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 在兩個債權都沒有作出通知的情況下,應當由債權人作出選擇和決定,究竟向哪一個受讓人實際轉讓債權,如果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向哪一個受讓人作出履行,則意味著其選擇了哪一個受讓人并向其實際轉讓債權。
關鍵詞 債權 多重讓與 合同轉讓
債權多重讓與是指讓與人將債權讓與給一人之后,又就同一債權重復讓與給其他人。我國《合同法》對此沒有規定,因此在多重讓與的情況下,哪一個受讓人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護,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由于債權和物權不同,其讓與不要求特別的公示方式,第三人無從知道債權是否被重復讓與,這就難免受到損害,這樣在實踐中會產生糾紛。如何確定多重讓與的優先權問題,達到交易安全之目的是一個重要問題。
一、比較法上關于債權多重讓與的規則
1、轉讓時間在先的受讓人取得債權。在承認物權行為的國家和地區,一般將債權讓與視為準物權契約,系一種處分行為,可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債權人一旦作出了有效讓與,就不得再就同一債權為有效讓與。第一受讓人受讓債權后,轉讓人已無債權可以轉讓,故第二受讓人只能以違反瑕疵擔保義務為由向轉讓人請求賠償。該規則以德國、我國臺灣地區為代表。
2、先通知債務人的受讓人取得債權。數受讓人之間,先通知債務人者權利優先,但先通知的受讓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先前已有轉讓的,不能優先于前受讓人。法國法、意大利法等采此規則。在大陸法系不承認物權行為的國家和地區,大多采納通知決定優先權的規則。《意大利民法典》第 1265 條規定,“如果同一個債權作為數個轉讓的標的被轉讓給數個人,則被考慮的是首先通知給債務人的轉讓,或者按照確定的時間被債務人最先接受的轉讓,即使它是后發生的。”
3、先登記的受讓人取得債權;均未登記的,先受讓人優于后受讓人。美國法、加拿大法等采取此規則。
上述三種規則中,第一種規則有邏輯上的合理性,但對第三人保護不利。后受讓人無從知道先前已發生轉讓,難免遭受不測的損害。第二種規則有助于保護第三人,因第三人可以通過向債務人進行詢問而得知債權的權屬情況,避免重復受讓。第三種規則對第三人保護也較為有利,但登記需要較大的制度成本,債權轉讓的登記也存在一定的操作上的困難,故其合理性尚待進一步確定。
二、關于債權多重讓與的學說
有學者建議,在債權人重復讓與債權的情況下,可采取如下處理原則,即有償讓與的受讓人應優先于無償讓與的受讓人取得權利;全部讓與中的受讓人應優先于部分讓與中的受讓人取得權利;同時,按照先來后到原則,先前的受讓人應優先于在后的受讓人取得權利。即讓與在先原則。同時,出于保護債務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考慮,對于債權讓與通知均到達債務人的,債務人可通過向第二受讓人清償或以提存方式免除債務,第二受讓人由此可以受領清償。
還有不完全相同的觀點認為:讓與人將已讓與的債權再讓與他人,在各受讓人之間,依據如下的標準確定取得債權的受讓人:(1)兩個以上的讓與中,有償讓與的受讓人取得債權;(2)兩個以上的讓與中,有可撤銷事由的讓與的,無可撤銷事由的讓與的受讓人取得債權;(3)兩個以上讓與中,同時有全部讓與和部分讓與的,全部讓與的受讓人取得債權;(4)兩個以上的受讓人中,先對債務人為有效通知者取得債權。
另有學者進一步提出,根據合同法第 80 條的規定,應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在雙重讓與的情形,若其中一個讓與已為通知,則債務人只有向所通知的受讓人為給付,方可免其債務,因為此時通知已對其構成約束。(2)在兩個讓與均未為通知時,債務人向讓與人或第一受讓人為清償,按處分行為的次序原則以及保護債務人的意旨,自可免其債務,但債務人若向第二受讓人為給付,則屬于“自陷于危險”的行為,此時不能發生清償的效力,因為債權讓與為準物權合同,讓與成立在先的受讓人理應取得債權,并且由于兩次讓與皆未為通知,故債務人不能主張適用《合同法》80 條的規定而獲得特殊保護;(3)在兩個讓與皆已為通知時,債務人只有向第一受讓人為清償,方可免其債務,因為根據前述次序原則,讓與成立在先的受讓人理應取得債權,同時,第一次讓與既然已為通知,那么債務人就不能以第 80 條的規定為依據,主張第一次讓與對其不生效力而依然對讓與人或第二受讓人為清償。
筆者認為以上各種立法規則,是在本國不同的法律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在本國均有適用性。我國法律沒有相應的規定,因此各學者的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些觀點推敲起來還不完善,比如,有的學說缺乏對善意受讓人的保護,有的以有償和無償、全部和部分作為受讓人優先權的確定標準,使得無償受讓人和部分讓與的受讓人永遠都出于劣勢,其善意的合理信賴始終被漠視,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使無償讓與和部分讓與制度失去意義,抑制它們的生機和活力,還可能增加交易成本,破壞交易安全。在我國建立多重讓與規則時,應結合我國的立法體系,適應現代交易發展的需要,從維護交易安全的目的,可以形成以下規則:
1、根據登記對抗主義,在能夠通過登記公示債權讓與的多重讓與中,如果各讓與合同均進行了登記,則以登記時間的先后確定優先權;如果有登記還有沒登記的,則登記的效力優先。
2、在不能通過登記公示債權讓與的多重讓與中,通知在先的權利在先。對于債權讓與通知同時到達債務人的,由債務人決定向哪個受讓人清償。
3、在兩個債權都沒有作出通知的情況下,應當由債權人作出選擇和決定,究竟向哪一個受讓人實際轉讓債權,如果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向哪一個受讓人作出履行,則意味著其選擇了哪一個受讓人并向其實際轉讓債權。
參考文獻
[1]楊明剛.合同轉讓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韓世遠.合同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