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局近日就美朝對話開出三個條件:停止挑釁并道歉,不威脅恐嚇朝鮮,撤出韓國及周邊核戰爭手段。
韓國就此回應,稱朝鮮開出的條件無法理解且十分荒唐,并要求朝方立刻取消這種不合理的主張。
雖然中方一再敦促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共同推動局勢盡快降溫,但美國在美韓軍方高層舉行磋商時表示,將不惜動用包括核保護傘在內的一切現有軍力保衛韓國,堅決應對朝鮮的挑釁。
朝美對話無異于“雞同鴨講”,半島局勢仍很緊張。最關鍵的問題是:假若半島戰火熊熊燃燒,中國該怎么辦?對此,中方似乎很郁悶。
其實,雖然半島危機是發生在中國家門口的事,雖然當事各方拋開中國各說各話、沒有顧及中國的感受和利益,但中國內心其實可以不必很糾結,也不必很難受。既然美朝日韓都在心里打自己的“小九九”,那么中國也不必過于擔當,不必過于顧全大局。如果到了極為危急的關頭,則應不怕添亂、不怕水渾,甚至考慮渾水摸魚、亂中取勝。
一、戰略要義
本文即將闡述的戰略要義是八個字:“抽身半島,兵指菲國”。這就是:如果朝鮮半島即將燃起戰火,如果中國無力制止戰火蔓延,如果中國無法幸免無難,那么不妨以超然的姿態睥睨半島紛亂局勢,馬上掉轉方向,從中抽身出來,實施圍魏救趙之策,輔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舉,通過自制規劃、自定戰場、自主攻防、自由進退,突破美日戰略迷惑和戰術欺騙,以精銳之師直指南海失地,以果敢的措施收復菲占我島。
其精髓要義是:既然中國不能改變現狀,那么不如接受現狀,甚至利用現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得中有失,我失中有得。最大的特點是:戰術轉移,戰略未變。
二、基本原因
1、“抽身半島”事出有因
有副對聯為“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這用來形容半島危機各方心思有蠻合適:朝鮮有朝鮮的道理,韓國有韓國的應對,美國有美國的私心,日本有日本的狡詐,俄方有俄方的計較,中國有中國的利益。
你勸與不勸,他們都鬧鬧哄哄;你攔與不攔,他們都折折騰騰;你阻與不阻,他們都揮刀舞劍、一意孤行。既然做不做都是無用功,那么中國也應有自己的盤算。不如超然于半島紛爭之外,借此亂局謀求自身的國家利益。一手為公正、公義,一手為私利、私憤。
2、“兵指菲國”師出有名
大國如若揮師,必要師出有名,要么擁有正義,要么找到借口。中國揮收復菲占島嶼,二者兼備。正義就是:中國對菲占我島有著無可辯駁的主權。
借口就是:菲律賓在一些大國的慫恿、指導和暗中支持下,就中菲島嶼爭端提起國際仲裁,中國應當有所反應。
中國的表態和反應,既用語言文字,更用實際行動。一是口頭的,即引經據典、有理有節地進行法律性、外交性的申辯,這只是程序性的:另一種則是實質性的,即軍事行動。
三、實施步驟
借朝鮮半島危局之契機,充分牽制美日軍隊以及北約等潛在力量。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則大走三步,劍鋒直指散布于茫茫南海的菲律賓所占我島。
第一步,大軍壓境,包圍失地。調動精銳部隊向南海爭議地區進軍,圍困中業島、北子島、西月島、馬歡島等被菲律賓實際控制、駐有部隊的島嶼,先圍而不打,勒令其駐島部隊限期離開。
第二步,強攻猛取,收復失地。菲律賓若派本土之兵馳援,我則圍島打援。若守島之敵限期之內仍不離開,中方則毅然決然登島驅逐;若菲軍頑強抵抗,則猛攻狠打,干凈利落地收復失地,起到菲國上下人心震動的效果。要么諸島齊收,要么逐一收拾。
第三步,試射核武,驅遣菲民。對菲律賓以民間面目侵占的島嶼,中方可以負責任的姿態,宣布試射核武,善意地提醒他們限期離開,否則后果自負。估計其民眾眼見先前奪島戰斗之烈、軍隊被殲之慘,將信不疑。
四、利好因素
有人可能會問:值此朝鮮半島危機四伏之際,中國精兵揮師南海、激發與菲島嶼爭端,極為不妥——那不是將世界的眼光從半島危機轉移到中菲爭端嗎?那不是把本來屬于朝韓的危機自動轉嫁給中國嗎?那不是引火燒身嗎?
