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稱,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對抗推動進行旨在應對某些地區性挑戰的軍購,未來20年亞太地區的支出將占全球海軍和海上安全總支出的26%,達到近2000億美元。
中國將新增172艘艦艇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近日發文稱,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A_MI國際咨詢公司負責咨詢服務的副總裁鮑勃·紐金特介紹說,亞洲和澳大利亞未來20年的新增艦艇將包括6艘航母、128艘兩棲戰艦、21艘輔助艦、12艘輕型護衛艦、兩艘巡洋艦、42艘驅逐艦、235艘攻擊快艇、115艘護衛艦、34艘掃雷艦、82艘近海巡邏艦、255艘巡邏艇和116艘潛艇。其中,中國將新增172艘艦艇,韓國145艘,日本74艘。
文章指出,近海巡邏艦市場正在走向成熟,預計從2013年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市場規模將達46億美元。紐金特說,這一趨勢表明近海巡邏艦并非正在取代聯合艦隊中的護衛艦,但近海巡邏艦確實滿足了對以維護海上安全和執法為目的的“非作戰”艦艇設計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使近海巡邏艦更有可能成為最先到達潛在沖突爆發現場的艦船。由于近海巡邏艦比較簡單,且具有吸引力,當地造船廠可以在設計和建造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近海巡邏艦受青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海上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薩姆·貝特曼說,近海巡邏艦似乎備受東盟成員國的青睞,這些國家“在輕型護衛艦、護衛艦和近海巡邏艦方面處于較低端的水平,而在東北亞,備受青睞的是體型較大的艦船,包括安裝了‘宙斯盾’或類似系統的驅逐艦和大型兩棲戰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兩棲戰艦似乎更多地用于應對雙邊問題”。
文章認為,所謂的中國軍隊現代化引起的擔憂對日本和韓國的一些潛艇項目以及“宙斯盾”和大型兩棲戰艦項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貝特曼說,華盛頓的分析人士認為,亞洲各國海軍掀起采購熱潮是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好斗”做法所致,但在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看來情況更為復雜。
貝特曼說,除了所謂的中國威脅之外,“其他因素包括不管中國問題是否存在都要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遠大抱負、經濟不斷發展導致對資源的需求增加、保障能源安全、鄰國之間的雙邊問題久拖不決等”。貝特曼繼續說:“還有與該地區海軍活動增加有關的‘示范效應’以及來自主要武器生產國的‘供方’推動?!?/p>
擴軍原因各不相同
文章指出,對日本而言,保護海上航線、遏制中國未來對日本西南諸島構成的“威脅”正在成為逐步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的一個重要目的。日本防衛省在始于4月1日的本財年預算概要中將捍衛西南諸島和日本領海作為重中之重。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日本海軍專家阿萊西奧·帕塔拉諾說:“日本是個海洋國家。所以,日本發展海上力量是為了使日本保持自由出入海上航線的能力。目前,中國在海上‘咄咄逼人’對日本而言是一個潛在問題,而這主要與西南諸島的領土完整有關?!?/p>
因此,日本2013年斥資701億日元(約合7.2億美元)建造了一艘5000噸級的多用途驅逐艦。這種驅逐艦提高了對潛艇的探測能力。日本防衛省在預算概要中說,此舉旨在“應對其他國家的高性能靜音潛艇”。這是在暗指中國隱身性能較好的潛艇。
帕塔拉諾說,來自中國的壓力正在從兩個方面促使日本發展海軍力量。他說:“從地理位置上說,日本更加重視西南諸島西南部分的防衛;從做法上說,日本更加重視常規威懾,特別是通過增加出動艦艇次數、提高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方式?!?/p>
紐金特說,大多數東盟國家都在擴大海軍采購規模,但原因各不相同。
澳大利亞國防學院地區海事專家卡爾·塞耶說,為了對付在南海“咄咄逼人”的中國,馬尼拉于2011年批準了一項新的防務戰略。越南則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海軍和空軍能力,該國采購的平臺可攜帶反艦導彈。塞耶說,2011年越南加快軍隊現代化步伐,又有4架蘇30MK2戰機交付。這種戰機裝備了Kh-59MK反艦巡航導彈。
