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君
新醫改方案把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列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重點轉向“以人為本”的健康信息系統建設。2011年,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寧波市家庭醫生制服務試點單位之一,將衛生信息化作為推進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有力抓手,旨在實現不同區域、不同級別、不同業務領域之間信息互通共享,為家庭醫生制服務提供充足信息資源和技術支撐。
家庭醫生制度是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靠醫療保障體系,實施社區守門人戰略,構建雙向轉診體系,開通信息網絡服務資源,最終達到保護居民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及降低醫療總費用的目的。綜合國際上已有的做法,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現有政策體系下所指的家庭醫生制服務,是以全科醫生為主要載體、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和連續的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契約服務的形式提供連續、安全、有效和適宜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家庭醫生通常具有全面的全科醫學知識和精湛的全科診療技能,善于與服務對象交流,能夠做出循證醫學決策,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
2.1健康信息采集、管理與應用體系建設依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中電子健康檔案標準及數據架構標準,盡可能地接通健康檔案數據的各種來源途徑和共享應用途徑,建立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健康信息采集、管理與應用體系[1]。真正實現健康檔案服務居民“記錄一生、服務一生、管理一生”的功能(見表1)。
2.2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業務系統建設如果說健康檔案是整合各類數據的數據庫,那么覆蓋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各條業務領域的子系統是健康檔案各類衛生信息的源頭。如居民診療信息的第一發生與采集地是居民就診的全科醫生處;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的第一發生與采集地是社區中心(站);慢性病、傳染病的控制疾病信息的第一發生與采集地是居民就診的全科與防保科;婦幼保健信息的第一發生與采集地是婦保科與兒保科;計劃免疫信息的第一發生與采集地是居民就診的承擔計劃免疫工作的科室。因此建設集各類數據于一體的健康檔案,首先必須進行各業務條線上的信息化建設。目前,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醫生診療、檢查、公共衛生防控等各領域均實現了信息化運用,建成了如全科診療系統、合理用藥系統、無線藥房系統、無線輸液系統、影像系統、體檢流系統、自動檢驗取單系統、計劃免疫系統、婦兒保健系統、慢性病管理系統等各個子系統。家庭醫生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均能實現隨時錄入與調閱居民歷史相關診療與健康信息[2]。
表1江東區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檔案數據庫業務組成
Table1The composition of health records database servic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Baihe street,Jiangdong district

序號主要內容主要功能模塊1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居民健康檔案基本信息疾病專項信息:(1)門急診信息:門急診掛號、門急診收費、患者基本信息;(2)住院消息:出入院信息,住院患者治療信息、出院結賬信息、出院診斷信息;(3)臨床診療信息:門診診斷、住院臨床診斷信息,各類檢查、檢驗信息;(4)體檢信息婦女保健信息數據庫兒童保健信息數據庫兒童計劃免疫信息數據庫殘疾康復信息數據庫老年保健信息數據庫傳染病信息數據庫:肺結核專項、性病、艾滋病專項、麻風病、SARS、禽流感等法定傳染病信息數據庫慢性病數據庫:腫瘤專項數據庫、高血壓專項數據庫、糖尿病專項數據庫、心腦血管疾病等數據庫
注: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2.3協同醫療體系建設區域協同醫療即某區域范圍內通過管理和工作流的重組,各醫療衛生單位為某項醫療活動以信息化軟件為工具開展協作醫療活動。隨著居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居民對醫療的需求和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信息化的發展也為醫院對居民的醫療服務從院內擴展延伸到院外以及通過網絡開展不同地域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醫療提供了保障。
2.3.1遠程影像會診系統2009年,白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江東區衛生局全區部署下,與市第六醫院建立了協作關系,以專家和技術資源引入社區為立足點,實施了遠程影像會診系統。社區醫生在中心完成拍片工作,將X線片圖像上傳至第六醫院,由第六醫院高年資醫生出具診斷報告,較好地提升了白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水平。
2.3.2遠程心電會診系統2011年,中心及下屬的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啟用了遠程心電會診系統,醫療資源不斷優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患者檢測的心電圖,通過網絡傳輸至寧波市第一醫院,由寧波市第一醫院心電科專家進行診斷,并及時將結果進行回傳,進一步整合了市級大醫院的優勢資源,實現了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資源共享,深受醫院與群眾歡迎。
