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經新聞》近日援引多名日政府高官消息稱,中國8艘海監船相繼進入釣魚島12海里執法的當天,曾有40多架中國軍機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周邊空域,且中方軍機中多半為戰斗機,包括中國空軍新型戰機蘇-27和蘇-30。《產經新聞》分析稱,中國軍機是想通過不斷地逼近,讓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飛行員形成疲勞。日本政府高官稱:“這是前所未聞的威脅。”
《產經新聞》報道稱,中國出動軍機是想配合海監巡航形成聯動策略。中國軍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飛行意在觀察日海上保安廳的警備態勢以及日海自的護衛艦和P-3C反潛巡邏機的部署,以搜集相關情報傳達給海監船。
8艘中國海監船于4月23日上午6點23分左右至7點25分左右相繼進入釣魚島12海里海域巡航執法。據稱,其中一艘甚至逼近到釣魚島西北約1公里處。8艘海監船于當日晚6點半左右駛離相關海域。
《產經新聞》稱,中國海監船進入釣魚島12海里巡航后,中國軍機也開始向釣魚島周邊飛來,并接連不斷地逼近釣魚島周邊海域領空。中國軍機的每次逼近,日空自那霸基地的F-15戰機就會緊急升空加以應對。中國軍機當天的數量總計達到40余架。
報道還稱,中方此次出動新型戰機實為罕見,之前飛抵至釣魚島周邊海域的飛機多半為中國空軍殲-10戰機,而這次則出動了多架蘇-27和蘇-30。殲-10、蘇-27以及蘇-30三種機型都屬于各國主流的第4代戰斗機,但蘇27和蘇-30在戰斗力上遠遠勝過殲-10。
《產經新聞》稱,雖然日空白F-15和F-2也屬于第4代戰斗機,但是只有約300架,而中國空軍的第4代戰機數量超過560架。日本政府一位高官稱:“如果中國繼續這種威脅飛行,日本空自恐將難以應對。”
國防部:日方干擾我軍機巡邏還“惡人先告狀”
針對日本媒體報道4月23日40多架中國軍機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周邊空域的報道。國防部官員應詢表示:4月23日,日方出動多批次F-15戰斗機、P-3C反潛巡邏機等,對中方正常戰備巡邏的飛機進行跟蹤、監視和干擾,影響中方飛機正常巡邏和飛行安全。中方對此堅決采取了應對措施,中國軍隊飛機在本國管轄海域上空進行正常戰備巡邏,日方顛倒黑白、倒打一耙,肆意渲染“中國威脅”。
國防部官員稱,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年初以來,日方不斷挑釁。制造事端,并采取“惡人先告狀”的手法,抹黑中國軍隊。事實證明,日方才是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制造者。我們要求日方切實采取措施,停止故意制造地區緊張局勢的做法。
(人民網)
中國將面對的九條戰線正——驗證
有關中國局勢的分析已經指出美國現今戰略目的就是耐心等待——令中國陷入十面埋伏之際才會正式出手陷中國于大患。而如今中國周邊事件頻升,朝鮮、印度紛紛舉事,更包括中國近期境內分裂主義勢力頻頻發難,臺灣投機總統馬英九突然強調軍事準備對抗大陸等等,如今各個事件似乎都獨立發生,然而聯系看來卻正在把筆者曾經預言的九條戰線——驗證:
1線 東海釣魚島
日美聯合軍演,日本安倍政府上臺,毫無退縮意圖。日本更實際行動更新其武器裝備,明言借其周邊局勢變化欲以出兵海外。
2線 朝鮮的戰場朝鮮局勢急劇惡化,明似朝鮮挑釁實則美國慫恿鼓動,美日韓聯盟發動戰爭只差借口。
3線 美國聯同越南、菲律賓還有其他東盟中搖擺國家對中國南海實施封鎖的南海戰場。
美濱海戰斗艦已經部署新加坡,越南潛艇,導彈軍事準備升級,一切都在為南海戰爭形成實際支持條件。
4線 如果臺灣內變,美國有可能尋機支持臺獨起事。
