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斌,金艷濤,陳秀敏
臨床中醫癥狀是中醫工作者認識疾病、辨識證候和評價療效的重要依據[1],從艾滋病中醫癥狀特點入手研究本病可望逐步揭開中醫關于本病的諸多關鍵問題,因此為研究者所關注[2-3]。“十一五”期間,課題組參與實施了中國中醫科學院主持的“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課題,納入了大樣本的艾滋病患者臨床診療信息資料。現利用該平臺,嘗試分析總結艾滋病患者臨床中醫四診信息特征,將有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數據源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課題組河南中心負責納入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份病例資料信息。
1.2 研究方法 分析平臺中患者的首次病程記錄所涉及的基本信息及中醫四診信息。其中:(1)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民族、年齡、婚姻狀況、職業及感染途徑等。(2)中醫四診信息包括:全身癥狀、頭面癥狀、飲食癥狀、二便癥狀、舌象、脈象及其他已記錄的癥狀。剔除年齡<18歲的患者病例資料。依據WHO標準,以年齡將患者分為年長組(≥50歲)及青年組(≤44歲)。
本次研究所使用數據的后臺導出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課題責任單位工作人員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全部患者常見中醫癥狀及舌脈的分布頻數。對超過10%的癥狀按照年齡分組,比較不同年齡組間患者癥狀的差異性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信息 本次納入分析2 675例在屬地觀察門診首次就診的資料。其年長組1 579例,青年組1 096例。年長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6±5)歲;其中男716人,女863人;主要感染途徑為有償獻血,共1 514例,占95.88%。青年組平均年齡為(36±3)歲;其中男608人,女488人;主要感染途徑為有償獻血,共1 022例,占93.25%。
2.2 兩組患者常見癥狀比較 兩組患者常見的癥狀比較結果顯示,在超過10%的癥狀中,年長組患者乏力、頭暈、食欲不振、四肢困重和消瘦較青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常見舌脈頻率比較 兩組患者相比,年長組中白苔及沉脈多于青年組,滑脈出現頻率低于青年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常見癥狀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常見舌脈頻率比較結果〔n(%)〕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signs of tongue and pulse frequency between two groups

舌脈象年長組(n=1579)青年(n=1096)合計(n=2675)χ2值P值舌淡紅760(48 1)556(50 7)1316(49 2)1 7470 186舌淡白332(21 0)233(20 3)565(21 1)0 0210 884舌紅240(15 2)163(14 9)403(15 1)0 0540 816白苔1078(68 3)708(64 6)1789(66 9)3 9320 047薄苔697(44 1)521(47 5)1218(45 5)3 0060 083黃苔243(15 4)172(15 7)415(15 5)0 0460 831膩苔208(13 2)138(12 6)346(12 9)0 1940 659厚苔94(6 0)72(6 6)166(6 2)0 4220 516細脈905(57 3)624(56 9)1529(57 2)0 0380 845沉脈392(24 8)213(19 4)605(22 6)10 7450 001弱脈343(21 7)222(20 3)566(21 2)0 8360 361滑脈167(10 6)149(13 6)316(11 8)5 6590 017弦脈152(9 6)101(9 2)253(9 5)0 1280 721數脈133(8 4)80(7 3)213(8 0)1 1150 291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導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缺陷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雖然被推薦作為本病首選治療方法,但是諸如耐性藥性、毒副作用以及依從性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療效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補充與替代療法作為治療本病的一種選擇,越來越多的得到了關注。利用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及其并發癥在過去的30年中也有了很大的進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由政府主導的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關鍵技術在“十一五”以來持續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重點資助,并有望獲得突破[4]。
針對年長患者開展的艾滋病中醫藥特點研究并不多見,而伴隨著HAART治療的深入,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的延長,超過50歲感染者的人群有增高趨勢[5]。老年艾滋病患者人群在擴大,他們面臨著與年齡增加相關的社會、心理及生理變化所帶來的新挑戰。多種因素導致此類人群的早期診斷滯后、誤診增加、并發癥增多、疾病進展快于青年人群[6-7],使得與艾滋病相關問題更復雜。針對此人群開展相關研究正逐漸成為艾滋病研究的一個熱點。
