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
德育是一種道德追求活動,即教育在不斷發展、完善人的各種德育過程中,使人們得到一種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滿足,得到一種精神享受。英語課堂要進行德育滲透,必須首先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德育環境,應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應使課堂生活充滿愛、尊重與信任。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呢?
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1.結合常規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學科授課時主要使用的語言不是母語而是英語,不能像思品課那樣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接受教育。英語課如何進行學科德育?我的做法是在日常的教學中切合時機地、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滲透,培養學生有禮貌、互相關心、謙虛等好品質。如每節課前的師生問好“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boys and girls!”等,既教育學生見面應打招呼,要有禮貌,也在無形中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這就是學科德育的一種方式。
2.通過鼓勵和表揚進行德育滲透
激勵和表揚對學生的觸動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當學生表現出色時,我會發小粘貼進行鼓勵,并讓全班同學都伸出大拇指同時說“Good!Very good!”,受表揚的同學要回答:“Thank you!”。通過這種鼓勵和表揚式的德育滲透,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更是一種推動,使他們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德育教育無處不在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我注重把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感。
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熱愛祖國的情感首當其位,這種情意應自然地體現在教學之中。正如在教授各個國家國旗的單詞時,我播放了一段我們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的視頻,雄偉的音樂,欣欣向榮的社會面貌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China.”,板書一個大大的“China”,并領著學生有感情地說出:“Im from China,I love China,Im Chinese.”愛國情感油然而發。此外,作為一個社會公民,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此,我們也要培養學生相互關心、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會公德心。在對話中,提醒學生多使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等文明用語,養成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在學習“Can I help you?”時,告訴學生不僅售貨員要這么招待顧客,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也應主動、熱情地向對方提供幫助,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
三、以英語活動課為契機,將德育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德育與智育相結合,做到寓教于樂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獲得語言表達技能,所以設計的情境不僅要有趣味性,更要有思想性。如在英語活動課中,我采用了游戲、競賽、角色扮演、動手實踐等活動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參加英語活動課其樂無窮,感受到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同時讓游戲活動成為德育滲透的主渠道,使活動課達到樂中求知的預期效果。例如,我在《Is this your letter?》一課中,設計了小兔子找信的游戲,把講臺布置成大森林,我當“導演”,請學生分別扮演冒領者dog、pig、bear、duck和樂于助人的rabbit,讓他們像演員般作語言示范,明確語言訓練的知識點,并且要求學生表現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思想個性。接著,我以“陪練”的身份配合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組開展交際活動,邊指導邊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全身心投入,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益大大提高。學生在正確領會和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在道德和思想品質方面得到陶冶和教育。其實小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不經意當中滲透,這比說教效果更明顯、更有效。
沒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德育與智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劉勰先生說過:“夫情必先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英語的情境教學就是通過“創情境”到“激發情”進而“訓練說”再“揭示理”,使思想教育有序地滲透到教學中去,以達到“融情于景,由情入理”。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生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讓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大慶市薩中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