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蕓
合理用藥是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用藥品種的選擇、用藥方案的制定、不良反應防治、藥師處方審核能力及與醫生溝通能力等各個方面,相關影響因素較多,我國醫院合理用藥起步較晚[1]。但近年來衛生行政部門對用藥工作高度重視,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加強用藥監測管理,并探索和初步建立國家合理的用藥監測網絡。
根據《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全國抗菌藥物聯合整治工作方案》、《江蘇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江蘇省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檢查評估標準》我院進行了合理用藥的指標統計(見表1)。

表1 我院合理用藥指標統計結果與標準指標的比較
表1反映出目前我院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而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又主要表現在:一是無適應證或適應證不明確:如把抗菌藥物當作“保險藥”、“安慰劑”,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為滿足某些病人的“要求”等;二是過度使用抗菌藥物:如重復使用,手術不適當預防用藥,過度使用昂貴或新抗菌藥物,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以及注射劑的過度使用等;三是不適當的聯合用藥或聯合使用品種過多。四是手術預防用藥中存在的問題: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高;我院僅有50%的病歷符合住院患者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控制在術前30分鐘至2小時的要求,有的在術前1天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不超過24小時,我院部分病歷超過72小時,個別超過7天。
針對我院臨床用藥的現狀,為有效地解決臨床不合理用藥這一難題,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外部環境尚沒有徹底改變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必須不斷地創新信息化管理理念與手段。實現從行政干預到信息化干預的轉變,有效規范醫生臨床用藥行為,降低藥品費用,使病人用藥更加安全、有效、經濟、方便,從而改進醫療質量,使我院合理用藥管理再上新臺階。
合理用藥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又有很強的政策性。必須從藥源性和政策法規性兩方面對合理用藥進行干預。因此開發”合理用藥管理軟件”必須將各種有關的政策、法律法規、醫學規范和相關知識進行提煉并信息化,再用計算機程序對臨床醫生使用藥品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為了整合醫院信息化平臺,我們還創新性地將“合理用藥管理軟件”的實時監控模塊嵌入我院HIS中,成為醫生工作站的一部分[2]。
3.1 定義和功能 合理用藥軟件,是以臨床用藥數據庫為基礎所構建的藥物信息平臺,主要作為臨床輔助系統的一部分,為臨床診治及臨床藥學工作提供及時的信息支持[3]。本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設置各種條件下的用藥指標和管理流程,醫生使用醫生站開立的醫囑將自動檢查用藥情況,確定管理流程做出相應的操作指引,最后形成不同的指標報表供管理部門監督與考核。
參見圖1,其中用藥流程(參數)設置、監督考核、用藥審批等環節在本系統中完成,醫囑開立在醫生站系統中完成。