(新華網)
俄為五代機研制新型發動機 技術指標直追美國
據俄羅斯航空新聞網報道,目前俄羅斯正為該國第五代戰機PAK FA飛機研發第二階段發動機。位于俄羅斯雷賓斯克市“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將負責發動機的主要研制工作。據介紹,PAK FA戰機第二階段發動機工程代號為“129”。首批129型發動機將于2015年交付,屆時首批配備第一階段發動機的T-50戰機將開始列裝俄羅斯空軍。
129型發動機奮起直追
在提到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發動機的主要特點時,土星公司總設計師尤里·什托金透露稱,T-50并非普通的戰斗機、轟炸機或強擊機,而是一款多用途飛行器,這樣的戰機應加裝最新型第五代發動機,使其能夠實現高度機動、高速和經濟性能,與美國的F-22和F-35競爭。
據什托金稱,與上一代發動機相比,129型發動機將具備以下新特點:重量更小、單位推力更大、燃油消耗率更低、散射面積更小。最重要的,新型發動機價格相對便宜,售后服務方便。在提到129型發動機的部件與組件時,什托金指出,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是高壓渦輪,其完善程度直接決定了發動機的性能。與上一代壓氣機相比,129型發動機的高壓壓氣機零件數量減少,但由于采用了新材料與工藝,壓氣機的制造費并不會增加。
至于129型發動機所用材料,什托金表示,從原則上講,如果沒有新材料,就不能保證新一代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性能。不過,他強調稱,土星公司有新材料應用的經驗和不錯的成果。據什托金稱,129型發動機采用耐高溫鎳合金葉片。之所以采用這種合金,是因為渦輪葉片很復雜,溫度超過2000K。
除此之外,什托金還強調稱,土星公司資金充足,可研制出能夠提升發動機壽命的新型復合材料。土星公司這方面工作已經開展很久了。土星公司已經成功研制了第一階段試驗發動機,目前正在裝配,工程代號117。實際上,117型發動機是蘇27戰機所配AL-31發動機的AL-41F1改型。按T-50戰機項目發展規劃,第一階段發動機,即AL-41F1型發動機將裝配T-50原型機和首批量產型T-50戰機——首批戰機將于2015年開始列裝俄羅斯空軍。作為PAK FA戰機項目的第二階段發動機,目前人們對129型發動機知之甚少。不過,此前曾有報道稱,129型發動機與AL-41F1型發動機的推力不同,而且燃油效率更高。據稱,129型發動機巡航飛行時推力為107千牛,加力模式下可提供176千牛推力。
美國F119仍然是“老大”
俄羅斯首架PAK FA戰機原型機T-50已于2010年1月進行飛行試驗,第二架T-50原型機于2011年3月進行飛行試驗。第三架原型機于2012年8月試飛中開始進行對主動電子掃描雷達的測試。第四架原形機于2012年12月2日首飛。按照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計劃,PAKFA戰機在完成機身測試工作后,俄羅斯將采購首批10架評估試驗機,然后在2016年后裝備60架標準型號。
與俄羅斯仍處于研發階段的T-50戰機相比,美國F-22戰機早已于2005年投入現役。F-22戰機具備規避雷達探測和超音速巡航等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與仍處于研發階段的129型發動機不同,F-22戰機所配F119型發動機早在1997年的時候就已加裝F-22戰機,并進行了長達數年的飛行試驗計劃。
F119型發動機全稱F119-PW-100,是美國普惠公司專門為F-22A戰機研制的雙轉子小涵道比加力渦扇發動機。與美國前一代戰機發動機F100相比,F119型發動機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維修性都有大幅提升。F119最大直徑1.13米,長度4.826米,重量1360千克,其最大推力156干牛,中間推力105干牛。就推力而言,F119型發動機較俄羅斯129型發動機的理論推力稍有不如。不過,與現有發動機相比,F119的結構與性能代表了最先進的戰機發動機水平。
F119型發動機燃油控制系統為第四代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每臺發動機有兩套調節器,每套調節器有二臺計算機,以確保調節系統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與俄羅斯下一代129型發動機相同,美國普惠公司在F119型發動機的設計中,也特別強調發動機的維修性與可靠性。而且,在設計F119發動機時,還采用了經過驗證的技術,使發動機結構簡單和零件減少。因此,F119的性能較前一代發動機F100有較大提高,也采用了一些以前發動機中未采用的新技術,而其可靠性比F100的要高。
