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麗 胡遠波 羅斯月
摘 要 龍勝旅游資源豐富而獨特,尤其是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然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文章通過分析當前龍勝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及其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建議,以期能使龍勝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為龍勝旅游注入強大活力,推動龍勝旅游業向好發展。
關鍵詞 龍勝 少數民族文化 資源利用 對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與同樣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旅游業將有越來越多的融合發展。其中,文化旅游產業將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地方經濟騰飛的重要發展方向。
龍勝各族自治縣,有著少數民族地區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特有的民俗文化,富含極高的旅游價值。在龍勝17萬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80.5%。龍勝少數民族文化特色鮮明,風格各異,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歷史文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獨特民族古建筑文化的民族民俗建筑物, 如侗族的民族建筑吊腳樓、風雨橋等等。此外, 還有各民族的服飾、禮儀、習俗及喜慶活動和傳統的民族節目、民間工藝, 如瑤族的織錦、刺繡、侗族的蠟染、苗族的雕刻、壯族的舞蹈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構成了龍勝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二、龍勝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現狀
隨著龍勝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原先單一開發生態觀光型旅游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龍勝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開發龍勝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已成為龍勝旅游發展又一新的引擎。近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為此做出了很多的工作,加大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資源的力度。具體表現的為:
1、制定龍勝縣旅游發展“十二五規劃”,樹立“旅游扶貧”思想,把少數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態觀光游、休閑養身度假游作為未來發展的重心,提高了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發展戰略地位,從根本上重視對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開展對龍勝各種少數民族資源進行統計工作,并將其編制在冊,對重要的、有必要進行保護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進行重點保護。
3、制定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旅游發展政策,多方面多渠道促進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積極促進旅游節慶活動舉辦,整合龍勝各種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打造“百節之縣”新篇章;構筑一條以龍勝溫泉為龍頭、龍脊梯田為龍尾,民族風情為主線,貫穿其它自然景觀旅游的“百里文化長廊”等。
4、少數民族古建筑得到較好的保存,新建建筑也很好的體現本民族歷史文化,還保留著許多原始生活習性,在著裝、飲食、耕作等方面,直觀地表現出當地民族原生態的文化特色,能給游客一種親切、自然、原始的感覺。以龍脊梯田景區為例,她表現出的就不僅僅只是梯田的美麗景觀,還有其濃濃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氣息。
5、有較為優質的服務意識,熱情、淳樸、真摯、友善是少數民族的一大共同特色。在龍勝,游客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很真誠友好的服務態度,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而這也是吸引回頭客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龍勝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在旅游活動中地位角色混亂
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應符合旅游市場化經營的要求,政府職能重心逐步由規制者向協調者過渡,由單純依靠政策法規等強制性行政職能,轉變為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提供產業扶持政策、公共性服務和相關產業的協調以及環境保障等服務性職能。龍勝在旅游業發展中,政府不僅處于主導地位,同時也在扮演著主體地位的角色,直接參與到大部分旅游的經濟活動當中去。不論是端午龍舟大賽,還是龍脊梯田油菜花的種植,龍勝政府一直在扮演著主導兼主體地位角色。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主要職能是政治職能,讓政府直接參與到經濟的開發與建設,容易偏離民眾的真正需求,導致不合理政策的產生,政府的直接參與在短時期內可能會取得較大的成果,但是這種破壞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是不利于龍勝的長足發展的。
(二)民眾民族文化傳承與開發意識有待加強
少數民族群眾是少數民族文化的直接創造者與繼承人,我們可以直接的透過他們去感受并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獨有的氣息,淳樸的笑容、復雜多樣而美麗的服飾、較為原始的生活方式。但龍勝地區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明顯有待加強,比如:瑤族、苗族等本民族語言逐漸出現斷層的危險;手工藝水平在不斷下降等等問題。豐富而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本是很大的旅游魅力吸引源,但是當地很多居民的落后思想觀念,會讓人對他們民族文化的趣味性、存在價值產生懷疑,從而減少了觀賞或研究的欲望,勢必不利于龍勝地區文化旅游的發展。
