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黎明
集中學習之余,我查閱了省內外國資監管系統的國有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方面的資料,尤其是近年來發生的一些案件,使我矚目驚心。
一、案件的特點與成因:
從我查閱的案件資料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1、經濟類腐敗問題突出,涉案違紀金額巨大。近5年來,省紀委查處的國企違紀違法案件中經濟類案比例高達92.3%,個案涉案金額在500萬元以上案件共14件涉及16人,其中有3起在千萬元以上。
2、壟斷企業發案問題突出,一些重點行業仍為腐敗問題高發區。從省查處的有影響的企業案件來看,發案單位多數是涉及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通信信息、鐵路運輸、鋼鐵制造、工程建設及房地產等壟斷經營、資金密集、資源緊缺行業。
3、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性環節問題突出,職務腐敗成為熱點。突出表現在企業重組改制、產權交易、股權變更等資本運作過程和土地出讓、征遷補償、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物資采購、計量支付、產品銷售等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近5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發生在上述關鍵環節的案件占國企案件總數的80%以上。
4、“一把手”違法犯罪問題突出,涉案人員年輕化趨勢明顯。近5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國企“一把手”案件299件,占國企案件總數的19.4%。省紀委直接查辦的國企“一把手”案件9件,占所查辦的國企案件總數的34.6%。各類企業案件的發案主體由高層決策人員向中層管理人員、一線操作人員延伸;涉案人員年齡由“59”現象向低齡化轉變。
5、內外勾結問題突出,窩案串案明顯增多。近5年來,省紀委自辦的26起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紀違法案件中,涉及窩案串案20件。這些案件都是正職副職一起出問題,同時還有大量中層干部牽涉其中,屬典型的窩案串案。
6、隱蔽性問題突出,作案手法明顯智能化。有的國企領導人員在股權轉讓中采取虛增債務等手段,低估國有資產,達到侵吞目的;有的通過虛設股東、虛假投資、抽逃資金等手段稀釋國有產權,變國有全資企業為私人控股企業等等。
國有企業腐敗案件的成因:
一是少數國企領導人員作風不民主,缺乏有效監督。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多與權力配置缺乏制衡、用權行為缺乏制約等機制上的缺陷有關。
二是經營風險意識不強,管理相對滯后。有的國企經營思想和管理方式不適應現代經濟活動要求,不循規則,不善管理,使違紀違法行為有機可乘。
三是國有資產監管漏洞較多,違規產權交易問題突出。當前國有企業分布點多面廣,國有資產規模巨大、結構復雜,使國有資產的監管容易出現漏洞。
四是內控機制薄弱,外部監督乏力。有的國有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特別是關鍵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管理制度還不完善,缺乏科學有效的監控手段。
五是對查辦案件重視不夠,辦案力量薄弱。有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對反腐倡廉建設認識模糊,對查辦案件工作不夠重視,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獨立調查取證難度大,無法有效使用社會資源綜合協調辦案。
二、預防與懲治對策:
當前,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推動國有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創新發展,要著力做到“六個強化”:
一是理順監管體制,強化國有企業重大決策監管。在體制上,全面實行政企分開,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進行管理。對于行業及人員管理,按照《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意見》,深入推進“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決策配套制度建設,以明確決策范圍、規范決策程序、強化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為重點,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項專家咨詢制、集體決策制、過程檔案制、情況報備制、關聯回避制、考核評價制、責任追究制,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二是實行“一崗雙責”制,強化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監管。圍繞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按照科學、精簡、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則,合理設置內部職能機構,明確職責權限,完善內控機制,加強科技防腐建設,運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控水平。
三是建立統一交易市場,強化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監管。按照“統一交易監管機構、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發布、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交易鑒證”原則,建立和完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決策審批、資產評估結果公示制和國有資產交易損失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規范國有產權交易主體、交易范圍、交易方式和交易程序,推進國有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規范有序、公開透明的產權交易市場,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是建章立制,強化國有企業民主監督管理。推動國有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制約和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權力,有效監督企業高管人員履職行為,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薪酬管理和職務消費制度,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股權、期權激勵辦法;繼續推進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構建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紀委組織協調作用,整合監察、審計、財務、監事會、職代會和各業務部門等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實效。
五是建立德能考核體系,強化國有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堅持檢查經營管理者履職行為與服務經營管理目標相統一,加強制度建設與提高企業效能相統一,完善企業內控機制與構建懲防體系相統一,并建立效能監察工作激勵機制,調動參與積極性,增強責任感。
六是強化國有企業腐敗案件查處工作。重點查處在企業重組改制、產權交易、資本運營和經營管理中隱匿、私分、侵占、轉移國有資產的案件,切實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線,嚴查質量、安全、效益和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嚴查貪污賄賂、挪用公款、失職瀆職、違規經營等腐敗問題,嚴查參賭嗜賭、腐化墮落、奢侈揮霍所衍生的腐敗問題。
圍繞國有資產安全、企業生產經營安全、企業領導人員從業安全這一目標,以監事會和財務總監、法務總監在企業一線監督,紀檢監察監督和相關職能處室監督協同配合的兩個“鐵拳”守護國企監督機制。
(作者系湖北省沙洋縣國資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