馬英九支持的針對大陸漢光軍事演習之前舉行,兩岸本該釣魚島合作之機卻反而強調大陸威脅,政治軍事層面上強化臺美日軍事同盟。美日,尤其日本明確表示要支持島內對抗大陸。臺灣小氣候顯示臺島內部欲做臺獨總統的政治勢力至今依舊伺機待發。未來大陸強勢,則臺獨收斂;只要大陸有難,臺灣內變恐旦夕發生。
5線 緬甸內戰有可能形成的波及中國邊境的局面。
緬甸內戰至今未結束,未來中國邊境影響依舊變數。
6線 真正的中一印邊界東西兩線邊界戰場。
如今中印對峙又已形成。當今時機已經是在對印度最有利的國際形勢下進行。在中國四顧無暇的情況下,印度的高調渲染是同樣在把握時機策應美日,借中國事態不穩欲從中漁利。而從印軍能迅速調一個團的兵力來看印度的“冷啟動”戰略部署十分有效,一旦戰爭爆發中國不能低估印度的軍事侵略準備。印度已經為抱中國一雪前恥準備了幾十年,其冒險政治家絕對會把中國現在所處的困難而加以利用。
7線 因巴不敵印度而需要中國進行的援巴抗印戰爭。
中印有事則巴必定有事,這一戰線只待中-印發難即刻浮顯。
8線 美國可能策動以色列同時在中東進行攻擊伊朗的軍事行動,屆時引發俄羅斯的參與而尋求中國支援。
美國已經在敘利亞約丹邊境部署軍力,調查化學武器借口的國際輿論已經在準備。美國正在尋找時機解決中東。而一旦東方中國周邊起事,美國必然瞞天過海,同時中國又無力顧及時在中東開啟戰線。
9線 境外分裂勢力在國外勢力的資助下可能生成的作用。
如今在新疆發生的事件中國需要清楚這分裂勢力的背后是誰。幾起事件里中國不應當以為這一切都是偶然發生,相反在外有周邊國家危機發生,內有地震憂患恢復之際而發生的分裂騷亂顯示,這一切都更似乎是有內外配合的預謀。
以上分析中國將面對的九條戰線,各個事件似乎獨立巧合,而實際卻恐怕正是對手尤其是美國的大戰略目的,同時配合印度和日本的區域戰略目的的實際操作結果。
(據《軍事參考》)
中國利用先進技術令美海軍暴露脆弱性
當前在東海和西太緊張局勢的背后,是中美之間正在醞釀的海權之爭。報告稱,中國一直在提升反海軍和海軍能力,以支撐其領土要求、保障貿易通道安全并擴大影響力。中國視美國在這些海域的海軍力量為威脅,或許還威脅到對其經濟至關重要的全球通道。與此同時,美國無意縮減在地區的海上力量。
縱觀歷史,老牌與新興海上強國之間的競爭往往不會有好結局。例子包括一戰前的英德、二戰前的美日。19世紀晚期美國海上力量增長時,并未遭英國抵觸。事實上,后者將西太的霸主地位拱手讓給美國——但在今日的東亞,美國對中國不會這樣做。
報告的作者戴維·岡珀特說,當前西太的問題,不是中國復制美國海軍,而是解放軍利用先進技術令美海軍在該地區陷入危險。
雖然美海軍今后仍將遠比中國海軍強大,但其水面艦只的脆弱性日增,特別是大型航母,那是美國戰斗力的精華。防御中國的新型潛艇、反艦導彈和網絡攻擊變得愈加困難、代價高且可能無效。美國軍費遠高于中國,但須分配資源以滿足每個地區的需要。中國則把軍事資源集中于最重要領域——在東亞抗衡美國軍力。
岡珀特表示,美海軍在西太的攻擊力日益面臨在與中國的重大戰爭中被發現、被瞄準和致殘甚至被摧毀的風險。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此種力量對比的轉變,會削弱地區國家對美國實力的信心,誘使北京對鄰國動武。
作為應對之策,華盛頓可以使海軍力量更多樣化和均衡,包括增加潛艇、無人機和更難被偵測到的水面艦只,并全部通過電腦聯網。相比目前依賴少數目標明顯的艦船的美國艦隊,上述新舉措將大大增加解放軍瞄準的復雜性和難度。但這種轉變可能需要幾十年,即便到那時,仍或易受網絡攻擊。
因此,除了技術上采取新措施,華盛頓還應配以政治新動作。可構筑東亞多邊海上安全伙伴關系。并要求中國加入。北京或許會警惕這種做法意在對其遏制和約束,但不參加又會遭到排斥并陷入孤立。所以,權衡之下中國可能就范。即便沒有中國加入,這種伙伴關系也會強化美國在地區盟友中的領導地位,并為美軍在西太的海上力量提供持久的政治和行動框架。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