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摘 要 金融支持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長期備受關注的課題,其對產業技術進步的影響也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本文把國內外針對金融支持對產業技術進步影響的文獻進行梳理,對于如何發揮金融支持對產業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金融支持 技術進步 證券
一、國外相關研究
金融支持與技術進步直接的關系早在20世紀除就由熊彼特(Schumpeter,1911)明確提出:企業家創新活動的根源在于對暫時性壟斷利潤的追逐,而一個功能健全的銀行系統通過支持企業家來促進技術創新。在羅納德·麥金農(Ronald McKinnon)和愛德華·肖(Edward Shaw)證實了金融發展指標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后,后來不少學者引入了不同的條件信息變量和控制變量,把研究領域拓展到了金融發展對物質資本積累、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上。
Atje和Jovanovic(1993)通過對股票市場的考察,建立股票市場發展指標和經濟增長的模型來計量回歸,證實了股票市場的發展對于經濟增長有著很大的正面影響。為了實現技術進步,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伴隨著投資失敗的高風險,這種情況下,擁有市場導向性質的金融市場相比銀行中介導向性質的金融體系來說,更加適合具有高創新性、高風險性的投資項目。
然而對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金融市場的發揮作用會存在差異。如Harris(1997)認為,發展中國家股市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有限的,統計關系不顯著。Fuente和Martin(1996)則從企業監控成本的角度揭示了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之間的內生關系,認為金融深化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的監測成本,促使經濟資源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從而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
后來,許多學者針對金融支持對技術進步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Rioja and Valev,2004;Solomon Tadesse,2007),他們得出了具有一致性的結論:金融支持在促進技術進步過程的機理是一致的。
二、國內相關研究
劉鳳朝、沈能(2007)的研究表明金融體系的存在和發展為技術進步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能力(具體包括分散風險能力、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項目評估能力)可以降低技術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
王永中(2007)提出新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對于技術進步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金融系統可以通過提供長期的資金、減少資產的交易成本以及監控企業的行為等途徑,實現新技術的應用,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另外由于企業的R&D活動具有高風險和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一般的投資者往往不愿意選擇R&D投資。這就為金融系統從事R&D投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激勵。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統除了可以對這些高風險項目進行評估和監督,減少資源配置的逆向選擇和從事創新企業的道德風險,還可以同時投資于不同的高風險項目,分散投資風險,也可以起到一個促進技術進步的作用。
孫伍琴、朱順林(2008)測定了我國23個省市2001-2004年的金融系統促進技術創新的作用,結果發現整體上我國技術創新受金融支持的推動作用不斷加大,不過各省市之間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的作用存在一定差異。
鄧紅輝、蘇基溶(2011)選取了1998-2007年中國30個省市(西藏除外)的數據,專門研究了金融發展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用銀行非國有企業貸款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來衡量金融發展水平,把全要素生產率作為技術進步的衡量指標,并把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效率。利用廣義矩估計(GMM)方法分別考察了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技術效率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水平顯著地促進了技術進步率,金融發展水平提高1%,全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會提高0.332%。
薛晴、常建新(2012)選取資源富集的6個省區為代表性研究樣本,并對不同性質企業的金融支持對技術進步率的作用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從整體來看,資源富集區中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金融支持均對技術進步率產生了負作用,其中國有企業金融支持對于技術進步的抑制作用要大于私營企業,并在西部大開發后愈發明顯。錢水土、周永濤(2010)提出在控制了外國直接投資、人力資本和研發投入三個變量后,金融發展對于技術進步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推動作用在內地和沿海區域存在較大地區差異,原因之一是不同區域的金融深化水平不一致。
