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杰 許云燕
摘 要 科學發展觀體現在高等教育上就是采取符合科學發展的教育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本文通過詳細介紹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控制理念,從理性認識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傳統擇優實驗班培養實踐的成功和不足,通過積極推進和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提出動態教育模式及其教育觀點,并倡導通過這一新的觀點摸索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創新人才培養 動態教育模式
隨著國際上各國創新能力的不斷進步,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和創新人才缺乏是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要提升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科學的教育模式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發展和騰飛的需求,也是時代的呼喚。華北電力大學建校五十年來一直立足現實、搶抓機遇,從學校管理和教學改革中已經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進一步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華北電力大學于2007年率先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和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通過選優的方式分別設立傳統模式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開始積極探索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本文主要是介紹在原有傳統實驗班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借鑒幾年的教育實踐,逐步開始摸索動態的教育模式理念,希望該教育模式可以為今后在全校范圍內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一、高校實驗班創建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構想概述
(一)實驗班創建
實驗班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國內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產物,如浙江大學竺可禎學院實驗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實驗班等,是我國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一個有利途徑。這些學術研究對于優秀人才選拔、課程建設、相關管理機制構建、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實驗班針對學生的群體狹窄,適合少數天賦性較強的學生,是典型的精英性培養,不具備大眾化意識。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和發展,本科創新人才培養主要目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選優培養,而是摸索大眾化的教育改革模式,通過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實驗個體研究進而推廣到整體,嘗試摸索出一個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特色,符合科學發展理念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和體系。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構想
從科學發展觀層面上來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應該是“以生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高校培養機制體現的創新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在興趣,可持續的獨立學習能力,綜合全面的思維方式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念等方面發展都很片面,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宏觀表現出來的知識、思維、能力,素質差強人意。
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構想是在大學入學開始即按學科大類,如我校強勢專業電氣和熱能工程等,選擇部分學生,采用知識寬口徑、教學民主化、素質人文化的動態教學模式,按照人才人本化要求進行培養,注重綜合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感性認識的灌輸,體現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學制一般為4年,可以碩博連讀,在第一年主要進行基礎教育,后一到一年半進行專業學習,中間為專業基礎教育階段。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同時保持教學和管理模式過渡的連續性和發展性即動態教育模式,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采用實體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建立正確的社會發展和人生發展觀,實施個性化培養的同時培養個性化思維,完成個性化教育。
二、創新型人才的動態培養模式
(一)動態的培養目標
創新實驗班教育改革牢牢把握高?!敖虝恕钡氖滓蝿?,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辦班宗旨,不同階段建立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動態化。
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專業教育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創新性的思維體系靈活駕馭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興趣,采用直接的教師引導或者間接的查閱資料等手段完善專業教育,實現主動的可持續性的學習觀念和自學能力,完成創新能力的全方位的培養。
創新實驗班人才培養總體的目標是實現知識、思維、能力、素質全面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學生選拔模式