目前,艾滋病的中醫藥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治療方案、有效制劑篩選及能力建設等方面[8]。基于臨床癥狀的規范化研究是中醫認識和治療艾滋病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對本病的中醫常見癥狀開展規范研究,明確本病的癥狀分布特征、臨床證候特點與本病的中醫治療效果評價密切相關。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有限樣本的病歷回顧、橫斷面調查及隊列方法開展艾滋病及并發癥的常見癥狀分布研究,受病歷樣本代表性限制,所得結論受到一定制約。相比之下,基于臨床診療病例的數據挖掘,如果納入的觀察樣本足夠大,臨床診療行為規范,病歷資料收集記錄完整翔實,則會形成本病較為全面的系統認知及診療策略。
既往的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的臨床四診信息具有一定特點,雖然不同的研究納入的病例資料基本特征有所差異,但是患者的較為常見癥狀體征有疲乏、頭暈、氣短、胸悶、腹瀉、消瘦、易感冒、痞滿、失眠、舌質淡紅、苔白及沉、細、弱脈等[9-10]。此次納入的大樣本分析的資料結果提示患者主要有乏力、頭暈、不寐、食欲不振、四肢困重、消瘦、大便稀溏、容易感冒、食少、發熱、舌淡紅、舌淡白、苔白、苔薄、苔黃、苔膩、脈細、脈沉、脈弱及滑為多見,結果與既往研究相似。同時本研究發現,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年長患者與青年患者中醫四診信息存在一定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年長患者乏力、頭暈、食欲不振、四肢困重、消瘦、白苔、沉脈多于青年組,青年組發熱及滑脈的頻率高于年長組。
總之,艾滋病是一種復雜疾病,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年長患者和青年患者的臨床四診信息存在一定差異性,而隨著臨床實踐和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針對年長患者的關注和研究必將陸續開展,有關年長患者的中醫四診信息、證候分布、診療規范等關鍵問題將有望陸續得到突破。
志謝:本文數據來源于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課題。在此向所有參與該課題艾滋病研究的工作者致謝!
1 劉保延,張啟明.構建中醫臨床科研信息一體化平臺需要解決的癥狀規范問題[J].中醫雜志,2011,52(20):1714-1716.
2 劉志斌,陳秀敏,金艷濤,等.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艾滋病致血液毒性反應中醫證候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6):751-752.
3 陳秀敏,劉志斌,丁紅云,等.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艾滋病合并貧血患者的中醫癥狀體征特點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6):1888-1890.
4 謝世平,許前磊,陳建設,等.艾滋病中醫證候研究的實踐與思考[C].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第八次年會,廈門,2011.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2012.
5 黑發欣,王璐,秦倩倩,等.中國50歲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特點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5):526-527.
6 Smith RD,Delpech VC,Brown AE,et al.HIV transmission and high rates of late diagnoses among adults aged 50 years and over[J].AIDS,2010,24(13):2109-2115.
7 Grabar S,Weiss L,Costagliola D.HIV infection in older patients in the HAART era[J].J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6,57(1):4-7.
8 盧杰.艾滋病相關綜合征中醫藥治療現狀[J].河北醫藥,2010,32(24):3545.
9 李琳琳,楊永利,施學忠,等.HIV/AIDS患者中醫四診信息的主成分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42(4):679-682.
10 劉志斌,楊冀平.21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醫四診信息分布特點[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1810-1812.
本文鏈接:
2012年1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提出到2015年底,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發感染數比2010年減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控制在120萬左右。特別指出累計接受中醫藥治療的人數比2010年增加70%;指出要加大科研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衛生、科技、食品藥品監管、中醫藥等部門要盡快落實“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專項的“十二五”實施方案,為艾滋病綜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撐。本文在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基于臨床癥狀的規范化研究,深入挖掘艾滋病患者臨床診療信息資料,明確了艾滋病不同年齡患者的癥狀分布特征、臨床證候特點,對艾滋病患者中醫防治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