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管效能的提高。筆者對江蘇省洪澤縣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嘗試就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科學有效監管提出一些對策與建議。
2005年7月,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江蘇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精神,洪澤縣組建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共有19個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的部門被列為成員單位,委員會辦公室設在食品藥品監管局。隨后,在全縣12個鎮各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機構,各鎮食品安全辦公室達到有專兼職人員、專門辦公室、電腦、工作制度、投訴舉報電話、臺賬等,在124個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聘任了136名協管員和信息員。目前,全縣有45家食品生產企業,2 398家食品經營企業,490家餐飲單位。
2.1 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 質監、商務、食品藥品監管等多部門在鄉鎮沒有派出和協助執法機構,僅工商、衛生、畜牧等少數監管部門在鄉鎮設有站、所和協管員,且人員配備和法律授權有限,無專項經費保障,工作人員未系統接受培訓,難以進行全面有效監管。加之政府對食品安全聯絡員和信息員未給予工作和通訊經費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主動工作的積極性。
2.2 食品安全工作運行機制不健全 部分鄉鎮雖已建立食品安全議事協調機構,但工作制度還不健全,工作處于無序運行狀態,未建立相應的食品監管責任制約、激勵機制,做與不做一個樣,做得好與做得差一個樣,除了節假日等重要活動期間開展一些聯合執法檢查外,平時很少督促有關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日常巡查,鄉鎮食品安全協調機構形同虛設。
2.3 從業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特別是農村種植、養殖大戶為減少蟲害、降低成本,使用違禁農藥的現象時有發生;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體水平不高,特別是一些小作坊從業人員素質低、工藝落后、加工設備簡陋,不具備檢驗能力;農村食品市場不夠規范,大多數農村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經營秩序還不規范;餐飲業安全管理亟待加強,大多數小型餐飲戶,管理十分松懈,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為了節約成本,店主僅讓一部分從業人員辦理健康證,人員變動后也不主動申領健康證,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持證率低。大多餐飲單位衛生設施不健全或不配套,尤其是面食、小吃加工經營戶,甚至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
2.4 主管部門食品檢測設施不足 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檢測設備設施配備不完善,檢測手段較為簡單,監管人員僅憑眼觀、手摸對市場進行檢查,對簡單的食品標志不清、不齊,過期變質,相關證照齊或無證等還能檢查識別,但對于食品添加劑、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衛生指標是否合格等卻無法檢測。
2.5 食品安全工作經費缺乏保障 這項工作面廣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條塊上尚無專項經費,地方政府投入機制還不完善,很多措施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有的應該檢測的項目由于檢測經費不足,能省則省,導致一些影響食品安全的產品和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監測和及時發現處理。
3.1 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重點解決農村食品監管職責過于分散的狀況,將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相對集中,進一步整合農林、工商、質監、衛生、商貿等主要監管部門資源,特別是信息的溝通和共享,職能上盡可能避免交叉。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為重點,針對農村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點對象和重點時段,全面強化對農村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四大環節的整治,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食品行為,促進食品生產標準化、市場流通規范化、餐飲消費安全化,監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2 完善檢驗檢測體系 建立科學的檢測質量保證體系以及加強檢測技術儲備和人員儲備是從總體上提高食品檢測能力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完善食品檢測機構并使之逐步社會化,農村食品安全的檢測項目可以先從農殘檢測做起,逐步增加簡單快速的檢測項目和設備,為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會監督網絡 要充分發揮農村維權網、食品安全監督網、12315舉報網,建立農村消費維權監督點,設立農村食品安全監督協管員和信息員,積極發動他們向農村群眾宣傳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及時傳達上級和食品安全監管各職能部門相關文件精神,協助相關職能部門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對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收集掌握本地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定期向職能部門反饋。讓這些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真正成為農村食品安全的“前哨”,成為食品監管部門在農村一線的力量補充。同時,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的社會監督,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充分發揮農村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人人重視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良好氛圍,從而延長監管鏈條,將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引向深入。
3.4 加大經費保障投入 建議縣級政府將縣鄉(鎮)食品安全監督網建設費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列出專項經費,為全縣食品監督網的運行提供經費保障;明確監督員、信息員的工作職責、工作紀律、維護其合法權益、規范其權利和義務,強化其參與監督的責任和意識,提高其參與監督的業務技能;落實其工作待遇,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其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使監督網充分發揮作用。
3.5 強化牽頭和聯動配合 建議縣級政府食安辦 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三大職責。同時建立部門聯動和定期聯系工作制度,齊心協力做好工作,及時通報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對策,協調解決農村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食安辦要切實擔負職責,發揮“牽頭”作用,積極會同有關監管職能部門研究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的機制與措施,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資源共享機制,建立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3.6 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宣傳工作 一是加強對群眾的知識宣傳,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采取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鑒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和食用的危害、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強農民的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讓制假售假行為失去市場。二是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業主的宣傳培訓,提高生產經營者自律意識。廣泛向農村小作坊、小賣部、小餐飲業主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高他們的守法經營意識。積極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賬、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質量責任、質量承諾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