我校面向全國招生,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存在明顯地域、城鄉、民族等差異,就學生個體來講,還存在家庭,生長環境,以及初等教育背景差異。傳統的實驗班對學生選拔通常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所謂的‘尖子生本質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肯定,但這種選拔很顯然違背科學發展觀的觀念,實踐也證明這種分班制是弊大于利。
分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實驗班的一種改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本質上承認了學習能力的‘階級性,而失去了學習的公平性原則,強調了主觀的層化分類,忽略了教育的民主化和學習活動的動態化發展,分層教育研究表明:需要進一步探索分層教育對學生的選拔標準。
三、推動動態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動態教育模式中的學生思想觀念培養
思想是行動的統帥,決定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方向。因此,思想教育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必須解決和正確實施的首要任務。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僅涉及大學生的信仰問題,更涉及到大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在校的八零九零后出生的群體整體生活環境相對優越,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參差不齊,即使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也存在明顯的家庭教育缺陷,由于家庭過分關注應試而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太多對人生、社會、生存價值的正確體認的機會,因此,在大學階段就會在應試觀念相對淡薄的情況下形成迷??仗撔睦淼怯植粫晕遗沤?,這是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網蟲”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借助于虛無來逃避現實。
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繼承以往良好的傳統性和時代發展的潮流性以外,還應在傳統與潮流之間結合實際,面向真實人生,采用比較貼近現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突出“人本”思想的教育,突出思想教育的科學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歷史、國情、黨史教育
除了近代史的課內學習外,和人文學院攜手通過媒體,講座等手段了解歷史史實,國情,以及我們黨走過的基本歷程,避免說教式教育。鼓勵課后閱讀歷史名著,以史為鑒,培養人文素質同時強化從前人走過的歷史中吸取人生觀的塑建所需要的精神營養。
入黨知識教育則啟蒙了他們對黨的認識,塑就基本的政治素養。學校還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大型政論片如《復興之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的團課、團日活動比如以“我的大學,相擁華電”、“學習十七大”、“十七大精神進社區”、“熱愛華電,唱響華電”等等來培養學生們參政議政的熱情,樹立愛黨、愛校、愛國、愛家的博愛大愛情結。
2、勵志講堂
通過個性化引導,樹立艱苦努力的奮斗思想,通過引導觀看有積極意義的電視劇,電影, 聘請具有成功經驗的各界優秀人物定期舉辦座談會,交流個人奮斗的經驗同時體認身邊社會的變遷,完善人生觀的培養。培養面隊困難時的毅力和恒心,抑制投機取巧等不健康的生存模式。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從入學開始就增加多學時的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程,教授體育、美育、勞動各種技能,同時傳授必要的醫學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牢固樹立身體第一的健康理念。
學校還通過組織陽光健身、拔河比賽、公益勞動、詩歌比賽、辯論賽、奧運志愿服務活動等等一系列文體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熱情。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內容比如“走進民工子弟學校支教活動”、“走進夕陽紅敬老院關愛老人活動”等等則增進了創新實驗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4、心理教育
健康樂觀的心理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個人素質。及時發現問題和有效的溝通是保證健康心理發展的必要。年輕化、陽光化、健康化、能力化,偶像化是班主任的選擇標準,針對實驗班的經驗教訓,班主任采用寄宿制應更為合理,和學生住在一起可以建立24小時生活平臺,發現問題,溝通處理問題。該標準和規定主要保證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沒有代溝,能融合生活,樹立積極引導的威信,充分發揮班主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服務意識。學校還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定期對心理委員進行專業培訓,從學校、學院、班級三個層次展開心理問題排查,幫助學生以更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5、社會教育
定期聘請企業從業的人員和已經參加工作的校友講解國際、國內專業發展,比如能源電力行業形勢,介紹能源電力學科科學前沿等。通過交流解決一些專業和就業迷茫問題。
定期舉辦實踐交流,比如到專業相關企業和研究單位進行參觀,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各大院校與專業相關的重點實驗室,了解他們的研究方向和發展歷史,并鼓勵學生“擔大責任,登大舞臺,成大成就”。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經費由學院統一安排。
定期舉辦交流研討會,針對社會事件及現象,比如汶川大地震、QQ中獎騙局、學術剽竊,自殺等進行討論分析,正確看待社會和人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正常現象,避免扭曲思想。
(二)動態教育模式中的教師教學模式改進