同時,景區居民的商業化意識也是遠遠不夠的,使得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政府政策,預料不到政府政策所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2011、2012連續兩年龍脊梯田的油菜花種植為例,政府本著為居民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并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而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的資本,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據政府相關官員表示,兩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地居民的不認真配合,不能理解政策能將為他們帶來的效益,因而沒有很好進行種植活動。
(三)對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利用不足
龍勝少數民族主要以瑤、壯、苗、侗四大少數民族為主,瑤族善手工、侗族善食、苗壯善歌舞。龍勝縣半山半城,街上隨處可遇衣著少數民族服飾的群眾,其它鄉鎮村落,或環山而建,或傍水而居,精巧的木屋,隨處可見的風雨橋??偠灾?,龍勝各處山峻水秀,更多風情濃厚少數民族文化。但是,這樣一個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集聚的地方,卻沒有特別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以及與之相應的文化產品。而且在龍勝的旅游業中,以龍脊梯田景區一家獨大,其它很多的自然風光或是人文風情都直接或間接的成了龍脊的陪襯,這樣就等于白白浪費飛掉了很多優秀的景點資源,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資源。
究其原因是,龍勝只是很單純的把所有的資源展現出來,卻沒有開展進行深一步的挖掘,沒有把其應有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并呈現在世人面前。
四、對提高龍勝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深化體制改革,完成政府角色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倡導“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并在實踐中獲得了認可,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旨在按照旅游業的自身特點,以市場為主要配置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作為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規劃者、決策者,在以市場調節為主的旅游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政府必須實施積極有效的宏觀引導和行業規制,明確自身在旅游開發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履行政府職能,聽取大眾的意見,實行積極有效的政策,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充分服務,在根本上保障和促進龍勝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
(二)培養民眾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
作為民族文化旅游的生產者與營銷者,當地區的民眾就需要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性與獨特性,尤其是要具備較為先進的文化發展意識及商業意識。當地民眾屬于少數民族文化直接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如何在保護與發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推銷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旅游及文化產品,是現階段政府與民眾都需要好好考慮并盡快解決的問題。政府在這塊應該充分的發揮主導作用,對當地少數民族民眾進行長期的思想文化教育,或大力培養少數民族文化的接班人,把少數民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開發納入到一個整體。同時,少數民族的民眾更應提高文化自覺,不斷學習先進文化,打破原有的落后觀念。
(三)以文化元素為實質,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作為旅游資源大縣,在龍勝各大旅游景區都分布著獨特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開發旅游景點時,應充分的把這些少數民族文化利用起來,融入整個旅游活動中,而不是單純的穿著本民族的服飾,擺賣從外面市場批發回來的盜版民族飾品。另外,瑤族善手工,以服飾為最,在我國的手工藝文化領域占一席重要之地,可以通過手工的服飾進行新形式的開發。而“無侗不酸”的侗族則善食,據統計,侗族的食料有五百多種,是我國食料最為繁多的一個民族,甚至可以創造新的菜系名稱,做成與“粵菜”、“川菜”等齊名的菜系;還有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壯族,以歌舞著稱,在這里可以借鑒陽朔的“印象劉三姐”的成功案例??傊?,只有把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有效的整合起來,充分利用個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出新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使龍勝旅游更加穩步向前發展。
龍勝旅游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多管齊下,政府應該重新定位在旅游市場活動中的角色,從主體地位轉換到主導地位上來,提高民眾思想意識,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各種文化元素,塑造龍勝文化品牌;民眾應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樹立對本民族的文化保護與文化發展意識;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促使龍勝旅游早日走出一條適合于地區、適合于市場競爭的旅游發展路子。
項目基金:2013年廣西區教育廳立項項目,桂林文化旅游資源創新型開發研究
指導老師:張季 副教授
參考文獻:
[1]陳永芝.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27).
[2]龍勝各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龍勝各族自治縣政府網站.
[3]吳琰,郁婧.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11-18 16:23:00 ].
[4]趙豫西.論政府在旅游業發展中的角色定位[J].現代商貿工業,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