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均達
摘 要 近幾年,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技術飛速發展,IPV6等也先后走入實際應用,利用互聯網、電話、電視等網絡新媒體開展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和模式多種多樣, 新媒體背景下對于農業信息化發展促進作用是值得我們探究的。
關鍵詞 新媒體 農業信息化 發展
一、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3S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推廣應用日漸深入,現代農業已經駛入了信息化的快車道。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不斷向基層延伸、向農業生產領域延伸、向農民生活延伸,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受益群體,信息化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對現代農業的倍增效益已經凸顯。農業發展的要素主要是土地資源,科技,制度,資金四大要素來推進農業的發展,而其中唯一不能改變的是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的多少根本少決定了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資源與農業人口的比例,往往就構成了不同的農業發展模式。
二、新媒體背景下農業信息化發展新方式
(一)農業信息技術的集成化
雖然數據庫、系統模擬、人工智能、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單項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但是,現代農業對信息資源及信息技術的綜合開發利用的需求卻日趨迫切,單項信息技術已不能滿足需要。GIS與作物模型技術、遙感與GIS技術、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的集成以及作物模型、專家系統、信息系統三者的結合等多種信息技術的結合與集成成為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發源于美國的精確農業,是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面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是21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農業電子信箱
一般來說,電子信箱可以分為兩種,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以互聯網為依托,內容一般是文字形式,另一種以電信線路為載體,內容為語音表述的信息,換句話來說就是語音信箱,目前,很多省事的農業部門都會采用第一種形式進行農業信息服務,比如農業養殖技術,農產品市場信息等等,目前注冊的農戶數量還在激增,所以說這種信息化方式是很受農民的歡迎的,對于第二種方式,優點就是信息量豐富,直接通過語音進行交流,便利了彼此的交流,但是在農業領域應用較少,需要加大開發力度。
(三)農業電視節目專欄
雖然說在互聯網不是很普及的時代,農業電視節目專欄是農民接受外面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目前的大背景之下,這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農業信息傳遞渠道,所以說我們要重視這條方式的完善,以往的農業節目由于財力、缺少廣告支持等原因沒有過多的創新和進步,同時農業節目也比較少,在數字電視時代,雖然這種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在節目質量和播出時段方面還是不能與其他節目相提并論,
三、新媒體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積極促進農業信息化
(一)做好面向政府農業部門的信息服務
新媒體條件下的信息技術化,要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政府可以推行政務信息化來不斷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農業政務管理信息化。由于農業部門的業務繁瑣,服務種類多,服務人員的基數大,在平時的工作中,一些常見的公文制作、文件傳輸等工作我們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技術支持,其次就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政府的工作進行信息化公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的具體規定進行公開,還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遠距離的視頻會議,就當地農業發展情況與外界進行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農業數字化指揮調度。為及時了解農作物生長狀況、農業抗災防災和救災、農業生產應急指揮,需要建立反應靈敏、現場清晰、數據可靠的數字化指揮系統;
(二)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
農村地區的信息服務有以下幾種形式:廣電網 報刊和電信網等等 從手段來看, 主要是以電視 電話等手段來與外界聯系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信息服務系統 與大多數互聯網系統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地區相比,我國廣大農村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慢 。數據顯示,城市網絡普及率是農村的740倍。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的信息服務主要依靠電話 但其實際效果卻不盡合理。因此 這些都不利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做好面向農民和城鎮居民的信息服務
農村信息化需要逐步有序進行,需要各級政府及商家保持冷靜的頭腦,以防過熱,要有一個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架構。第一步首先需要把傳統的信息傳遞模式電子化,把一些對改善當地農民生活有幫助的信息電子化,透過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讓農民朋友更快、更準、更方便的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同時在這個階段還必須引入多媒體交互技術,現今的農民主要還在從事種植和養殖階段,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很多困難,需要這個領域的專家幫助,多媒體交互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這個階段屬于提高生產力范疇,使科學技術真正服務生產;第二步就需要改善農民朋友的生活質量,教育培訓、生活娛樂、公共衛生等等。現在很多的商家,把農村信息化同到農村賣電腦劃上等號,嚴重扭曲了政府推進農村信息化的本意,所有的硬件設備在信息化中充其量只能作為載體,而內容才是真正至關重要的東西。
參考文獻:
[1]唐立新,丁寧.淺談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化建設[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08).
[2]周樂峰.福建以“五有”標準推進農業信息化[J]. 電子政務,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