薛昶、李嵩然(2012)通過對四川省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金融結構是技術進步的核心推動力量,金融效率對技術進步的支撐作用相對較小,金融規模對技術進步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用。
大部分學者得出金融支持可以促進技術進步的結論,然而,也有部分學者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陳剛和李樹(2009)發現金融發展顯著加速了勞均資本的積累,但卻阻礙了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的改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金融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受到了過多的限制及扭曲。蔡紅艷、閻慶民(2004)指出由于存在“政府的非市場化扶持”,我國最具經濟優勢的行業并未在資本市場中得到有效的識別和發展,結果導致了我國工業產業中一些高成長的行業沒有辦法有效持續成長,而低成長的部分行業卻滯留在虧損狀態,從而使整體的工業競爭力不升反降。
潘朝順、曹木順和劉英(2006)論述了在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只有市場化融資方式中的風險投資才能夠較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及融資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也指出了資本市場對廣東技術創新支持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使用股票期權的企業比例少,風險投資退出的阻礙大而限制了風險資本的作用發揮,產權的交易市場發揮的作用也有限等。因此深圳中小企業板的建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
陳軍、王亞杰和陳金賢(2004提出股票市場因具有以下三個風險管理優勢,一是股票市場具有流動性風險和多樣化投資的優勢,能夠管理投資風險;二是股票市場具有評價和定價功能,能夠引導投資;三是股票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對稱的,有利于先進技術的選擇。鑒于股票市場具有的這些風險管理優勢,因此與銀行貸款相比,其對產業化階段的先進技術融資更具有相對的優勢。另外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我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對技術進步有重要影響,而股票市場的規模對技術進步沒有直接影響。
袁禮、王林輝(2011)利用中國股票市場和高技術產業1997-2009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在高技術產業的創業階段對技術進步的作用不顯著,而在二次創業產業化階段對技術進步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魏楓(2009)論證了資本驅動和技術進步的內在聯系,在文中假設技術進步的唯一途徑是引進先進的設備,得到的結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資本驅動帶來的技術進步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水平。概況來說,經濟發展水平低時,資本驅動型的技術進步大,反之,經濟發展水平高時,資本驅動型的技術進步小。其中的原因是隨著設備引進國家自身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設備輸出國家出于技術壟斷和國家安全等不同方面的考慮,會設置越來越多的技術轉移阻礙,從而設備引進的成本不斷上升,進一步降低設備引進國的技術進步空間。
翟華云、鄭軍(2011)測量了中國西部地區12個省市的三資本市場促進技術創新的三個指標,結果發現整體上來看,西部地區的資本市場在促進技術創新方面已體現出一定成效,但是各個省市的資本市場在促進當地創新效率的方面存在差異。
陳崢嶸、朱蕾(2012)運用OLS方法的回歸結果表明我國A股市場的流動性對產業結構升級沒有正向作用,不過股票市場的規模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存在正相關關系。另外還提出了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績效比A股市場的平均水平高很多,意味著創業板市場成為了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成長平臺。
總的來看,國內外有關金融支持對產業技術進步影響的研究還是頗多的,不過針對創業板等新興的證券市場對產業技術進步影響較少。隨著新興市場的發展,研究其對產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Tadesse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R].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WDI) Working Papers, 2007.
[2]劉鳳朝,沈能.金融發展與技術進步的Geweke因果分解檢驗及協整分析[J].管理評論, 2007(5):3-8.
[3]王永中.淺析金融發展、技術進步與內生增長[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 (4):59-65.
[4]陳剛,李樹.金融發展與增長源泉:要素積累、技術進步與效率改善[J].南方經濟,2009(5):24-35.
[5]鄧紅輝,蘇基溶.金融發展與技術進步:基于中國省級數據的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37-42.
[6]陳軍,王亞杰,陳金賢.股票市場對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7-70.
[7]薛昶,李嵩然.金融支持技術進步的統計考量[J].統計與決策,2012(22):143-145.
[8]陳崢嶸,朱蕾.股票市場發展、資本要素積累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中國A股市場的實證研究[J].科學發展,2012(3):67-82.
[9]薛晴,常建新.資源富集區私營企業金融支持與技術進步——基于1990-2010年省級面板數據[J].財經科學,2012(10):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