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等,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如何實現更好的科學教學給予了合理化建議,希望能對相關教育界人士有所裨益。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科學 教學經驗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89-01
小學科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的一門學科,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著重做好哪幾方面工作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的研究和探討。
1 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
(1)傳統的教學觀念仍然存在于部分教師頭腦之中雖然素質教育的目標已經推進了很久,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沒有真正接受這一教學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仍然把自身置于課堂的絕對權威和主導地位,沒有給予學生應有的課堂權力,不能真正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中心和主體,不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等;二是在教學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輸式,不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結果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即教師在講臺上講的興趣盎然,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極其低下;三是部分教師全程包辦教學過程,即什么都給學生準備好,學生要做的就是把教師準備的知識記錄下來,學生的學不過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這種狀況直接造成了學生獨立性和創新能力的喪失。
(2)學生缺乏發問的能力和精神正處于小學的學生應該來說是好奇心最重、探究精神最強烈的階段,尤其是在科學這門課堂上,應該會有很強烈的提問問題的欲望,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學生常常問的卻是這個題目怎么解,那個題目要怎么回答,所有的問題都只與考試有關,曾有一位權威教師做過這樣一個測驗,在一個班集體中向同學們提出兩個問題,請他們進行作答,一是鐵為什么會生銹;二是青蛙為什么要冬眠,結果同學們聽到問題后反應一片嘩然,紛紛表示老師沒有講過這類問題,課本里也沒有答案,不會作答,可見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都只局限在考試范圍之內,嚴重缺乏對科學的興趣和提問能力。
(3)教育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現象嚴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功利化,只教授給學生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和理論,而不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殊不知只有把科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能真正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就猶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如果過的是隨地亂扔垃圾的生活,雖然天天寫衛生的筆記,不算是受到衛生的教育。可見把科學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切實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和魅力。
2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實現高效化的小學科學教學應該采取的舉措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實現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前提和保障,科學教師要真正從思想層面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把學生真正當做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目標,在授課方式切忌采用灌鴨式,而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知識體系,教師要善于創建一種情境,在這種情境中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進而表達自己對科學知識的想法和觀點,此外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出發,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以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獲得的起點,長此以往,學生頭腦中就慢慢建構起科學知識的體系。
(2)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科學的發現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興趣,就必須把科學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向學生多提問、多布置一些更貼近生活的作業和任務,比如請同學們課下觀察北極星,并描述出它們與其它星星的不同,還可請同學們觀察各種小生物,比如在草叢中蹦跳的蟋蟀、蝗蟲等,在池塘里的小魚、小蝦,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蝸牛等,并要求他們寫出觀察寫得,匯總出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相信這些作業一定會引起正處于天真爛漫階段小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不但鍛煉和提高了自身的觀察能力,還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3)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多種方式,合作學習便是其中較為有效的一種,因此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為此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教師要注意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良好的氛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努力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以更輕松、更安全的心理來面對合作學習;二是教師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分組過程中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分組;三是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要予以適當的指導,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發言和表現的機會,給予學生足夠探究、討論和交流的時間,讓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比如讓學生學會傾聽,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寬容、欣賞與幫助同學等。除了要做到以上三點,教師還要注意發揮自身重要作用,那就是要科學確定好合作學習的主題,在合作學習完成以后,做最后的陳述和總結,并請同學們暢談自身的收獲和感想。
(4)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質疑是科學必備的重要精神之一,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心中疑惑,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教師都要對學生提問題的欲望加以保護,耐心認真的給予學生解答,并對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比如在學習《大樹的觀察》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可請同學們提出自身對大樹存有哪些疑慮,學生可能會問樹皮為什么會裂開,怎樣來形容樹的形狀等,這時教師可請同學們先做相互的討論,然后帶領同學們共同尋找答案。
3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在認真學習新課標理念之上,要加強對實踐的探索和研究,爭取找出切實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探究精神及創新精神等,不斷提高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韓永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1(11):74.
[2] 姜霞.淺論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作用[J].新課程(教研),201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