圖1 業務系統流程圖
3.2 干預方式 根據臨床醫生的用藥不合理、不規范和濫用藥情況,在“合理用藥管理軟件”中分別給予4種不同的干預方式:(1)提醒。當用藥超過合理條件時,給予提醒。(2)說明原因。當用藥超過合理范圍時,要求開方醫生填寫使用原因(系統預設,選擇即可)。例如:頭孢二代重復使用,請說明原因。(3)審批。當用藥符合該條件時,處方或醫囑必須經過審批,審批同意后方可使用。例如:頭孢三代越級使用需審批。(4)禁止。當用藥符合該條件時,禁止開立處方或醫囑。例如:出院帶藥常州醫保限定開立3種或3種以下非靜脈類藥品,劑量不超過10天量。
3.3 干預條件管理模塊 根據前文述及的文件和2012年江蘇省衛生廳關于貫徹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通知、《2012年常州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院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本系統中設置了如下幾個管理模塊。
3.3.1 高價藥品、超使用天數、超劑量用藥管理模塊。(1)設定使用數量監控值。根據各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價格、療程、療效,對某些特殊藥品限定藥品最高使用數額、使用天數、單次最大劑量。(2)使用提醒和說明功能。醫生在開立處方和醫囑時,對達到監控值的藥品即予以提醒或是要求填寫說明。
3.3.2 抗生素重復、更換、多聯使用管理模塊。(1)限定同類抗生素藥品使用。依據藥品的藥理編碼(目前的方法是藥理編碼前三位為A0101,且藥理編碼一致的藥品為同類抗生素)來判斷,醫生在下醫囑時只能在同一類藥品中選擇一種,如需使用必須填寫原因。(2)限定同類抗生素藥品的更換使用。同一天內(24小時內),更換同類抗生素藥品(原藥品醫囑停止)給醫生提示。(3)限定抗生素的多聯使用。同一天內(24小時內),使用了多種抗生素,即抗生素多聯使用,在醫生開立處方或醫囑時給予提示。
3.3.3 圍手術期I類切口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模塊。(1)限定抗菌素使用期限。根據手術切口類別,對不同病人使用抗菌素的時間和期限進行嚴格限定。如清潔手術病人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為,從術前0.5—2小時到術后24小時。當開立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目錄內,如頭孢一代、頭孢二代等藥品醫囑時,系統提示需要填寫用藥原因說明;當開立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目錄以外的抗菌藥物時,系統提示需要在病程錄中詳細說明原因。如超時使用,系統則自動提醒醫生填寫用藥審批單,由醫務處指定人員審批通過后才能繼續使用。
3.3.4 藥敏和耐藥率管理模塊。(1)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限定抗生素的使用。針對單個病人來說,直接根據藥敏實驗結果提示指引醫生開立抗生素醫囑。如果藥敏試驗中某種抗菌素為耐藥,提示醫生慎用。(2)根據各類抗生素的耐藥率,引導醫生開立醫囑。系統按月或按年統計各類抗生素的耐藥率,作為下一階段醫生開立藥品的參考依據。某種藥的病菌耐藥率在本院超過一定比率的時候提醒醫生慎重用藥。(3)對多重耐藥的病人用紅色警示。醫生進入醫生工作站,病人列表中用紅色標記出該病人是多重耐藥病人,提示醫生對該病人給予重視,實施接觸隔離措施,預防多重耐藥菌傳播。
3.3.5 病原學未送檢干預。(1)當醫師開立抗菌藥物醫囑時,系統進行送檢提醒“接受抗菌藥物治療,請送病原學檢驗!”。(2)當抗菌藥物使用第5天,仍無病原學檢測報告,則系統提示需要填寫用藥原因說明。
3.3.6 處方限額、處方天數管理模塊。(1)整張處方金額的控制。根據不同的結賬方式(常州醫保、武進醫保、自費),在系統中設置整張處方的金額數量。超出金額數量的設定,醫生在開立處方時給予提示。(2)整張處方天數的控制。急診3天、門診7天、慢性病30天,處方超天數時,給予提示。
我院于2011年11月開始啟用該系統,最初上線時,干預條件中設置了提醒和說明原因兩個級別,該系統設置的干預條件重點對高價藥品、超使用天數、超劑量用藥;抗生素重復、更換、多聯使用;藥敏和耐藥率;處方限額、處方天數進行管理,經過近10個月的臨床實踐應用,我院再次進行了合理用藥的指標統計(見表2)。

表2 2011年與2012年1-8月合理用藥指標統計結果比較
從表2中看出通過醫院管理部門的合理用藥政策的不斷學習、宣傳和本系統的實際運行,我院的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本系統的優勢體現在:一是提供了內容詳盡的用藥指南和實時監測醫囑的功能,避免因用藥過量和用藥不當造成的醫療失敗,從而可提高醫療質量,防止不良后果的發生,減少醫療糾紛。二是規范了醫療行為,減少了醫師用藥的隨意性及習慣性。對于高風險的醫療處方(醫囑),系統設立警示信息,提高了處方安全系數。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加強了臨床用藥指導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利用信息系統指導臨床用藥,客觀、規范、便捷,可信程度高,醫師容易接受,避免了目前因藥師醫療知識欠缺、權威性較差、下臨床制度難以深入推行的缺陷,使得醫師對用藥指導的可接受程度提高。針對系統的實用性進一步改進,監測警示的合理性和實用性進一步加強,統計報表和指標分析進一步深入等不足,系統再次進行修改特別是統計報表和指標統計部分,并與2012年8月份提高干預級別,開通了“審批”和“禁止”功能,重點加強圍手術期I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實時監控以及2012年常州市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方案中重點監控的7類無菌手術,包括:腹股溝斜疝修補術(包括補片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關節鏡檢查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顱骨腫物切除手術、經血管途徑介入診斷手術等。
近年來,我院一直致力于臨床合理用藥管理。采用多種方式對臨床用藥進行強制性干預。通過各種行政干預措施和手段,做好合理用藥的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管理。在行政手段作用弱化時,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該管理軟件在我院的安裝和實際運行時間雖然有限,其實用性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但其已經成為我院臨床醫學和藥學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為臨床用藥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指導和監測手段,增強了全院合理用藥的意識,為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藥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梢灶A見,隨著醫院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對病人治療實行全過程用藥的監護將成為可能,必將對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
1 戴興凌,劉文萍,程軼波.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應用體會[J].中國藥房,2005,16(17):1303.
2 孫喜琢,李野,楊秀梅,等.創新信息化管理理念與手段實現臨床合理用藥實時監控[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7):44 -45.
3 施慧,張相林,常明.國內幾種合理用藥軟件評價[J].中國藥學雜志,2008,43(13):1033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