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近年來,儀征市把加快農村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繁榮社會經濟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以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為基礎,以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滿足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全市中醫藥事業呈現健康勃勃生機,2012年獲得“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底,儀征市轄9個鎮、2個辦事處,面積857平方公里,人口5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3.5億元。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26所,其中二級綜合性醫院2所、中醫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11所,村衛生室80個,個體診所37個(其中中醫個體診所2個),其他醫療機構95個。實有床位1 690張,其中中醫床位225張,每千人擁有中醫床位0.4張。全市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232人,占總專業技術人員10.3%,其中高級職稱32人,中級職稱79人,全國名中醫、江蘇省名中醫各1名。全市醫療機構門急診總人次為178.7萬人次,其中中醫門診66.8萬人次,占37.4%。
2.1 高度重視 落實保障 中醫藥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2.1.1 科學規劃發展。儀征市將中醫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后出臺了儀征市“十一五”、“十二五” 中醫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每個發展階段儀征市中醫事業發展的目標、指標以及保障措施。在區域衛生規劃中統籌安排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和布局,完善城鄉中醫服務網絡,加快中醫人才培養。在推進新醫改工作中,將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列入改革重點任務之一,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2.1.2 落實組織保障。從2009年起,每年將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與各鄉鎮、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部署工作任務。配強中醫藥工作管理人才,將市中醫院院長提拔為市衛生局副局長,負責全市中醫藥管理和指導工作;衛生局機關設立中醫管理科,市中醫院成立基層中醫指導科,鄉鎮衛生院均設立中醫科,配備中醫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全市中醫藥工作的協調、管理和指導。
2.1.3 完善經費保障。一是加大中醫藥事業的專項投入。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市財政投入衛生事業經費分別為4 779萬元、4 888萬元、5 834萬元,其中中醫藥事業經費分別為322萬元、341萬元、394萬元。二是保障中醫藥重點工程建設。將中醫院門急診綜合樓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在幫助爭取國資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補助經費300萬元,并給予財政貸款貼息。大力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每建成1個市財政補助25萬元。三是給予政策傾斜及扶持。在人才建設、重點專科建設、中醫應急能力建設、設備購置、醫療科研等方面給予積極扶持,特別是通過政府融資、貼息貸款等方式,籌資1.2億元為全市醫療機構更新添置了一批診療設備。
2.1.4 提升醫療保障。將市中醫院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將上級規定的中成藥品種以及中藥飲片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儀征市已將基本藥物制度覆蓋至村,在實施工作中,積極落實中醫傾斜政策,規定中藥飲片在住院補償和門診補償中統一按100%比例報銷,參合農民在市內定點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的,在住院補償和門診補償中,住院起付線下調100元,補償比例上調10個百分點。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以來,累計為群眾減輕醫藥費用負擔8 000萬元,其中中醫藥服務為群眾減輕2 000萬元以上。
2.2 夯實基礎 完善網絡 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2.2.1 加快市中醫院建設,發揮龍頭作用。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成門急診綜合樓、急診醫技樓、影像及內窺鏡樓,改建病房樓,全院門急診、醫技檢查、住院用房連為一體,同時綠化院內環境,全院就診條件、就診環境大幅改善。二是加大設備投入。累計投入2 600多萬元,添置、更新醫療設備55臺套。目前,全院共有中醫診療設備46種、140多臺套。實施中國農村數字化醫院建設項目,建成現代化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三是重視文化建設。從建筑風格、內部裝潢、診療環境、形象識別等方面入手,著力突出中醫文化元素,強化中醫藥文化環境建設,在全院形成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2.2.2 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提升樞紐功能。所有鄉鎮衛生院均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配備了300種以上的中藥飲片和60種以上中成藥,能開展5種以上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覆蓋率達100%。2010年爭取國資500多萬元,改造了10家鄉鎮衛生院,統一配備了19種康復、理療設備。2011年對全市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進行規范化建設,建立了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6家鄉鎮衛生院創建成為揚州市級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2.3 加快村衛生室建設,筑牢網底功能。所有村衛生室均設置了中醫診療室,配備了TDP神燈、電針儀、針灸針等中醫診療設備,中成藥品種達50種以上。2011年結合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對全市村衛生室進行重新規劃設置,3年新建200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80個,同時全面實施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通過資源整合、政策激勵、規范管理,加快提升村衛生室的服務效能。
2.3 以人為本 培育隊伍 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2.3.1 強化人才培養。一是加強名醫培養。儀征市中醫兒科專家孫浩,為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工作指導老師,市中醫院為其成立學術繼承工作室,確定2名同志為其學術繼承人。返聘省名中醫專家、揚州名老中醫專家回院指導,聘請江蘇省中醫院7名教授為指導老師,為11名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作指導,確定2名同志為省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二是加強技術培養。開展中醫“四大經典”學習競賽活動,組織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先后派出40多名中醫類別的醫生到鄉鎮衛生院進行對口支援,提高基層單位中醫診療水平。三是鼓勵人員進修深造。組織西醫人員參加南京中醫藥大學“西學中”臨床研究生課程班項目,25人被錄取。開展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生課程班,65名中醫人員接受南京中醫藥大學為期兩年的研究生課程教育。
