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
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學習的導師、生活的益友、做人的楷模、心理的保健醫生。若班主任能自覺運用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技巧,去點撥學生的心靈、去調試學生的心理,那將會使學生健康的成長,因此我從事班主任工作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優美環境的創設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環境創造人。”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人與環境的關系,強調了環境對人的主導作用,同時又強調了環境對人的反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環境是少年兒童心理發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決定性條件之一。一個環境氛圍好的班級,學生的言行舉止和行為表現就自然而然地受到環境的影響和約束,思想、心情、精神面貌、行為舉止就會自覺地融入環境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同化。因此,班級的板報布置,以及班級開展各項活動時班級的布置,我都注重使學生置身于文化環境的熏陶之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氛圍。以“環境育人”為特色,開展活動,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良好班風的建設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首先是有情感、有意識的人,外界對于他們的一切影響都是通過他們的心理過程實現的,因此學生的心理因素對于良好班風形成的影響潛在而重大。所以班風建設應以人的管理為中心,以建立學生良好的心理機制為準則,以形成制度明確的班級規范。制定班級規范是利用班會,大家參與,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集體觀念和主人翁意識。新的班風作為一種新的心理環境,就是要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潛移默化地成為全體學生的心理特征。
優良的班風的形成,還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逐漸融入集體中來,以班級為家,以班級為榮,以老師和學生為知心朋友,自覺維護班級利益。愛是最好的老師,“欲取之,必先予之”。對學生施以師愛、友愛,學生必會對班級回報以主人翁的愛心和責任心。學生學會了感恩,將來也會感恩社會,感恩國家。
三、語文教學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要求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我認為,語文班主任可以利用語文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日記。學生日記是溝通教師與學生的一座橋梁,也是學生內心情緒、情感表達的書面載體。心理學認為:及時宣泄,可以充分緩解人的心理壓力,調整消極情緒,改變不合理的觀念,從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通過日記,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聽學生的訴說,幫助他們走出迷茫、困惑,走上心理健康發展的軌道。
2.作文。重視語文的交際功能,重視學生的需要,為生活、為人生、為創新而寫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因此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作文的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好寫,在此基礎上可以滲透健康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說生活中的話,寫生活中的事,體會生活中的情,理解生活中的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保持積極的健康心態,健康成長。使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鏡子、人生的階梯、創新的鑰匙,表露情感的舞臺,在一次次作文中,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
3.情感教學。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要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深入到學生內心,體驗學生的情感,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強與學生在心理上的合作,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控制不良情緒,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具有一定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是一名教學能手,而且也應是一名育人的行家。
四、巧妙靈活的家訪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能成大器,這就需要家長和社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科學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可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迫切,為孩子的成長傾注了全部心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與家長溝通成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筆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就是巧妙靈活地運用家訪開展工作的:首先是鼓勵式家訪,這是針對取得一些成績的學生;第二是就診式的家訪,針對那些在學習、生活或人際關系中出現了困難陷于苦悶的學生;第三是矯正式家訪,針對受到較大挫折,情感受到傷害,對學校不信任的學生;第四是指導式家訪,針對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而家長教育知識缺乏,教育方法不當的學生。
另外,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學生的家庭環境等,我還經常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校互通卡”,目的是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求知,快樂地成長。
班主任既是班集體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又是學生生活的教育者和引路人。作為班主任,我要用自己的人生涵養、處世方式去影響、教育學生,做好學生成長的護衛者和導航燈,用愛心去為他們營造一道靚麗的人生風景。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興安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