強國而加強海軍力量。
日本《東京新聞》近日發文指出,在2012年11月舉行的大會上,共產黨的領導層宣布要建設海洋強國。據認為,為了追趕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中國將加緊建造航母戰斗群。
這份文件說:“應當提升艦載機起降技術,并盡快建造國產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文件還提到要以日本和美國為對手,建設中國獨立的導彈防御系統。
文章指出,解放軍傳統上重視陸軍和導彈部隊。但今后中國將建設“陸海復合型國家”,通過航母戰斗群等充實海軍力量。
此外,文件說:“之所以出現被小國占領島礁、海洋資源遭到掠奪、漁民權益受到損害等現象,就是因為海軍力量薄弱。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相比仍有很多弱點。我國對于海洋資源的依存度將是世界最高的。”
文件指出,在中國的300萬平方公里領海中,有150萬平方公里與周邊國家存在爭議,并稱“黃巖島和釣魚島問題最為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
中國海軍此前改造了前蘇聯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并將其命名為“遼寧艦”。“遼寧艦”在2012年9月服役后,一直在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這是中國的第一艘航母,但被定位為訓練艦。
文章認為,中國今后將迅速建造國產航母,以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在此過程中,與周邊各國的摩擦可能會更加激烈。
(新華網)
澳國防部長:世界必須適應中印崛起
澳大利亞新快網近日報道,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斯蒂芬·史密斯在聯邦政府的國防白皮書中重申了區域軸心的必要性,稱中國和印度正在崛起,而世界必須對此適應。
史密斯在今年澳大利亞的國防白皮書中一改2009年對中國的尖刻口吻,稱不會對中國崛起感到“憂慮”。他表示,每次有大國崛起的時候,全球其他國家都必須適應它,而這次崛起的就是中國。
史密斯說:“我們希望中國和平崛起,遵守國際法規,與美國建立良好的關系。而事實正是如此,這是一件好事。我從來不覺得我們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就是我們的做法。”
在本次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中,史密斯不僅對中國崛起表示歡迎,還稱世界應接受印度的發展。
“崛起的不僅有中國,還有印度。這里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我聽說現在我們的重點已經從好萊塢轉移到寶萊塢。”史密斯說道。
(據《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