所謂動態的教育模式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方面不同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知識傳授模式,比如大一一般主要以傳統的講授模式為主,主要考慮學生在初等教育階段已經習慣這種方式,突然改變教學模式會反而形成不利因素,而且大一的課程相對比較基礎;大二開始逐步引入討論的模式,同時擴展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物理學講解電光磁,除了基礎理論外,針對某一個理論的發現歷史、研究過程、理論提出背景這些內容,也要通過作業、閱讀、討論,網絡等方式完成,這些會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和興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大三開始則要逐步轉入全部討論啟發式教學模式,同時這一階段要通過圖片、錄像,實物等手段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彌補學生沒有企業實踐常識而對所學知識吸收不好的缺憾;大四開始則應該著重培養實踐能力,引入研究的觀點,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動態的教育模式的另一方面涵義就是在相同階段教育模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研究后及時調整,最終要形成滿足大多數學生學習認可同時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為確保動態教育模式的良好效果,我們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小班上課,保證動態教學模式的硬件環境;
2、平等民主化師生關系,改變傳統的教師為強勢群體的觀念,利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深廣的知識層次使教學過程平等化,民主化,推進動態的教育模式實施;
3、建立24小時教育模式和專業信息溝通平臺,通過平臺及時建立教育模式信息反饋,保證動態教育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4、定期舉辦科普性講座,知識檢索類講座,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途徑,鼓勵自學;
5、課后專業教師定期輔導。
(三)完善動態教育模式中的管理模式
1、做好教師選擇與管理
選擇具有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青年教師組成動態教育模式實施小組,負責教育模式的調整和評價。
選擇教齡五年左右的業務突出的青年教師作為直接的授課教師,避免過老或者過于年輕,前者容易產生代溝,后者學術和授課技能不成熟,影響動態教育模式的實施效果。
配備優良任課師資的同時還為同學選配具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博導、研究員作為導師,規定為創新實驗班單獨編班授課的教師,課時津貼按為碩士研究生上課計算工作量,而且每個實驗班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的工作量也按指導碩士的工作量計算。
2、實施自助班級管理模式與激勵機制
實行班主任指導服務,自助管理模式,班級事務盡量由學生自己安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改變單一獎勵學習成績的激勵機制,實行全方位的精神物質獎勵,比如獎勵創新性的想法和思維、獎勵果斷并產生良好結果的行動、獎勵出色的學習和組織工作、獎勵合作精神等,逐步把激勵機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鼓勵機制。
四、動態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一)動態教育模式促進校風建設
動態教育模式的探索首先把教師的教學觀念從傳統的說教轉到現實的服務層面上來,學生成為校園文化的真正主體,民主化校風可以得到明顯改觀。
(二)動態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師教學水準和學習質量
動態教育模式對教師傳授知識要求很高,促動了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大大改善了教師教學水平,該模式逐步的推廣也將淘汰部分教師,推動教育改革的進程。
動態教育模式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更容易,更生動的學習方式便捷的掌握枯燥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效果會非常明顯,過去在實驗班才能出現的效果將在動態教育模式推廣下逐漸出現普及,比如主干科目考試的通過率及優秀率明顯提高,大學英語四級統一考試一次實現通過率100%的比例等。
(三)動態教育模式促進健康的學風、班風建設
動態教育模式的系列思想教育會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思想誤區,開拓思想視野,正確認識個別的社會現象和人生行為,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必將形成健康的學風,班風。
(四)動態教育模式將活躍創新思維,培養突出的合作和創新能力
這一點是動態教育模式的核心,動態教育模式大大激發活躍了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開發生活的熱情,創新的觀念不僅體現在學術思維,知識獵取方面,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實現創新觀念素質化。
總的來說,動態教育模式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更新了學生對高等教育本質的認識,深層次的體認了學習的價值,培養了思索懷疑的創新精神,刺激了艱苦奮斗的雄心,更豐富了人生觀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些都將不可避免的對其他學生其他高校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對創新型人才的研究探索,我們也深深感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能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的成功挖掘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的是教、管、學等各個環節的有機結合,甚至是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何旭明,屈林巖.科學發展觀和創新人才培養[J].未來與發展,2006(10):51-53.
[2] 張威.大學創新實驗班培養模式研究[MA].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 童葉翔,施開良,黃樂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培養化學創新人才[J].大學化學,2006(21):8-12.
[4] 安海彥. 基于實驗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商業經濟,2012(1):117-118.
[5] 魯璇璇,趙凌云,張玉洲.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3):10-11.
[6] 廖志豪. 基于素質模型的高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優秀博士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