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國盛
①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常州市 213000
在醫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過程中,應該明確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目標,只有在思想的高度上認識并接受,才能確保落實到位而不流于形式。
整體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觀念和臨床實踐在我國大力推廣。關于整體護理,主張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生理上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病變時臟腑功能失調,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體表有病,也會影響所屬臟腑。護士應具備規范的基礎護理技能和專科護理素養;在心理上強調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變化與疾病健康的關系。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有“天人相應”等觀念,特別注意自然界中一年四季氣候差別以及不同地區地理環境變化和生活習慣不同對人體的影響。護理病人時要注意護理對象的整體性,考慮環境、氣候、季節、人際關系對病人的影響,護士應具備人文、心理等多學科職業素養。近代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在她的《護理札記》一書中指出:“一般認為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經常不都是因疾病的癥狀所引起的,而是由于需要新鮮空氣、光溫暖,或床鋪的清潔舒適,或安靜,或及時供給飲食等等……護士不是護理疾病,而是護理病人。”這里,她精辟地指出了環境的重要性及護理工作應以病人為中心。
責任制護理僅僅是整體護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責任制護理作為一種護理工作制度和組織形式,實行由一位責任護士對病人全面連續性護理,使病人得到個體化的整體護理,其中就貫徹了整體觀察、治療和護理病人的整體護理思想,是對病人實施全面管理的過程。
2.1 優化護理模式、落實護理職責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的目標是優化護理模式、落實護理職責、提高護理管理效率、促進護理專業發展。最終達到病人滿意、家屬滿意、政府滿意、護士滿意的目的。首先責任護士必須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具體來講就是責任護士對分管患者的所有護理工作(包括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心理狀況了解、生活照護、健康指導等)全面負責。對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負責,患者有一定的歸屬感;對護士而言,每位護士負責一定數量的患者,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會得到加強。只有這樣的護理工作模式,才能促使責任護士全面、全程負責病人,不割裂基礎護理與專業和??萍夹g的關系,才能實現連續化和延續化的護理。
其次,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可以完善護理職責。護理的基本職責是要提供專業照護,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及評價。根據患者的自理能力提供幫助,促進患者盡快恢復。護理的另一重要職責在于協助診療,必須準確且正確執行醫囑并協助醫生執行患者的診療計劃。同時,還對患者病情和對治療的反應進行觀察。護士在執行醫囑這一過程中,也要體現護理的專業性,對于不正確的醫囑及用藥劑量、頻次不規范的醫囑及時說“不”,避免盲目地執行。護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給予患者健康指導,包括教導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疾病和并發癥,飲食指導、康復指導等。溝通協調也是不可缺少的職責之一,護理是雖然是整個醫療系統中的一門獨立學科,但她與醫療、后勤、康復、醫技等部門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與醫生及輔助檢查等專業人員聯絡溝通,討論有關患者的治療、護理等問題。從另一面來說,對于患者,護理是24小時持續性的服務,護士是聯絡與患者有關的一切醫療活動的協調者。每位責任護士還要承擔質量控制責任,完善全面、全員參與的護理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切實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使醫院在良性運行的同時,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1]。
2.2 提高護理管理效率 促進護理專業發展 責任制整體護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調動護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實現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在全院管理層面上,這就要求醫院必須充實臨床一線護士隊伍,最大限度地保障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配置,減少護士的缺編,減輕護士的勞動負荷。醫院要統籌各部門圍繞臨床一線,做好本職工作。例如總務、后勤、器械等部門全力配合臨床,讓病房護士不出病房,圍繞患者工作,切實做到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為更好地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必須實施崗位管理,科學調配人力,采取以臨床護理工作量為基礎的護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據各科室護理崗位職責、工作量和專業技術要求等要素實施彈性的護士人力配備。實施崗位管理之后,為護士建立執業發展階梯,促進護士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規劃。
在病房管理層面,改革分工模式,實行責任護士或者護士小組全程負責若干病人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健康照護。改革排班模式,兼顧患者需要和護士的意愿,選擇滿足護士能力及病人需求的最佳排班方式?;诠ぷ髁颗渲米o士,在實行責任包干制的基礎上,量化護士負責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工作量,決定所需的護士數量。對不同護士實施分層管理,依據護士的能力、經驗,分配不同護理難度的病人,但是切忌對護士分等。在分配考核時,量化績效考核,體現護士的專業價值,根據護士負責病人的數量、護理難度、病人的滿意度和轉歸,對護士進行業績考核。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下,護理專業的價值得到了提升,護理在整個醫療系統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由于護理職責的全面落實及護士分工方式的變化,提升護理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提升了護理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從而提高社會及政府對護理的肯定及支持。拓展護理領域的發展,有利于護士實現個人的提高。
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大變革,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達成共識。在全院范圍實行“我的患者我主管”、“我的質量我負責”每天病區除1名辦公室護士和1名治療護士外,其余均參與管床工作每人分管6~10名患者。該模式實行的關鍵是落實責任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優勢。結合責任制,轉變排班思路,使排班既滿足病人需要,又不損害護士權益,并對排班進行控制;減輕護士書寫負擔,規范病情觀察方法及記錄原則;同時,加強監督和評價,落實各級質控職責;最終使優質護理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獲取經驗,及時總結,適時推廣。
4.1 完善整體護理管理體制 保證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創新護理管理模式,改變了管理的工作方法,在明確分工的同時,也明確了護理質量職責,護士應該做的要規范做;患者想做而不能做的要幫助做;家屬想做又不會做的要指導做。強化專業照護,而非簡單替代和包攬。
4.2 充分發揮護理骨干在??谱o理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優勢 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激發了護士的求知欲,促進了她們自覺參加院內外各類業務學習和學術活動。提升服務水平,使護理人員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全體護士認識到了儀表、文明用語、和藹態度、有效溝通、微笑服務的重要性,從而從思想深處轉變了服務意識。
4.3 提高了護理質量 明確新上崗、低年資及工作責任心不強和技術水平較低的護理人員為重點監督對象,形成了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局面,把每一個細小的工作質量目標責任落實到每位護士,有效地把各部門、各級護理人員、各種質量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目的明確、職權明確、協調一致的完善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
4.4 密切了醫護患關系 由于患者住院期間每組護理人員固定,使患者能迅速消除陌生感,與責任護士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且責任護士通過每天跟隨管床醫生查房,對患者的情況熟悉,了解手術治療方案、醫療要求、患者需求,能及時調整患者的各種護理措施,保證臨床治療、護理工作高質高效,護士的專業價值因而得到提升,實現患者、護士雙滿意[2]。
1 李財鳳.轉變護理模式,提高護理質量[J].現代醫院管理,2009,7(2):89-90.
2 林興風,趙升田.以責任制護理為切入點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J].中國醫院,2010,14(11):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