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君
無償獻血作為社會一項高尚的公益事業,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需要廣大公民的熱情參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存在極大的潛在的血液資源[1]。自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頒布實施,我國的獻血制度從個體有償獻血、義務獻血階段后,進入了人類最崇高的獻血形式——無償獻血。標志著我國獻血事業從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軌道。隨著醫改的深入和新農合的完善以及醫療技術不斷提高,我市臨床用血每年以15%的幅度遞增,如何緩解臨床用血緊張的問題,就應深入農村開創農村無償獻血工作的新局面,把宣傳教育的重點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使農村無償獻血工作進入健康發展、良性循環的軌道。
千百年來,人們視血液為身體的精華,“失血會大傷元氣”的傳統觀念似乎是固有的[2]。要在廣大農村集鎮推行無償獻血,讓越來越多的人轉變觀念,了解無償獻血,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當中,必須大力宣傳,以堅持不懈的宣傳引領無償獻血的發展,不斷創新無償獻血宣傳機制,采取“點面結合、城鄉互動”的方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活動,營造無償獻血的社會氛圍。
1.1 充分依靠本市媒體優勢大力宣傳 我市堅持以電視臺、報刊、網絡、廣播電臺等媒體為主要的宣傳陣地,抓住典型人物和老百姓熟悉的身邊人物的事例及時進行宣傳,在報紙上開辟無償獻血專欄,普及無償獻血政策知識,發布獻血、用血動態。在市廣播電臺舉行無償獻血知識講座,并安排獻血者與聽眾互動,讓更多的市民參與活動,了解無償獻血,激發愛心市民心中無私奉獻的內在熱情。
1.2 利用廣告效應 營造社會氛圍 營造一個“無償獻血光榮”的社會氛圍,為使無償獻血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我站特別制作精美的巨幅公益廣告,分別設立在繁華街道、農村集鎮,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還編印了各類無償獻血宣傳冊、招貼畫、健康教育報,分發到企事業單位、集鎮商鋪、居民小區,讓無償獻血知識走進尋常百姓之中。我站在獻血車開進鄉鎮前1周內,去當地集鎮張貼無償獻血知識的海報,懸掛橫幅,發放資料傳單,短信告知無償獻血活動的時間。
1.3 利用重大節日宣傳 營造獻血氛圍 利用情人節、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10月1日《獻血法》頒布實施紀念日,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利用農村居民趕集市、廟會、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百部電影進社區等時機深入開展農村宣傳無償獻血知識。
2.1 設立志愿服務點 確保無償獻血工作的連貫性 我們選擇獻血基礎好、人員集中、交通便利的幾個集鎮,設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點,作為宣傳、招募的志愿服務點,招募聘請多次參加無償獻血、并熱心無償獻血事業的愛心人士作為服務點的志愿者,對他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言傳身教,進行無償獻血宣傳,分發宣傳資料,解答農村居民對獻血知識的疑問,對愿意獻血的進行登記、建檔。血站根據情況將獻血車開進志愿服務點,開展無償獻血活動,擴大和鞏固了農村無償獻血工作的持續、有序進行。
2.2 發掘典型 以點帶面 以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為發展重點,他們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接受無償獻血知識能力強的特點,首先鼓勵他們參與到無償獻血的活動中來,再帶動周邊人群的獻血。發展當地農村居民熟悉的無償獻血志愿者,用他們的獻血經歷現身說法,對當地的居民有極大的說服力。
3.1 精心準備 提供良好的獻血現場環境 開展農村無償獻血,要選擇合適的停車點,確保獻血場地的安全和整潔的環境。準備好點心,夏季要準備飲料,冬季要準備熱粥,體現細節上的關心。做好為居民免費測血壓、定血型,服務農村居民,回饋社會,也是吸引他們參加獻血的有效方法。