提出質疑的也有幾分道理,但道理似是而非。
問題的關鍵是:如果美國、日本把戰爭引入到朝鮮半島,中國能否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不予參戰?答案是不容置疑的:不能!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么中國則要從利已的角度出發,著重考慮的戰爭的時間、戰爭的地點、戰爭的對象、戰爭的強度和規模了,核心是要考慮戰爭的主動權。
超脫于半島危機之外,直取菲占我島,對中國而言利好因素如下:
1、成功轉移半島戰爭帶來的心腹大患
中國揮師南海,很可能會轉移戰略焦點。在各方的驚愕、觀望中,朝鮮半島狂風暴雨式的備戰或戰爭風云,很可能因此會慢慢平靜下來,但南海上空將風云密布、電閃雷鳴。
不錯,與此同時,與菲爭端必然會驟然增加中國頭上的圍堵、戰爭壓力。
但它與朝鮮半島的戰爭壓力有著本質區別:這種壓力雖然更大、更直接,但卻是全身在承受;而且這種壓力已由心臟地帶轉移到相對而言無足輕重之處。
中國必須要看到:朝鮮半島不能亂!它離中國太近,離中國富庶繁華的沿海發達城市太近,離中國的心臟京津要沖太近!
必須考慮到:如果持久爭戰的朝鮮半島發生核戰,如果在核戰中某個心懷叵測的國家“誤炸”北京,中國那怎么辦?!屆時,主權將轟然傾覆,國家將分崩離析,民族將淪喪衰亡。
這是不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警告有關國家“不允許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的原因之一呢?
相比之下,菲律賓占領的幾個中國島嶼離中國有數千里之遙。中國戰敗則退,戰勝則取,影響不大。
這種戰略壓力轉移的道理,好比人身上承受的壓力轉移:同一個人,他的腿腳承受200斤壓力、肩膀承受100斤壓力,問題不大,但若將一個只有80斤重的包袱放在靠近他心臟的胸口上,他就會感到心胸壓迫、呼吸困難、十分不適,甚至死亡。
2、收復失地
朝鮮半島危機尚且可以說是別國的事,只是怕無辜殃及自身,最多是間接的戰略空間壓縮而已;但收復菲律賓侵占的島嶼則純粹是自己的事了,針對明確,效果直接。兩者意義誰大誰小,不可同日而語。
處理與菲主權爭端,和平談判他們無理取鬧,平時強取我們師出無名;現在借朝鮮半島危機陷入僵局、菲律賓對爭議島嶼單方面提起國際仲裁之機,渾水摸魚、以戰爭強取的方式奪回所失領土,對強勢一方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3、實戰練兵
中國軍隊缺乏實戰練兵,舉世皆知。在30多年沒有戰爭的情況下,找個合適的對手練練拳腳,十分必要。
為什么要找菲律賓打一打?一方面,菲律賓鐵了心聯美國反華,不惜充當美國“重返亞太”、控制中國的馬前卒,目前就它嚷得最兇,逼得最狠。中國“槍打出頭鳥”,不沖它沖誰?另一方面,就實力對比而言,它最合適。
越南實力較強,且現在相對低調些,接下來可以聽其言、觀其行。
與日本在釣魚島打不打,要審時度勢,如果日本逼得中國沒有退路,那么肯定會打一打的,不過日本實力雄厚,戰果如果還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不如拿菲律賓試一試身手,檢驗自己的實力到底如何、在實戰中還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進。這樣比較積極穩妥。
當然,假如日本此時借機進軍南海,助菲攻華,那么解放軍則也不必回避日軍,或者在外交上有任何綏靖想法,而應先擱置與菲紛爭,掉轉槍頭,將戰場由南海轉移至東海甚至日本本土。
4、強勢威懾
大國與大國之間應和善友好,小國對大國應遠交近親,這是基本的外交戰略。小國如小草,無法單獨成活于惡劣的國際環境。它們需要藏身于大國的樹冠之下躲避風雨霜雪。
但某些小國不知道這個道理:菲律賓,遠拉美國,近攻中國;越南聯美聯俄聯日制華;朝鮮亦心生脫華親美、與美建交之意。
中國不妨通過這次重拳出擊:
①證明阿基諾當局遠交近攻之大錯。
②警告朝鮮棄華親美極端不智,無非充當大國之爭的炮灰;因為美遠中近,靠中則美不敢打,如當年抗美援朝;靠美反華則中華經常敲朝震美,如這次攻菲即是先例。
③讓美國、越南、日本、印度等國對抗中國時,心里有所顧忌,行動有所收斂。
5、化戰略被動為戰略被動
眼下的半島危機讓中國憂急如焚,呼吁和平,人家不聽;若參與戰爭,又恐傷及自身。朝鮮半島是戰是和,不由中國決定。如果擦槍走火,戰爭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控制范圍,中國也作不了主。戰略被動態勢顯而易見。
與其惴惴不安,不如鐵定下心來。既然不能以和求和,那么只能以戰止戰。
朝鮮半島的勸架中國無能為力,但與菲領土爭端中國卻可自我主張。既然菲律賓提起國際仲裁,那么中國可以將之視作挑起事端,從而可以后發制人的姿態決定攻防。
將世界的眼光聚集在中國身上,讓美日來審慎地評估中國的言行,以此決定對方的言行。
中國在分析戰略態勢的基礎上科學、精準地支配自己的言行,讓別人隨著自己的節奏起舞,而不是自己隨著別人的調子起伏。
五、注意事項
1、防止中國出兵南海時半島局勢驟然緩和
如果中國出兵南海之時半島局勢忽然緩和,那么美日等國也很可能抽身半島,赴南海幫助菲律賓抗衡中國,中國將壓力大增。更為甚者,朝鮮借機與美國同聲譴責中國侵略行徑,以此為交換條件與美國媾和,以求更寬廣的國際戰略空間和更強大的經濟轉型升級動力。