2.3.2 抓好人才引進。市中醫院堅持“中醫為主,人才興院”的發展戰略,近3年引進的臨床醫師中,67%為中醫藥院校畢業生。目前,全院150名專業技術人員中,副高以上職稱21%,本科以上學歷占84%,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64%。市人民醫院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通過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了一支以碩士研究生為骨干的中醫人才隊伍,中醫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09年至2011年,儀征市招聘中醫藥專業畢業生28人,其中本科以上18人,13人進鄉鎮衛生院工作。
2.3.3 重現專科建設。市中醫院的脾胃科和針灸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確認為“國家農村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專科”,中醫眼科申報揚州市重點中醫專科,同時還培育了中醫肛腸、骨傷、婦產、推拿、兒科等一批專科特色群。“臣”字門兒科中醫術、顧氏內科中醫術兩項傳統醫藥被列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強鎮村中醫專科建設,大儀鎮衛生院中醫科擁有業務用房200平方米,配備了中藥熏蒸機、牽引床、康復理療等設備,2011年診治病人1.6萬人次,業務收入100余萬元。
2.4 改革創新 突出特色 中醫藥事業發展步伐加快
2.4.1 創新拓寬服務領域。市中醫院作為省中醫“治未病”重點試點單位,以體質辯證門診為平臺,開展冬病夏防、冬令膏方、冬令進補、飲食調補、心理咨詢、內病外治等工作,對亞健康人群進行中醫藥調理,并指導社區居民積極開展疾病預防和養生保健活動。
2.4.2 大力推廣適宜技術。在市中醫院設立了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制定推廣方案,建立師資隊伍,編印《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2009年以來,舉辦了16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參培人員4 000多人次。加大對民辦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引導,幫助部分祖傳中醫技術的診所改進診療條件,完善規章制度,使新集鎮張氏牛角山外科、大儀鎮王氏內科等知名中醫品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4.3 積極開展臨床科研。主動接受知名醫學院校的科研指導,市中醫院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揚州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注重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中醫院肛腸科成功開展首例痔上粘膜環切術,脾胃科開展PH測試,內科引入PICC技術等。“蛭星元龍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入選江蘇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專項研究課題;市人民醫院充分發揮區域醫教研中心優勢,完成了“針刺干預治療的研究進展”等多個中醫課題。
2.4.4 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開展中醫藥科普宣傳、治未病進社區義診咨詢、養生保健講堂等活動,編發中醫藥健康教育處方,引導群眾開展自我保健。近3年來,累計開設中醫藥科普宣傳專欄5 000多期,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專項活動36次,有6萬多人次接受了中醫藥咨詢和科普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群眾中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3.1 政府主導是關鍵 胡錦濤曾強調,醫藥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問題,因此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儀征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及中醫先進單位創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績,就在于能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加強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明確各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工作責任,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加快衛生事業發展的扶持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促進中醫事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措施,推動了中醫事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3.2 完善體系是基礎 多年來,儀征市一直注重中醫藥工作市、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建設。在大力加強公立醫院中醫服務機構建設的同時,引導民營醫院加大中醫藥工作,形成了覆蓋全市的中醫藥三級服務網絡。同時,抓住國家支持農村衛生事業和中醫工作的良好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建設項目,實施了一批機構和專病專科等建設項目,為推動中醫事業加快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3 隊伍建設是核心 儀征市把中醫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核心,創新思路,完善“三個一批”(師承一批、培訓一批、引進一批)的人才培養機制,突出抓好業務培訓,全面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加強創新型人才和領軍人才的培養,鼓勵中醫藥人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研究,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3.4 科學管理是抓手 市政府將中醫藥發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標任務,與相關單位簽訂責任狀,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各相關部門對照創建方案,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各醫療機構建立內部自查機制,對照標準,逐步檢查整改,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市衛生局將中醫藥服務工作納入對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和各鎮衛生院考核方案,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年度校驗、管理人員崗位考核和收入分配掛鉤,確保創建工作序時推進。
3.5 繼承創新是動力 在繼承發揚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在推進儀征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充分遵循中醫藥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并重。一方面,充分挖掘整理儀征市傳統中醫藥服務中的經驗秘方,把中醫藥已有的特色優勢繼承下來,不斷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在中西醫結合和臨床實踐中,總結經驗,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中藥研發,努力推動儀征市的中醫藥工作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