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公雞”商標侵權案
該案的典型意義在于界定了團購網站的銷售者屬性、團購網站對商品來源及權利狀態的審查義務及團購網站的法律責任問題。”

【案情】
【點評】
電子商務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重要,電子商務服務的提供也是多樣的,該案的典型意義在于界定了團購網站的銷售者屬性、團購網站對商品來源及權利狀態的審查義務及團購網站的法律責任問題。賦予團購網站銷售者的法律地位及一定程度的審查義務,這既有助于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降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又有助于消費者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該案的審理對于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良性發展,維護合法有序的電子商務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EIP點評】
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是互聯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本是由消費者自行主導的團購行為,卻仿佛在一夜之間成為最為流行的商品和服務銷售、推廣模式,在網上遍地開花。商業模式的創新總是對傳統的法律規則提出全新的挑戰和詰問。“法國公雞”商標案中,法官通過法律解釋,為認定團購網站的法律地位、承擔義務和責任范圍等問題作出了努力。
案件受到關注的核心問題在于,“嘀嗒團”網站運營方今日都市公司需要為被控侵犯“法國公雞”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團購產品承擔何種責任。其中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今日都市公司是否屬于“銷售者”,二是今日都市公司需要承擔什么樣的注意義務。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一審判決的邏輯是:“今日都市公司向消費者介紹、推薦被控侵權商品,直接向消費者收取貨款,消費者也將其視為商品銷售者,因此今日都市公司是被控侵權商品的銷售者。”在此基礎上一審法院順理成章地回答了第二個問題,認定今日都市公司作為商品銷售者需要承擔“審查義務”,認為其僅僅審查了銷售合作方(走秀網)提供的兩份《證明》,未盡審查義務,具有過錯,因而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二審判決的邏輯略有不同,二審法官認為:“團購網站經營者應當承擔何種程度的知識產權合法性審查義務,取決于在符合利益平衡的原則下其在團購活動中獲得的利益是否要求其應當審查團購商品的具體信息、應當審查團購商品的交易信息和交易行為是否侵權,而不取決于是否稱其為‘銷售者’。”也就是說,在二審法官看來,第一個問題即今日都市公司是否屬于“銷售者”并不重要,也不是其承擔審查義務的前提,回答第二個問題不必以回答第一個問題為前提,并提出了判斷團購網站是否需要承擔審查義務的標準:其在團購活動中獲得的利益。“在本案中,今日都市公司從被控侵權商品這特定的團購活動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就應當對此次團購活動中商品的商標合法性進行審查。”
此案被媒體稱為“團購侵權第一案”,在團購網站的責任認定方面確立了比較明確的規則,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就目前的行業實踐看來,團購網需要承擔類似于商品銷售者的知識產權合法性的審查義務,也是比較符合其盈利和運營模式的責任分配方案。一方面,團購網站不同于傳統的商品銷售者,而具有銷售平臺的特征,參加團購的消費者亦了解商品/服務的提供者并非團購網站本身,而是另有他人。另一方面,團購網站與單純提供商品交易服務的平臺(如淘寶網、拍拍網)也有不同,消費者在參加團購的時候也帶有對于團購網站的信任感和認同感。在這個意義上,一審判決從消費者認同的角度來認定團購網站的“銷售者”身份,并無不妥。而二審法院撇開團購網站是否構成“消費者”這一主體問題不談,完全圍繞“團購網站是否在特定團購活動中獲得經濟利益”這一標準,似有將標準過于單一化之嫌。按照這一邏輯,如果團購網站恰好是免費提供這一單服務,就不用承擔侵權責任了嗎?而原告對于團購網站獲取經濟利益的具體方式的舉證,或許也會存在一定難度。
總體而言,法院對于團購網站責任認定的判決是合理而妥當的。如果能在責任認定標準方面,適用更加客觀化的判斷標準,不限于獲取經濟利益這一點因素,而將其他要素也結合起來判斷,例如消費者是否對于團購網站的銷售者身份產生了信賴利益,應當更加有利于利益平衡原則在這一新型商業模式的貫徹。(劉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