所以中國此時應設法使朝鮮半島保持適度緊張的狀態。不要因中國攻菲而使美、日、朝、韓借機下臺,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緩和。特別是要嚴防朝鮮借機在戰略上倒向美國,淪為美國遏華棋子。
如果美日逼朝太緊,則給朝鮮鼓勁打氣;如果美日有所退讓,則以另外的條件交換督導朝鮮此時牽制美日。
中國給朝鮮鼓勁打氣的前提,是認定金正恩不敢悍然主動開戰。值此美日韓聯合兵臨朝鮮、雙方實力強弱懸殊巨大之際,朝鮮貿然進攻美國無異于自取滅亡。
所以金正恩口頭嚷得很兇,但內心應當是忐忑不安的。他年輕輕輕就為一國之主,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身居大統的時間,都是美日韓元首無與倫比的。
中國可以表面上延續由來已久的對朝戰略,但內核之中卻做大的調整:口頭維護和平或支持朝鮮,實際在疏遠淡漠它,實際準備轉向。
在美日朝韓在對恃中互相牽制時,中國則悄然抽身,轉戰茫茫南海。
2、防止擦槍走火、引發戰端后美日對中國趁火打劫。
對此,最重要的是中國布兵于中朝邊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劃定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中國應嚴正聲明:日本若越線,必遭核擊;美國若犯境,必將大戰;中華大地炮聲隆隆之時,必是全球大地生靈涂炭、世界文明灰飛煙滅之日。
當代戰爭一個前所未有的特點是核戰,過去戰爭只有勝負,今日戰爭只有共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惡戰之后,孰能全身?
所以,中方還必須嚴肅警告各方:和平時期中國倡導半島無核化;戰時各方更是必須恪守半島無核化,誰首先使用核武,誰就是中國的敵人,中國將幫助它的敵人。
因為第一個使用核武的國家,將必然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只要半島戰場出現核武,中國必然受到嚴重波及。
3、防止美國扶持親美政權。
朝鮮主動攻擊美日韓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對方欺人太甚,那么在危急關頭,朝鮮可能不顧一切。屆時,使用“強大攻擊器”對美日韓實施恐怖襲擊、企圖玉石俱焚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此的話,美日韓搶先聯合發力、攻陷朝鮮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筆者認為,可能性較大的是:美日韓一手高調地從外部對朝鮮強力施壓、制造混亂,另一手則不動聲色地從內部煽動朝鮮政變、顛覆金正恩政權、扶植親美政權。如果美日韓得逞,那么他們將兵不血刃地使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有利于他們、不利于中俄的巨變。
這一點,不但朝鮮,而且包括中俄都必須要嚴格予以防范。
中俄即使認同朝鮮政變,那么也只是認同由中俄主導、新政權靠中親俄的良性政變。
4、萬一戰爭不幸爆發。大量朝韓難民涌入中國,怎么辦?
如果大量韓朝難民涌入中國,那么中國則可借機遣返安置難民的名義占領朝鮮半島。
如果中國獨力難支,則拉俄共占共管朝鮮半島。這也符合俄羅斯防范美日的戰略,俄應會考慮。
結束語
據說,毛澤東一生最為得意的戰爭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體現了聲東擊西、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
朝鮮半島危機的本質是:中美兩個大國在亞洲博弈爭雄,朝日兩個非正常國家在半島投機取巧。
化解半島危局,僅僅運用就事論事的思維方式是不行的。運用廣闊深遠、縱橫捭闔的戰略思維,采取異軍突起、鬼神難測的奇謀妙計,常常可以收到極具震撼力的戰略戰術效果。
中菲領土爭端給平息朝鮮半島亂局提供了一定契機。面對朝鮮半島亂局,中國直來直去地反對美日、勸導韓國、斥責朝鮮,事倍功半,且難成功。不如學習孫臏以圍魏之策解救趙國危難的辦法,以超然態度面對半島亂局,以勇毅決心收復菲占我島。
朝鮮半島危機給中國收復菲占島嶼的提供了重要歷史機遇。中國需要大和平以大發展,但也需要小戰爭練兵、樹威、維權。可惜菲律賓的決策者們沒看到這一點。否則他們就不會在當下形勢下施壓中國、激化矛盾了。
廣義的看,聲東擊西、圍魏救趙、以攻為守、化退為進的戰略戰術還可以延伸拓展到更多領域、更多事件、更多環節。美國每次別有用心地拿捏、暗傷一下中國,中國其實也有很多選項:比如說就事論事予以回應,比如說以牙還牙地在美國家門口制造些事端,還比如說不予正面回應、而是在其意想不到之處回敬、刺痛他們。你想玩弄我,那我也對不住——拿你玩一玩。
如果運用擴散思維,把思路充分拓展開來,以前瞻、寬廣的視野看待風云、全球格局,那么映入眼簾的世界將會多么的不同畫卷!
(據《參考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