2.3.3市級醫院遠程掛號系統2011年江東區以白鶴、明樓、百丈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寧波市首批試點,社區門診醫生通過公衛網,進入寧波市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聯網寧波市第一醫院、李惠利醫院、第二醫院、婦兒醫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醫生工作站預約掛取寧波市級醫院專家號試點服務,拓展預約掛號新方式,破解部分患者不會使用互聯網、電話預約掛號難題,提高專家預約掛號針對性。
2.4衛生管理決策體系建設從海量存儲信息中挖掘關鍵信息,為決策層服務是信息化主要功能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心建立了衛生信息分析決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處方點評分析管理系統。
2.4.1衛生綜合管理與決策分析平臺衛生信息分析決策系統是在數據中心的數據利用數據挖掘(BI)工具,通過對中心各業務數據的挖掘分析,以形成對各種衛生資源和衛生信息統計分析的圖形綜合展示,實現對醫療業務、社區衛生服務、公共衛生等業務的統計分析以及管理與宏觀決策支持,為推進家庭醫生績效考核的精細化運作提供決策幫助。同時,中心及時將各類信息公布于中心辦公自動化系統,方便家庭醫生及時閱知各類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落實整改[2]。
2.4.2處方點評分析管理系統處方點評分析管理系統是在醫生處方用藥過程中對臨床處方進行綜合統計分析,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反映醫療機構處方工作的整體和細分情況,為中心管理層進行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以達到合理用藥,用藥監測、管理的目的。處方點評分析管理系統主要是將整個合理用藥管理依據管理的需要總結了三個管理規定: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通過多項點評指標達到多層次管理:單張處方的藥品的數量、藥品使用是否符合適應證、國家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抗菌藥物的使用比例、注射劑型的使用比例、不合理用藥比例。
2.5公眾健康管理體系建設以居民三級健康管理平臺為載體,推進居民健康管理系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移動式隨訪系統建設。中心逐步將服務模式“以病患為中心” 轉變到“以健康為中心”。實行健康管理部(中心)-健康小屋(衛生服務站)-健康家園(社區)三級健康管理平臺。這三級管理平臺承載了收集評估區域居民健康信息,組織實施慢性病管理與控制,開展以生活行為干預為重點的健康促進,實施居民周期性健康體檢,全面推進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等多項社區居民健康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運行機制。
2.5.1全科醫生移動式隨訪包2011年,中心積極推進3G無線協同服務。家庭醫生入戶啟用了全科醫生移動式工作包,該全科醫生移動式隨訪包是以3G無線網絡為依托,配備平板電腦、二代身份證讀卡器、快速血糖儀、快速血脂儀、血壓儀等設備,配備了健康檔案建立、重點人群隨訪、中醫體質辨識、心理測試、快速體檢等功能,確保家庭醫生入戶隨訪時,能同步調閱居民健康檔案,同步檢測,同步記錄。
2.5.2自助健康體檢系統2011年,中心分別在中心本部、
孔雀衛生服務站、周宿渡衛生服務站建成健康小屋并投入使用。配備身高、體質量、血壓、血糖、心功能等自助式體檢設備,向居民提供功能齊全、內容豐富的自助體檢項目。同時,健康小屋內自助體檢管理軟件與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系統進行規范對接,實現所有自助體檢數據實時錄入健康檔案內,可供門診醫生實時調閱查詢,為臨床診斷及疾病初篩提供參考。
3.1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功能通過不斷完善健康檔案數據采集途徑,中心健康檔案將真正建成一套符合國家電子健康檔案標準,記錄居民一生健康信息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作為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建設核心,為我區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的搭建、與寧波市信息中心數據的存儲與交換以及下步電子健康檔案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3.2提高了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效率和準確性信息化技術為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撐、拓展、提升和整合作用。近年來健康體檢信息的數據化,有效提高了服務效率,提升了服務質量。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慢性病的管理過程中,預防干預更加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中心內部健康管理實現了信息采集、健康狀況評估自動化。網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有效拓寬了醫務人員健康管理的思維模式。傳統的健康信息技術主要應用在健康信息的采集、儲存,隨著家庭醫生健康管理的深入推進,健康管理不僅重視健康狀況及其危險因素的全面檢測、評估,還重視有效干預與連續跟蹤服務的全過程,即從過去單一重視院內診療服務到目前應用全科醫生移動服務工作包,入戶為居民提供實時檢測、干預的健康管理服務。
3.3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輔助管理決策通過信息化平臺使數據各個需求方有效地分析和使用,充分發揮了數據的價值和效用。依托先進的數字化管理平臺使管理走向現代化、科學化、正規化。實時的業務統計功能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經濟管理平臺實時掌握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收支狀況、收支合理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為收支兩條線的貫徹執行提供分析依據;智能用藥監控系統為規范醫療服務發揮實質性的作用[3]。
1廣州市中智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廣州市企業基礎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案例[J].中國信息界,2007,5(15):18-22.
2張丹,沈小平.基于醫療衛生信息技術的模擬數字化醫院的研究與實現[J].微型電腦應用,2010,26(6):14-16.
3孫振興,賁莉莉,王家杰.決策支持系統的現狀與開發[J].中國交通信息產業,2010,1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