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l計劃斥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8億元)升級儲存在歐洲的核彈,以便這些武器更可靠、更精確。許多批評家譴責奧巴馬此舉違反承諾,2010年他曾表態不再部署任何新核武器。
按照奧巴馬的計劃,儲存在比利時、荷蘭、德國、意大利以及土耳其的近200枚B61重力炸彈將被安裝新尾翼,這將令它們變成制導武器,可通過F-35戰斗轟炸機投放。
美國核科學家聯盟專家漢斯·克里斯滕森(Hans Kristense n)稱:“這將是美國在歐洲核能力的大幅升級,但這與2010年奧巴馬不再部署新武器的承諾相違背。”在2010年核姿態評估報告中,美國承諾減少核武器數量,降低其影響力,也不會部署新的核彈頭,承諾“不支持新的軍事行動”。
但根據最新公布的美國預算,美國將花費100億美元延長B61炸彈的壽命,再花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為這些炸彈安裝尾翼。克里斯滕森說,尾翼裝置賦予這些炸彈新的能力,一旦升級完成,它們將于2019年或2020年被部署到歐洲。他說:“再次回到歐洲后,這些炸彈將成為制導核炸彈。特別是與F-35的隱形特性相結合后,其打擊目標范圍將擴大到歐洲之外。”
(人民網)
評論:
新式B61 Mkl2的爆炸威力可達到5千噸,與歐洲當前使用的戰術核炸彈相似。自從冷戰結束后,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就要求美國撤回B61炸彈,因為擔心其可能被恐怖分子竊走,造成安全威脅。但部分東歐國家抵制此建議,擔心這樣將降低美國幫助他們防御俄羅斯的能力。
美國官員表示,加上尾翼不代表B61炸彈任務發生改變,所以也不算違背2010年的承諾。他們堅持稱,奧巴馬總統依然在履行2009年在布拉格演講中做出的裁軍承諾,并繼續向“無核化世界”目標努力。
F-3S價格飆升嚇走買家 飛行成本比F-16高6成
美國生產的新型F-35戰機大幅增加成本,嚇跑了許多國外買家。
據報道稱,最近,荷蘭將F-35與此前從美國訂購的戰斗機(通常指F-16)進行對比,對F-35的成本及功能表示懷疑。雖然荷蘭正在購買兩架F-35戰機用于評估,但它已被告知F-35每小時所花費的成本將比F-16高出60%。對于歐洲國家而言,他們的國防預算大多十分有限,即使維和行動需求不斷增加,選擇大量購買價格非常昂貴的戰斗機也還是很不劃算。
報道稱,起初,F-35的成本預計與其-他戰斗機(F-16,F-15或者F-18)持平或者更低。但是,幾年來,F-35的成本正在迅速升高。據了解,截止目前,F-35總共的開發費用為650億美元,如果按美國空軍估計,在之后建造3162架F-35的話,總費用將超過2萬億美元。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里,新型F-35戰術轟炸機的成本已經超過了預期的三分之一。而一旦出現建造延誤,額外的成本將會進一步增加。目前,據推測來看,F-35將會在三到四年后投入使用。美國國防部認為,由于開發和生產的成本持續增長,F-35總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而這兩種情況都將會使F-35的平均造價繼續飆升。基于以往的經驗,國防部對這一判斷頗為自信。
近來,美國海軍推測,將會有很少的國家選擇購買F-35。但是,F-35的制造商卻表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公司都將繼續建造F-35,并使其加入海軍服役。
據了解,F-35重達31噸,其內部裝備有一管口徑為25毫米的機炮和四枚空對空導彈(或裝備兩枚空對空導彈和兩枚炸彈),其外部裝備有四枚智能炸彈和兩枚空對空導彈。據悉,F-35所有的傳感器都將安置在戰機內部,而該戰機的最大載彈量將高達6.8噸。
(據《北京青年報》)
評論:
像F-22戰機一樣,F-35是一款應用了大量新技術的隱形戰機。而大部分的F-35 f大約占生產總量的60%1將出口給其它國家使用。可是,目前來看,F-35成本的快速上漲使得很多國家不再愿意去大量的購買F-35。同時,智能炸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的杰出表現也說明了未來的戰場并不需要數量眾多的戰斗機。最為重要的是,粗略的估計,每架F-35的造價最終很可能突破1億美元,這將是采購國所難以接受的。
伊朗公開自主研發新型袖珍雷達及導彈發射器
近日伊朗武裝部隊展示了多款本土研制的新型軍事設備,其中包括一個袖珍雷達,一架坦克模擬器和一臺即將投入使用的多功能導彈發射器。
