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和 汪廣軍
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不斷深化,院前急救均等化已經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因各地的區域實際及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規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實現院前急救均等化的方式方法各異。為了解決本縣院前急救需求及院前急救資源分散的現狀,真正實現院前急救均等化,自2010年開始,江蘇省泗陽縣采取三項措施,整合全縣急救資源,建立120急救指揮中心與公共衛生救護中心和覆蓋全縣城區和鄉鎮的120急救網絡。2011年5月16日,泗陽縣120急救指揮中心正式啟動運行。
按照江蘇省《急救醫療中心(站)建設管理規范》要求,組建縣120指揮中心與縣公共衛生救護中心,采用國內領先、省內先進的系統和設備,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統一指揮、統一調度、120呼救電話全程錄音、錄時,救護車車載GPS衛星系統準確定位的120急救指揮調度平臺。同時按照成熟一家發展一家的原則,嚴格把握急救分站的準入條件和標準,經過醫院自評、申請,縣衛生局組織專家評審,將區域內綜合實力較強、符合急救分站條件的6家醫院加入120急救網絡,建設覆蓋全縣城鄉的六個120急救網絡醫院(急救分站)。
120急救醫生不僅要有一般醫生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更要有過硬的急救技術、強壯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院前急救特有的現場急救環境。為加強急救隊伍建設,泗陽縣開展合格的醫生(護士)必須是合格的急救醫生(護士)活動,對急救醫生(護士)采取集中、分散培訓相結合,堅持120急救人員必須具備規定資質并經急救培訓,取得《院前急救從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的規定,舉辦急救技能大賽,提高 120急救人員的急救水平和技能;
同時在各急救網絡醫院的急診科設置院前急救組,納入急診科統一管理,急救人員循環不得小于3個月;提高院前急救人員待遇,對專職從事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員,所在單位給予適當的急救工作補貼(比醫院同類工作人員要高但不超過2倍),在職稱晉升、職務聘任、年終考核和評先、評優時優先考慮。
根據江蘇省《急救醫療中心(站)建設管理規范》,在學習他人和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泗陽縣院前急救不良行為記分及考核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制度、規范和流程,細化院前急救的各個環節,對各種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不規范行為、程序等進行細化分類,并根據其行為的輕重和危害程度記以不同的分值,每月進行考核,對情節輕微的,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停止分站運行或取消其院前急救資格。
經過近兩年多的努力,泗陽縣120急救工作達到“五個統一”即: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救護車藥品、器械配備,現場搶救處理率達90%以上。實現了院前急救的信息化、網絡化,每個網絡醫院安裝信息終端和專用電話,調度人員可通過多種通訊手段與運行的急救車保持實時的聯系,及時準確的調度指揮,縣城區急救半徑5至7公里,平均急救反應時間5至10分鐘;鄉鎮急救半徑5至30公里不等,平均急救反應時間5至30分鐘。120急救指揮中心在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中和衛生應急救護中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并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出色地完成了120急救指揮中心組建以來發生的3起比較大的突發事件醫療救護任務,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殘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為保障泗陽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