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張鳳娟
①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 無錫市 214005
自2012年起,公立醫院執行新醫院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以前實行的簡稱為舊制度)。新制度中有幾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下面我就新舊制度的實施對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影響及對策作一分析。
1.1 順應形勢需要 完善固定資產的確認范圍和標準 舊制度下固定資產分為房屋及建筑物、專業設備、一般設備、其他固定資產和圖書五大類。價值標準為: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及以上,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及以上。
新制度下固定資產只分為四大類,圖書參照固定資產管理。明確了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提高: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及以上,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 000元及以上,將不符合標準的轉入庫存物資或低值易耗品,在實際操作中,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類物資,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醫院購入的不構成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組成部分的應用軟件轉入無形資產核算和管理。
1.2 嚴格預算執行 強化固定資產的購置預算約束 舊制度初步提出了預算管理的要求。一般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購置計劃由各病區及部門年底提出,設備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后,年初形成論證計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由本院論證通過,年中若有臨時需要的可提出臨時審請,經設備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審計、紀檢監察及分管院領導論證通過后購置;其中1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須報醫管中心批準(其中總務固定資產臨時需求較多)。
新制度進一步強化預算約束。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國家對醫院實行“核定收支、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辦法,醫院應對以前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業務活動需要和可能,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編制支出預算,醫院預算經本院決策機構通過后上報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審核后,匯總并綜合平衡,財政部門對主管部門申報的醫院預算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核批復。醫院要嚴格執行批復的預算,預算執行中一般不予調整,只有當事業發展計劃有較大調整,或國家政策性調整時,醫院才能按規定程序提出調整建議,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門批準進行調整。
從今年起,醫管中心規定,10萬元至50萬元資產報醫管中心備案,50萬元以上資產須有可行性論證報告。
1.3 全面信息披露 客觀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消耗和實際價值 舊制度按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原值提取修購基金,在當期成本中列支,并在“專用基金-修購基金”中核算,只有當固定資產報損后才不再提修購基金。專用基金專款專用,不得擅自改變用途。新制度中修購基金余額則全部轉入事業基金。
新制度下,與企業固定資產核算接軌,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購基金”科目。所有固定資產按規定折舊年限,不考慮殘值,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圖書參照固定資產管理,不計提折舊。
為增加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或延長其使用壽命而發生的改建、擴建或大型修繕等后續支出,予以資本化處理,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而發生的修理費等,費用化處理,計入當期支出(原來固定資產的修理費從“修購基金”中列支)。
2.1 積極轉變觀念 充分可行性論證 將固定資產購置支出計劃年初全部納入醫院預算 由于舊制度中專用基金專款專用,不得擅自改變用途,提取的修購基金只能用于設備購置與維修,工程裝飾與修繕等,只要醫院發展需要,符合醫管中心有關固定資產購置規定,醫院就可以根據年初論證計劃和臨時購置申請進行購置。
而新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購置納入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而且不得編制赤字預算,醫院必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預算管理有嚴格的預算編制、審批、執行、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執行中一般不予調整,即使符合規定情況需要調整,程序也很嚴格,固定資產購置的隨意性大大降低,所以針對這一改革,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積極轉變觀念,組織各臨床科室充分論證,包括設備的經濟實用性、性價比、預計產生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等等,盡量將設備購置支出計劃年初即全部納入醫院預算,財務科根據論證通過的購置計劃,結合醫院財力的可承受程度和臨床對設備需求的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統籌安排資金。
2.2 醫院成本隨著醫療活動而連續不斷發生 加強各成本發生環節的監管 積極控制成本 對降低醫院成本至關重要 新制度下,提取修購基金轉為計提折舊,自有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按規定折舊年限,分期計提后計入當月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其他支出,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形成的折舊,分期沖減“待沖基金”,醫院成本支出增加,收支結余減少,因此要更加注重設備購置和大型修繕的可行性論證,降低采購成本,控制固定資產折舊和大修理成本。
新制度下,為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而發生的修理費等,費用化處理,計入當期支出,增加科室核算成本,針對這一改革,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器械維修員的作用,平時就要加強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最大限度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應將“N次/每年免費定期上門維護保養設備”作為售后服務條款列入合同,管理部門按時督促售后服務方切實履行合同規定上門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以減少設備外送維修費用,降低設備正常運行成本,增加醫院的收支結余。
2.3 定期清理往來款項 購置的固定資產及時入賬 強化固定資產定期清查盤點制度 以免形成賬外物資 新制度規定,醫院應定期清理往來款項,至少應當于每一年度終了,有專人負責對預付賬款進行全面檢查,分析其可收回性,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應及時入賬,以便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消耗及補償。醫院應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定期清查盤點制度,管理部門(總務科、器械科、信息科)應設專人負責清點,并將盤點表歸檔保存;使用部門應重新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制度,并與科室成本核算獎懲掛鉤,以確保賬、卡、物三符合,切實加強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
2.4 進一步規范固定資產核算方法 真實反映國有資產的價值 有些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金額僅僅根據發票的價格入賬,沒有反映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是不完全的價值。根據新制度規定,與固定資產同時發生的運費及安裝調試等費用也應計入該固定資產價值,如果有涉及多項固定資產的,則按照多項固定資產價值所占比例進行分攤計入原值,每月按規定折舊率計提折舊列支成本,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形成的折舊,分期沖減“待沖基金”,真實反映醫院國有資產的價值。
2.5 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后的處置程序合理反映國有資產退出使用過程的殘余價值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總務科和器械科),在固定資產報廢申請由財政局批準后,變賣或由廠家回收的資產應編制明細清單,變價收入及時交與財務科入賬,并建議由監察和內審人員共同參與,以加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