(據《世界報》)
伊朗將制造核潛艇 打破美伊僵局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近日刊文稱,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阿巴西(FereydouAb-basi-Davani)發表聲明說,未來伊朗可能會研發核潛艇。這份聲明可能會打破伊朗與美國這段時間以來相對穩定的僵局。
文章指出,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僵局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為了回擊伊朗推進其核計劃,美國及其盟國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所施加的制裁和伊朗核進展如今成為雙方討價還價的籌碼。
由于伊朗限制了濃度為20%濃縮鈾的庫存并且沒有提高濃縮鈾的濃度,雙方的僵局在短時間內相對穩定。但《外交學者》指出,在過去24小時里出現了兩個新的因素,這兩種因素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里破壞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阿巴西表示未來伊朗可能會研發核潛艇。這個消息不容忽視,因為核潛艇需要的是濃度為45-90%濃縮鈾,而濃度為90%濃縮鈾就可以制造原子彈。
阿巴西說:“目前,我們還沒有把濃縮鈾的濃度提高到20%以上的計劃,但是到了真正需要的時候,例如滿足一些船和潛艇的需要,如果我們的研發人員有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得不把濃縮鈾的濃度提高到45%到56%?!?/p>
《外交學者》分析說,毫無疑問,伊朗提高濃縮鈾濃度的決定使正在持續的對峙進一步升級,并且可能促使以色列或者美國開始對其施以軍事威脅。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可能是阿巴西在虛張聲勢。過去,伊朗官員已經暗示伊朗可能會制造核潛艇。雖然目前的僵局相對穩定,但是伊朗非常清楚當僵局結束,它有可能會受到經濟制裁。因此,發表這個聲明旨在迫使西方國家在談判中妥協。這與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警告是一致的。并且,到目前為止,伊朗核潛艇的研發是符合其核計劃發展進程的。因此,這份聲明是在提醒美國和它的盟友,如果當前的僵局仍然繼續,它可以采取行動。
文章還指出,這不是唯一的壞消息。4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一份關于伊朗核計劃的預測。在報告中,IMF預測,盡管伊朗的經濟在2012年萎縮了1.9%,預計2013年還會萎縮1.3%,但是到2014年開始增長至少1.1%。此外,IMF認為,伊朗將繼續保持其財政盈余的狀態,而這極大地降低伊朗發生收支危機的可能性——只有這種危機才會削弱伊朗政府掌控國家的能力。
“但是,除了軍事打擊的手段外,美國還有眾多選擇來鞏固在談判中的地位,例如破壞伊朗核計劃,進一步介入敘利亞問題或者對伊朗實施全面的經濟封鎖?!蔽恼路治稣f,“但是,到目前為止,美國并沒有表示愿意承擔這些行動的風險和成本。不過,這些選擇會對伊朗核計劃造成多大的影響尚不清楚。”
(據《今晚報》)
美首艘瀕海戰斗艦“自由”號出現網絡安全問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海軍最新款近海戰艦“自由號”艦上的電腦系統,在接受內部網絡安全測試時發現一些漏洞,但不至于嚴重到需要取消它在新加坡的八個月駐防。
美國一名匿名海軍官員透露,海軍的一組電腦黑客專家試圖入侵上周抵達新加坡的“自由號”(USS Freedom)網絡時,發現該戰艦的網絡有不足之處。
這名官員說:“我們一般會對整支艦隊進行這樣的測試,以此查看個別戰艦有什么弱點,以及艦隊整體有什么問題?!?/p>
“自由號”是在耗資460億美元(約380億新元)的美國近海戰艦計劃下建成的第一艘戰艦。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埃爾澤說,該戰艦出現“信息保障的漏洞”,但有關測試內容屬于機密,因此他不愿透露詳情。
美國海軍的武器和態勢感知系統主要依靠通信及衛星網絡來運作,因此美軍非常注重網絡安全問題。
“自由號”建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言人說,他們正與美軍密切合作,以確保“自由號”駐防新加坡的八個月期間,其電腦網絡是安全的。
美軍計劃在未來數年購買多達52艘近海戰艦,其中包括洛克希德·馬丁設計的鋼制單體船以及澳洲制造商澳大利亞奧斯塔(Austal)設計的鋁制三體艦。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