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朝霞
①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 無錫市 214000
我院黨委以支部為單位,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要求廣大黨員以“奉獻在崗位、服務在社會、滿意在患者”為目標,在志愿服務中踐行核心價值觀,錘煉黨性,修德行善,提升內在服務文化,延伸服務內涵。用無償服務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助人為樂的新時代雷鋒精神,展現黨員的先進形象。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和諧得到充分的融合,為和諧醫患關系架起了一座溫馨橋梁,有效促進了醫院文化內涵的建設,為黨建創新性工作開辟了新思路。
突出細節品質,傳遞理解包容,構建放心品牌。多舉措并舉,妥善應對收治高峰,確保服務到位。支部發動黨員干部及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志愿奉獻日活動,為患者解憂排難。
1.1 開展“無休息日查房”活動 在黨員帶動下,支部每位醫生主動放棄休息,做到醫院每天有身影、病區每天有聲音,病員床頭每天有交流,每一張檢驗單看清楚,每一張片子細推敲,每一次溝通有耐心,每一次查房有記錄,每一個病人心中有數,確保醫療質量。
1.2 開展“一路綠行——志愿陪檢”活動 為確保各項檢查及時正確安全的完成,支部黨員護士及入黨積極分子每周奉獻半日,志愿陪檢員全程陪同、釋疑解惑,或攙扶、或輪椅、或平車,使各項檢查綠色暢行,既減輕了患者的不安和焦慮,又通過提前預約,節約患者檢查等候時間,保障了患者檢查過程的安全,降低了服務隱患的發生,緩解了病區工作壓力。1.3 開展“忘年交”志愿結對服務 針對黨支部年輕醫務人員較多,臨床實踐能力較薄弱的不足,通過一對一新老連帶、每周三疑難讀片會等,促進了杏林傳承;同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志愿結對形式,提高了診療水平,促進了青年醫務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提升。
突出以人為本,傳遞人文關愛,構建暖心品牌。黨支部在開展優質示范服務過程中,力求做到使志愿者服務無縫隙和親情化。
2.1 開展“歡樂天使——老年患者志愿親情陪伴”服務 親情的稱呼,讓病人感覺到尊重;親切陪伴拉家常和心理疏導,讓病人感受到溫馨;主動與家屬做好病情溝通,傳遞了支持和關愛;對年老體弱者,一日三餐送到床邊,為其倒水喂藥、洗頭、擦拭更衣等,提供愛心拐杖、愛心老花鏡、愛心雨傘、愛心購物等,體現無微不至的關懷,對于使用有創呼吸機的危重患者,除常規運用手勢、書寫等方法來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外,還自行制作了一個溝通指示牌,指示牌以圖片為主,簡單易懂,基本囊括了患者臥床期間基本的生活需要、心理需求及一些主觀感受,當患者有需求時,只要指出相對應的圖片,醫務人員就可以了解患者的需要,當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同樣可以通過指示牌,再配以患者的表情、手勢等達到與患者雙向交流的目的。自從危重患者使用溝通指示牌后,氣管插管患者的醫患、護患及親情交流的有效性較前有了大大提高,氣管插管后病人對各種不適的耐受性及對治療的依從性也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從而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家屬對治療和護理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2.2 開展“綠色天使——志愿督導治療宣傳” 黨支部成立志愿督導員隊伍,積極開展督導治療的宣傳,大力宣傳國家免費督導治療政策,在用藥前加強用藥指導,包括治療的目的、藥物的形狀、服用方法和不良反應、服藥注意事項;服藥時發放溫馨督導提示卡,每日溫馨提醒服藥;服藥后加強溫馨詢問、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出院時進行家庭交接登記、建立督導服藥記錄卡、不良反應反饋卡,出院后定期溫馨電話隨訪等服務來提高病人服藥依從性,確保療效,真正做到全程督導。
2.3 開展“活力天使——志愿呼吸操培訓指導”呼吸道疾病是慢性病,系統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除了加強常規宣教外,支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輪流爭做“一日教練”,每周進行一次系統的呼吸操培訓和指導,把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融合進全身呼吸操中,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進行專門的指導,更加全面系統,病員更容易掌握,進一步滿足患者的深層次需求,促進患者康復。
突出真誠態度,傳遞社會責任,構建貼心品牌。黨支部注重發揮專業特長和業務優勢,拓展支部志愿服務的范圍和渠道,提升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3.1 開展主題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利用“世界結核日”、“世界防治哮喘日”、“世界COPD日”、“無煙日”以及國定假日等開展一系列主題性活動,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咨詢、宣傳、診療等志愿服務,開展志愿義診活動,進入學校、街道、企業進行專題講座,利用支部“流動體檢車”優勢,志愿健康體檢到廠區、到工地,綜合評估健康狀況,推動了“關愛行動”持續健康發展。
3.2 開展社區志愿服務——堅持三下鄉 充分利用本支部黨員專家團隊的技術優勢,定期組織志愿醫療骨干開展“點對點”對口支援幫扶志愿服務,通過專題講座、規范化培訓、適宜技術推廣、指導疑難雜癥病例診斷與治療等方式,幫助下一級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使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專家診療,滿足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3.3 開展家庭醫生志愿服務——出院全程跟蹤由于結核病是慢性病,社會支持度不高,療程長,患者精神壓力大,治療依從性低,為了確保患者隨時都處于一個良好的康復狀態、堅持按療程服藥,做到疑問有處問、難題有人解,在黨員的帶領下,支部醫生人人是家庭醫生,“住一次院,我們就是朋友!”病人出院后7天內必須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目前狀態、服藥情況、有無不良反應,何時需復查、健康指導等;公開咨詢電話,病人在家遇到問題也可隨時打床位醫生電話請教咨詢,得到連續的、專業的指導,必要時對年老體弱、身有殘疾者上門服務,良好的雙向溝通,解決了患者跑醫院的辛勞,促進患者對醫院的信賴。
3.4 開展特殊對象志愿服務——幫助弱勢群體結核病患者常因病致貧,每年黨支部各病區還經常會收治一些——無家屬、無姓名、未交費的“三無”患者,黨支部志愿者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其申請免費治療,衣服、飲食起居、生活用品全部包攬,想方設法為其聯系親人等。支部成立黨員幫扶基金,開展“手拉手”一助一活動,對家庭有困難或身體有疾患的群眾進行慰問。
作為傳染病醫院的工作者,我們始終堅持“患者至上,服務社會”的理念,緊密結合黨支部實際工作,把開展志愿服務作為黨支部管理工作創新突破,作為參與醫院發展建設、促進自身成長成才、加強黨支部凝聚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醫院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感知生命,用心守護,真情挖掘,志愿服務,人人可為,人人能為。讓更多的人成為醫療服務志愿者,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患者、尊重醫務人員的良好氛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