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萍 顧則娟* 劉曉珊 萬文錦 張 翔 陳 麗 許 勤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技術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0187)
①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南京市 210029
“無縫隙”護理是現代護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證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性[1],其本質是找出服務中存在的所有縫隙,再針對其根源進行改革??諝赓|量與醫院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空氣的污染是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有研究統計[2],導致病房空氣污染的原因主要表現在:(1)人的方面:主要為護士宣教力度不夠,陪護探視人員多,病人及探視者不明白醫院的規章制度及有關控感知識;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家屬對護理質量不放心;流動人員多,即非本病區工作人員,如聯系工作的外來人員等。(2)環境方面:主要為空氣對流差,通風設施不完善及布局不合理等。(3)制度方面:主要是未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部分醫療收費繁瑣,如自費藥等需由病人家屬交現金,以致來回行走于病房的人員增多。如何控制不利因素,改善病房空氣質量,成為目前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2008年以來我院兩個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將無縫隙護理管理理念運用到提高病房空氣質量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建立[3]
1.1.1 我院以往護理服務縫隙主要表現:(1)全方位專業化服務不到位;(2)持續服務存在縫隙;(3)服務主動性、及時性不夠,對患者需求反應不夠迅速、靈活;(4)人性化、個性化服務不到位;(5)與患者溝通不夠,患者參與護理不夠;(6)質量標準不能體現整體護理內涵。
1.1.2 改革措施。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1)組織結構改革;(2)職能改革;(3)權力結構改革;(4)服務模式改革,要求是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5)服務過程改革;(6)管理改革。
1.2 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
1.2.1 加強宣教、培訓。(1)摒棄原先僅口頭宣教的做法,制作圖文并茂的感染控制宣教單,醫務人員人手一份;每病室制作宣教手冊1本,供患者和家屬隨時翻閱。(2)擴大培訓對象:將培訓對象由醫生、護士擴展到實習同學、進修人員及病區保潔工人;同時對非本病區工作人員取得配合。(3)注重患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從詳細的入院宣教到圍手術期的宣教,從利于患者康復的角度,宣傳安靜整潔、空氣新鮮的環境對患者康復的好處,同時提供優質的無縫隙護理。
1.2.2 增設輔助人員,完善硬件設施。(1)病區在醫院人事處、護理部的指導下自主聘用助理護士,兩個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各聘用助理護士9~12名,通過培訓,有效地協助病區護士完成了患者的各種基礎、生活護理等。(2)增加門衛、陪檢、配餐員各1名,負責病區陪護、探視的管理及在院患者就餐和外出檢查的管理;(3)新增護理車兩輛,每組均有自己的護理用車,改變了過去不規范的做法,有效地減少了塵埃和細菌的散落。(4)給每個病房配置溫濕度計,病房溫度和濕度是否符合要求一目了然,能更有效地將溫度(18℃ ~22℃)和濕度(50% ~60%)保持在適宜范圍,更符合病房空氣的質量標準。(5)新增了加床患者物品柜,將患者的常用物品統一、規范放置,使病區環境整潔有序。
1.2.3 建立績效考評制度,完善管理流程。(1)全程、專業、連續的整體護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所有的基礎、生活、專科、康復、心理等護理全部由護士負責,分管床位患者的陪護人員數量納入責任護士績效考核內容。(2)組織病區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及病區舉辦的感控知識講座,學習內容納入當年繼續教育。(3)加強日常感控措施執行情況檢查,如有不符,立即整改,考核結果納入當月績效,1年有3次以上不合格影響年底評優。(4)加強門衛的管理,嚴格控制探視時間:病區室辦公室護士每天上午打印在院患者明細單,涵蓋出入院、當日手術及重?;颊?,門衛按照在院患者實時情況嚴格執行病區探視制度,盡量控制閑雜人員進入病區;在7:15~11:00治療、查房集中的時間段禁止探視,15:00~19:00為病區探視時間,每床位患者探視人員最多不超過2位;醫生與患者家屬談話及接待訪客時間規定在下午探視時間內;每病患住院一日清單規定在下午探視時間發放,便于家屬了解患者住院費用并能及時補交,減少了家屬頻繁來院次數。(5)增加床單元的清潔度:除常規護理及每日1次的晨間護理外,下午15:00增加1次濕刷清掃床面。(6)加強病房通風:規定7:30~8:30和15:00~16:00清理每房間后統一開窗通風60分鐘。
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后,病區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知識培訓率100%,知曉率90%;患者住院安心,家屬對護理放心,減少了家屬在病區逗留及陪護的時間,陪護率由原先的100%降至40%;限制陪客前后隨機抽查兩病區各7個房間及走廊空氣質量菌落數顯示,分別下降了48.1%和44.3%,平均下降了 46.2%。
3.1 無縫隙護理管理加強了陪護的管理 做好陪護的管理及對陪護人員進行“洗手”、無菌觀念的教育是必須做好的基礎工作。在護士人力上給予了保障,加上病區自聘的助理護士,還有門衛、陪檢、配餐人員的配備等,有效地控制探視,減少陪護。從患者入院時就開始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感控相關培訓,不但使其了解到保障病房空氣質量的重要性,而且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對于預防及控制患者與陪護之間的交叉感染起到阻斷傳播途徑的作用。
3.2 無縫隙護理管理完善了護理工作流程 合理的工作流程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前提,措施在每個環節中的落實是全面質量控制的根本保證[4]。病區對提高空氣質量實施無縫隙管理,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要素都規范流程和制度,通過人員宣教培訓以及相關流程、硬件設施的配備;績效考評制度的建立等,實施一系列相應的舉措,提高了病房空氣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3.3 無縫隙護理管理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由于護士人力的增加,每患者接受直接護理的時間增加,護理質量提升,按我院綜合目標計分法,由實施前的98.4分提高到實施后99.4分[4]。自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以來,兩病區臨床報告顯示,入院患者在逐年增加約30%的情況下,壓瘡年平均發生例數也從3年前的5例降至1.5例。有統計數據表明[5],優質護理開展的病房在床位周轉平均增加1.67次、使用率增加8.8%的情況下,術后住院天數平均下降了1.4 d,院內感染率平均下降了2.4%。
1 何繼英.護理配合流程在手術搶救心臟破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5):447 -448.
2 張小燕,吳婉玲.開展QC小組活動 改善病房的空氣質量[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820.
3 顧則娟,張鎮靜,丁霞芬,等.病房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6,6(9):21 -22.
4 顧則娟,王榮,謝曉峰,等.血標本分析前質控流程的無縫隙管理[J].護理學報,2009,16(6B):21 -23.
5 顧則娟,王水,張鎮靜,等.舒心病房護理運行模式的建立與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