伊朗陸軍研究與自足中心主任表示,這三個設備均由伊朗技術人員設計和生產。
不久前,在伊朗建軍紀念儀式上,可躲避雷達監測的新型無人駕駛機、兩個導彈系統和移動電子攔截系統均首次亮相。
本周初,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馬賈德(Majid Bokaei)將軍宣布,伊朗在波斯灣成功試射對空導彈。
伊朗多位軍方將領均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他們研發了新型軍事設備,國防領域獲得了重大的進展。
(據《光明日報》)
評論
盡管伊朗新武器層出不窮,但真正創新出的新技術并不多見。其武器研發的重點還是放在核武器上,利用現成技術改裝的武器戰斗力很值得懷疑,但說不定其就是為海灣地區特殊地形設計的,如若開戰對美軍還是有威脅的。而且,這些東西都帶有試驗性質,并未大規模裝備部隊,其部隊仍存在裝備老化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的潛艇,導彈工業均得到了朝鮮的技術支援。
俄軍首艘暴徒M級輕型護衛艦服役火力超強
俄羅斯第一艘“暴徒”級M型(Buyan-M)護衛艦開始服役,這是俄羅斯為海岸巡邏而設計的幾款新型艦艇之一。
“暴徒”級輕護艦重達950噸,船身長74米,配備船員36人,最高航速為每小時45公里,可連續航行10天。它裝備的武器包括:一門口徑100mm艦炮,兩挺14,5mm機槍,以及用于防衛導彈、飛機近距離攻擊的兩挺多管AK-630型自動加農炮。艦上還配備8個垂直發射管。里面裝有1.2噸重的3K14“卡利別爾”(Kaliber)反艦導彈(射程為300公里);配有8顆導彈的短程(射程為5到6公里)導彈系統。同時,艦上還配有空地雷達和聲納定位系統。裝備精良的“暴徒”級M型輕護艦擁有一艘造價低廉的巡邏艇,它能處理海岸巡邏時遇到的各種情況,甚至能在戰時扮演有用的角色。
(據《中國日報》)
評論
俄羅斯為海岸巡邏研制的新型艦艇中,級別最高的是“守衛”級(stereguschyy)輕護艦,排水量為2200噸,于2007年下水,目前有6艘正在服役。級別最低的是2006年服役的排水量為550噸的“暴徒”級輕護艦,當時該級輕護艦只生產3艘,之后俄羅斯決定建造更大型的、更精良的“暴徒”級M型輕護艦。
美國開發超小像素高分辨率熱成像儀可單兵攜帶
軍用長波紅外熱像儀可在夜間探測人員目標。這些熱像儀通常比較笨重,并且造價昂貴,多安裝在車輛上,無法配備到每一位士兵。最近,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演示了一種像素中心距僅為5微米的新型長波紅外熱像儀,實現了較小的體積和較低的成本。
根據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圖像重構與利用先進寬視場架構(AWARE)計劃,美國DRS技術公司開發出了這種超小像素中心距長波紅外熱像儀。這也是第一種像素中心距僅為響應波長一半的紅外探測器,像素尺寸僅為人類頭發直徑的1/12,單個像素面積僅為當前最先進紅外探測器的1/6。這種紅外焦平面陣列分辨率為1280x720,對于熱像儀而言已屬于較高的分辨率。
與可見光攝像機類似,像素小型化可以為熱像儀帶來諸多好處,例如可以在不降低靈敏度、分辨率和視場角的前提下大幅減小光學元件體積和封裝尺寸;在給定探測器面積情況下,像素密度越高,產生圖像捕獲到的光子數也就越多。最終,人們有望制造出體積更小、重量更輕、便攜性更強的長波紅外熱像儀。
(新華網)
評論
此外與現有傳感器相比,這種新的長波紅外熱像儀還可以實現更低的制造成本。焦平面陣列通常在給定尺寸的晶圓上制造,其成本與基片面積成正比。在一塊晶圓上,制造出的焦平面陣列數量越多,每一片焦平面陣列的成本也就越低。因此。這種小像素紅外探測器技術可以在減小尺寸、重量和功耗的同時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希望通過適當的光學調整,這種小像素焦平面陣列未來能夠在更多領域獲得應用。
目前DRS技術公司已經根據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工作安排制造出3部全功能樣機,并且均已通過了各項測試,其中包括一項大氣顆粒物測試,可以在直升機著陸產生的視線受阻環境下正常工作。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小像素熱像儀的圖像清晰銳利,性能堪比大像素尺寸熱像儀。除了小像素熱像儀以外,圖像重構與利用先進寬視場架構計劃近期還取得了其他重要進展,其中包括一種十億像素級攝像機和小型熱成像觀察鏡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