3.2 提供人性化服務 采血車是血站的窗口,采血車的環境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技術是獻血者最關心的,窗明、地凈、溫情的提示語、工作人員整潔著裝、各種儀器設備正常運轉、標識清晰,都能消除獻血者的顧慮。現場招募用語得當,提供無償獻血知識咨詢,講解血液生理知識和獻血常識,宣傳與采血相結合,讓未參加過獻血的農村居民踏上獻血車,觀摩獻血的全過程,保證獻血者的知情權。血站工作人員樸實的語言、嫻熟的技術、貼心的服務,讓獻血者感到溫暖和親切。采血護士要注意動作輕巧、態度和藹、語言溫和,引導他們談論開心的話題,放松心情,在不知不覺中順利完成獻血。還要精心選擇紀念品,讓農村居民能體會到無償獻血的高尚和安全。
4.1 切實執行好對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的優惠用血政策 使人們認識到無償獻血既利人又利己,同時也是為自己和家人買了一份“紅色保險”。
4.2 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激勵機制 每兩年對無償獻血的先進個人,特別農村的獻血者,在全市衛生工作會議上給予表彰,請他們上臺領獎,由市領導為他們頒獎,使他們的愛心行動得到社會的認可;在當地報刊設立光榮榜,表彰獻血2 000 ml以上的自愿者;對有困難的無償獻血者實施關愛政策,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定期召開聯誼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傾聽他們對無償獻血的意見和建議,增進感情交流。
4.3 不斷擴大固定獻血者隊伍 對參加兩次以上的無償獻血者進行建檔,與其加強溝通與聯系;開通短信平臺,及時反饋血液檢測結果和血液的去向,在節假日發送祝福短信,送上謝意和祝福;在固定獻血者的生日之際送上祝福的鮮花;春節期間寄上祝愿的賀卡。充分表達對無償獻血者的人文關懷,提高其獻血積極性,促進了獻血隊伍的穩定。
隨著無償獻血工作的深入開展,要把農村成為自愿無償獻血的主要發展方向。在城區街頭農民朋友(包括農民工)獻血的人數雖然在不斷增加,但血站工作人員都必須真心地把他們看成是愛心隊伍中的一員,用熱心和誠心去對待他們,使這些農民朋友把自己參加自愿無償獻血的感受帶回農村,向他們的親朋好友講解和宣傳,不斷促進當地農村無償獻血的發展。充分發揮無償獻血愛心服務點志愿者的作用,對他們進行無償獻血知識等強化培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耐心地對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無償獻血知識講解,消除農村居民對獻血的種種錯誤認識,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獻血積極性。組織愛心服務點志愿者座談會、聯誼活動、培訓參觀等,通過培訓學習、參觀交流,使他們的宣傳招募能力不斷提高,感謝、宣傳他們的高尚行為,市人民政府每年給以表彰鼓勵,使他們有成就感,成為當地集鎮無償獻血活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為無償獻血人群由城市向農村延伸摸索出一些經驗,拓寬農村無償獻血之路,這也是無償獻血工作發展的方向。
農村存在人口居住較分散及農民對無償獻血知識不了解、自愿主動參與無償獻血的目的性不強等特點。因此,在農村建立固定無償獻血隊伍是一項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我們必須把握3點原則:一是得到當地鄉鎮政府的全力支持;二是有針對農村特點和需求的形式多樣的宣傳;三是采用多種方法調動農民積極性[3]。基于此3條原則,探索在農村目前形勢下各種形式的無償獻血利益激勵機制,用熱心和誠心去對待農民,加強無償獻血工作宣傳力度,消除他們對獻血的疑慮,積極鼓勵、感謝、宣傳他們的行為,使他們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成為血站固定獻血者或流動血庫成員,為農村固定無償獻血隊伍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礎,促進農村無償獻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 陳云光.農村居民無償獻血者基本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4(1)54 -56.
2 王新梅,趙新艷,婁白敏,等.開展農村無償獻血工作淺析[J].職業與健康,2009,25(2):208 -209.
3 方春霞,王歡歡.發展農村血源隊伍保障血液充足供應[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5):425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