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鵬
貴陽市是全國49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城市之一,是全國38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地區之一,是全國第三批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三大典型城市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貴陽市逐步成為西南地區流動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流動人口規模也在不斷增長。2012年,貴陽市流動人口154.85萬人,其中流入人口101.1萬人。
貴陽市在構建城市社會管理基本格局中,始終圍繞網絡覆蓋、優化配置展開謀篇布局,做到“總體覆蓋網絡化,整體推進;分支功效最大化,優化配置”,即從總體上做到了社會管理主體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群眾四位一體的網絡化總體推進,又合理優化地配置了各方資源,兼顧保證了各分支主體功效發揮最大化。同時,在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堅持以點到面、示范帶動為模式推進,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認真組織開展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及時總結、提煉各地取得的成功經驗,抓點帶面,形成示范,自上而下地推廣。目前,全市已成立90個新型社區,變市一區一街道辦事處一居委會四級管理為市一區—社區三級管理,實行區直管社區,社區直接面對群眾開展管理服務,在社區推行“一委一會一中心”治理模式,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提高了新型社區服務群眾、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能力,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貴陽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流動人口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并借鑒貴陽市社會管理工作創新的經驗,圍繞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開展工作,并延伸到與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相關的其他領域,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社會化服務管理經驗。
一、建立健全了流動人口社會化服務管理組織體系
1.健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
貴陽市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作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任務,納入本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總體規劃,同時加快服務管理體制改革,將管理體制轉變為以統籌協調、綜合服務為主的“統籌型”服務管理體制,成立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時,擴展貴陽市人口計生委的工作職責。
2.強化區(市、縣)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協調機制
在建立市級領導小組和拓寬市人口計生委工作職責的同時,也對區縣級管理機制也做了相應調整。各區(市、縣)相應調整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區(市、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設在人口計生局。
二、初步搭建了流動人口社會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
1.建立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貴陽市以完善人口數據庫為中心,建立全員人口數據庫。根據貴陽市相關規定,對流入人口流入1個月內必須全部錄入微機,實現信息化管理。同時,市人口計生委利用人口計生網絡優勢,整合各級各部門流動人口信息資源,搭建了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提高信息平臺運用的效率。
2.啟動成立流動人口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貴陽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建立全市統一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工作,目前已初步整合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數據,有望實現流動人口信息跨部門、跨系統、跨地區安全共享。同時,貴陽市認真運用貴州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開展省內信息查詢和信息交換,實現戶籍地和現居住地對流動人口協作配合管理服務。
三、有效實施了流動人口分類社會化服務管理模式
1.實行“一證通”,推行“以證管人”的工作模式
全面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并逐步提升居住證功能,推行居住證“一證通”制度,確保流動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貴陽市全面簡化辦證程序,將流動人口辦證資料精減為3項,在市、縣、社區服務中心辦證大廳設立居住證辦證窗口,實現現場辦證,辦證后即可享受“一站式”的均等化服務。
2.完善流動人口出租屋管理機制,推行“以房管人”的工作模式
加強出租房屋管理,建立出租房屋數據庫,根據各類出租屋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實行分類管理。一是全面推行出租屋租賃登記備案制度和房東報告制度,建立房屋出租登記報告制度,強化出租屋租住人口登記和管理。二是通過地方法規明確物業服務企業配合計生部門開展人口計生工作的職責和義務,建立計生物管協作工作制度。三是明確施工企業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職責,督促施工企業為流動人口工人設置符合相關標準的必要生活設施和勞動安全保護。
3.積極推進流動人口就業服務機制,實施“以業管人”的工作模式
貴陽市對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所有勞動者,通過平等就業逐步推行“以業管人”的工作模式。一是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雇用流動人口的用工單位,須將持有《居住證》作為行業準入條件,履行協助政府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義務。二是構建覆蓋市、區(市、縣)、社區(鄉鎮)、村(小區)四級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三是積極推動公共就業服務職能進一步前移和下沉,流動人口可以在其現居住地就近的社區(村)獲得所需的免費就業服務。
四、漸次完善了流動人口社會化服務管理工作機制
1.逐步健全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
貴陽市在制定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義務教育、疾病預防控制、醫療衛生、婦幼保健、法律服務等公共政策時,統籌考慮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機制、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網絡,逐步建立惠及流動人口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確保流動人口與本市戶籍人口享有同等權利,促進流動人口城市融合。
2.強化目標管理,建立分類定標、分類考核工作機制
一方面建立縱向考核機制。針對貴陽市流動人口實際情況,實行分類考核定標,對城區以考核流入人口為主,對農業縣以考核流出人口為主,對郊區縣考核實行流出、流八人口并重。另一方面,建立橫向考核機制,實行“四線考核”,即分“黨政線、人口計生線、綜治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線”四線進行考核。
3.構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經費保障機制
市、區(市、縣)、社區(鄉、鎮)本著“分級管理、分級承擔”的原則,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快公共財政向社區覆蓋,確保社區工作經費的正常運轉,對經審查批準由上級各黨政部門轉入社區辦理的事務,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以“購買服務”的形式確保相應的配套工作經費。
五、有序開展了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
貴陽市出臺了有關流動人口居住登記和居住證、服務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將人口計生、公安、衛生、民政、住建、人社、工商、教育等部門的相關流動人口數據整合,規定辦理《貴陽市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可享受計劃生育、子女教育、就業保障、公共衛生、就業創業、住房保障、基本權利保障、居住服務、參與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均等化服務,并借鑒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探索漸進式融合之路,如流動人口子女基礎教育可以通過積分排名安排在居住所在地申請入讀公辦學校。同時,明確貴陽市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單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的主要內容。如公安部門為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并為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依照相關規定辦理本市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強化社區警務工作,力促警力資源下沉,開展流動人口出租屋的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司法行政部門對流動人口在法律咨詢解答、通常的刑事辯護以及民事案件代理方面給予與本市市民同樣的待遇。
總之,從以上貴陽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實踐來看,2010年至今主要是大人口機構統籌型的服務管理模式,而從2013年開始則開始借鑒“積分入戶”居住證型模式的管理經驗。因而,從貴陽市總體實踐來看,大人口機構統籌型模式仍是實踐探索的主要方向。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