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摘 要 循證矯正核心的理論是以證據為基礎,科學的指導罪犯矯正的工作。而循證矯正的科學性必然有哲學理論支撐,循證矯正實質上是一種實證主義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優化資源與經濟理性主義不謀而合,最佳證據的標準就是實用主義。
關鍵詞 循證 循證矯正 最佳證據
一、實證主義:嚴謹、可靠的證據
循證矯正的方法實質是一種實證主義研究的方法,實證主義哲學的鼻祖是孔德,以后便發展為以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為代表的經驗主義及以石里克和卡爾納普等人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實證主義的主要觀點為崇尚客觀、精確、量化,崇尚機械性預設、徹底的論證,認為自然科學方法是唯一科學的方法,因而自然科學方法應被廣泛應用于哲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切研究領域。“極力鼓吹科學方法進入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所帶來的好處,并以此作為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科學化的標志。”不僅循證矯正的研究是一種實證的方法,循證矯正的實踐也是一種實證的方法。
循證矯正的過程也就是遵循證據的過程,有了這些科學的證據,實踐者便有證據可循,使實踐者更加從容、客觀的、中立的而不是盲目的、專制的進行矯正工作,從而為矯正的結果注入理性的、科學的元素。更形象的說就是罪犯矯正的過程類似于為病人治病的過程,醫生首先要為病人觀察病情,出現哪些不良的癥狀,確定是何種病因,與類似病例作比較,通過分析,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是最有效的,為病人制定治療方案,整個過程結束后還要系統的記錄總結,為下次治療提供依據。每一次的循證實踐的結束意味著下一次的循證實踐開始,循證本身具有循環之意且是良性的螺旋上升的循環,這也正好符合了實證研究方法推崇的原則之一,要求科學的結論在同一條件下要有可證性、可重復性。不難看出整個循證的過程就是遵循證據的過程,其實也是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的過程。
二、經濟理性:高效益的證據
市場經濟的驅使下,理性主義的理念深深的扎根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學中經濟理性主義表現為三個主要方面:第一,“經濟人”假設的泛化,將“經濟人”推演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人”追求個人的利益最大化,從反面來講,最大程度的節約成本,優化配置資源。第二,抽象演繹法傳統,將抽象的理性模型直接運用于復雜的現實世界。第三,數學方法的廣泛應用。
首先,循證矯正與傳統矯正相比,前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優化資源配置的方法,使每一個罪犯公平、平等的享受資源。罪犯雖然被剝奪了人身自由的權利,但在服刑期間基本的人權應該予以保障,所以每一個罪犯享有平等的矯正資源是基本的人權體現。資源的使用是有限的、有條件的,國家不可能無限制的投入,而罪犯的權利是平等的,這種尷尬局面必須有科學有效的分配資源的方法來解決,也就是這樣的重要的驅動力得以產生了循證矯正。循證矯正的資源在分配之前,罪犯的風險級別與犯因性需求都通過嚴密的評估工具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為罪犯制定矯正方案,方案的選擇也是經過證明有效的前提下才能使用。這種為罪犯提供有規劃、相比配的方案能夠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保證了罪犯的基本的權利。
其次,司法機關為節省經費不得不作出明智的選擇。長久以來監獄監管的失效和傳統的矯正模式的無效,再犯率升高的再次給監獄的容納能力雪上加霜,司法機關為降低再犯率與預防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的經費驟然飆升,決策者們不得不另辟蹊徑,尋找更加有效的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有很好的矯正效果的方法。
然后,循證矯正注重科學研究對矯正實踐的指導作用,符合了積極理性主義將數字化(量化)的抽象模型直接應用到現實世界的理性特征。循證矯正并非摒棄矯正者的主觀經驗,主觀經驗應依據科學的精確評估。罪犯的風險級別的評估有哪些危險因素,危險因素對重新犯罪的影響大小,是通過統計的預測方法——結構的、量化的、經過實證的預測方法。大量采用數學方法的應用,為矯正實踐提供可靠、準確的的證據,提高了矯正效果的效能。
三、實用主義:有效的、最佳證據
循證矯正的“最佳實踐”源自加拿大,但在過去十年間已經遍布全美國,且被主要矯正機構采納。而推動美國循證矯正發展成熟的直接動力源于其本土哲學,即實用主義。實用主義的根本綱領是:把確定信念作為出發點,把采取行動當作主要手段,把獲得實際效果當作最高目的。畢生都在努力將實用主義徹底融入美國的法哲學思想中的龐德明確指出,司法活動應積極回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現實的需求。為了“最佳”,一改傳統“依據個體經驗”進行矯正的習慣,根據已經實踐證明的最佳證據確定矯正的決策與執行;當最終效果不佳時,在實踐過程中隨時調整方案,最終實現最佳矯正效果。
循證矯正關于最佳證據的判定標準受到實用主義真理觀的影響。在矯正治療中,什么是最佳證據?在方法的判定標準是實證主義的,即方法的嚴格程度。但在價值觀上的最終判斷標準卻是治療的有效性。不管它使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最有效的,它就是循證矯正的最佳證據。療效決定證據級別,決定證據是否能得到應用。
參考文獻:
[1]錢洪良.基于循證矯正解析的社區矯正問題分析[J].商業時代,2013(4).
[2]徐昀.品格證據規則的反思與重構[J].河北法學,2009(2).
[3]劉立霞,尹璐.人格矯正在犯罪預防中的運用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2007(3).
[4]錢洪良.循證、循證矯正及其我國的罪犯矯正[C].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
[5]劉立霞.合適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研究.人身危險性與少年司法制度改革 [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