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潮,陳 翔
家庭病床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服務內容之一,由于其投資少、醫療成本低和醫療費用低,能大大方便患者及其家屬,一直深受居民的歡迎[1]。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市虹口區各家基層醫療機構就開展家庭病床服務,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深入目前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效應。本研究對區域內家庭病床服務進行了調研與分析,以便進一步提高家庭病床的可及性。
1.1 資料來源 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集上海市虹口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務數據。
1.2 調查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新建床位數、撤床數、疾病構成、診療人次數、患者住床總床日數等數據進行分析。
2.1 服務數量 2012年較2009年期內撤床數增加1 540張,漲幅為35.34%(見表1)。
2.2 疾病構成 根據2009—2012年度統計,家庭病床的主要需求來自患有心血管、卒中等疾病的社區老年人,分別占總數的46.92%和37.09%(見表2)。
2.3 診療情況 2009—2012年度,家庭病床服務平均查床頻率〔期內家庭病床患者住床總床日數(d)/中西醫師赴家庭病床診療總人次數(次)〕分別為7.10 d/次、7.07 d/次、7.35 d/次和7.74 d/次,家庭病床診療情況見表3。
3.1 服務背景
3.1.1 人口老齡化 據虹口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2011年虹口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占17.28%(13.68萬/79.17萬)和17.77%(14.05萬/79.05萬),虹口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十分明顯,并呈上升趨勢,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量與不斷提升的服務要求,將使家庭病床服務面臨更多、更大的挑戰。
表1 2009—2012年度家庭病床撤床數情況〔張(%)〕
Table1 The number of discharged from home bed in 2009—2012

年撤床總數較上年增加數較2009年撤床增加數2009年4358--2010年4984626(14 36) 626(14 36)2011年5286302(6 06) 928(21 29)2012年5898612(11 58)1540(35 34)
注:-為無

表2 2009—2012年度新建家庭病床主要病種情況〔張(%)〕

表3 2009—2012年度家庭病床工作匯總
3.1.2 政府支持 虹口區委區政府一直關注人口老齡化和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并將每年新建5 000張家庭病床列入2011和2012年度的政府實施項目,旨在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安全、規范、連續、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2]。
3.2 工作成效
3.2.1 素質提升 家庭病床服務包含檢查類、治療類、服務類及中醫類等幾十項內容,對醫務人員有很高的要求,通過家庭病床服務,社區醫務人員包括診療能力在內的綜合業務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家庭病床服務實踐對社區醫務人員學習和掌握家庭醫生制基本醫療服務技能十分有益。
3.2.2 符合社區居民對基本醫療需求 據上海市衛生局公布的數據,2011年循環系統、腫瘤、呼吸系統為疾病死亡原因及構成的前三位,而虹口家庭病床服務數據統計的結果顯示心血管、卒中、慢支為家庭病床建床原因及構成的前3位,說明虹口區家庭病床的建立與本市疾病死亡原因構成相符,符合實際醫療需求。
3.2.3 居民滿意 在服務對象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家庭病床的服務質量能夠保持穩定,是二、三級醫院醫療服務的有力補充。同時,家庭病床服務作為患者院外治療的延伸,不但能鞏固以往治療效果,還對改善疾病的狀況和功能恢復起到重要作用,是門診、病房和其他醫療形式無法替代的[3]。
3.2.4 良好的社會效益 目前,本區每年家庭病床新建率已超過戶籍人口數的6‰,更多的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從中獲益。社區全科醫師通過家庭病床服務形式與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使社區衛生服務深入人心,營造出和諧的社區氛圍,為開展家庭醫生制等改革試點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3.3 發展建議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轉變,社會對家庭病床的醫療服務需求越來越大,有更多患者需要得到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等衛生服務。家庭病床這種具有方便、有效、可及性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通過良好的職業道德感動家庭成員和患者,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內涵,建立合理的服務價格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打造社區家庭病床的服務品牌[4]。
3.3.1 加強自身建設 為滿足社區居民的醫療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不斷提高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充實家庭病床服務隊伍,加強高素質人才的梯度培養。進一步完善家庭病床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適應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趨勢。
3.3.2 服務創新 結合家庭醫生制服務試點,運用信息化手段,配合慢病管理、居家養老和舒緩療護等社區衛生服務項目,推動家庭病床服務的發展。暢通與二、三級醫院的雙向轉診渠道[5],探索引入綜合性醫院專家查房[6]等服務內容。
3.3.3 加強外部體系的支持和支撐 建議增加家庭病床護理費等醫保支付項目,提高醫保支付比例,適當放寬部分家庭病床醫保考核指標,減輕醫務人員的考核壓力。提高家庭病床服務的收費標準,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3.3.4 增加服務受益面 目前,家庭病床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參加《上海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社區居民;部分需要家庭病床服務的老年患者,由于參加的是《上海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上海市小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其他類型的醫療保險,自負比例較高,還沒有納入家庭病床服務醫保支付范圍。建議政府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解決這部分人群對家庭病床服務的需求,進一步體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3.3.5 提高服務人員待遇 家庭病床醫護人員從事的工作較為繁重[7],但待遇不高,不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待遇也存在差異。建議在相關調研的基礎上,統一家庭病床服務績效考核標準,并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傾斜,吸引優秀人才投身社區衛生服務,穩定區域內家庭病床服務隊伍。
1 凡蕓,樂霞,彭幼清,等.家庭病床患者一般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7):2311.
2 王存亮,梁萬年,王亞東,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的定性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5,8(9):767.
3 卜保鵬,黎采青,顧慶煥,等.社區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7):2192.
4 曾金生,梁浩材.社區家庭病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5.
5 杜學禮,鮑勇.新醫改形勢下社區健康管理發展戰略(一)[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0):1207,1280.
6 廖偉華,鄭國俊,張金成.綜合醫院專家駐站查床對社區家庭病床管理效果的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1406-1408.
7 金其林,王穎麗.上海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研究[J].社區衛生保健,2008,7(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