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亮
摘 要 高等院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更好地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對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做了粗淺探析。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新能力 阻礙因素 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是時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養來源于教育,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直接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善于考試和只會模仿的學生,不能培養出富有創造性和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因此應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去考慮,把協調發展上升為一種現代教育觀念。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變革,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系統工程,須要在人成長的各個階段始終貫徹素質教育,著眼于培養創新素質。
二、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阻礙因素
(一)側重于知識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
高校目前的教學內容仍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仍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教學,學生學得較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師的思路狹窄,創造性不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造成學生思維滯塞,缺乏質疑的品質,不會變通。而且,現在高校評價學生的標準主要是學業成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片面追求學業成績,忽視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養,造成動手能力不強、實踐活動能力薄弱的后果。
(二)專業課設置過細,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專業的設置,對培養高等專業性人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專業的束縛與學生的壓力依然存在。專業范圍狹窄,專業的束縛對學生的創新也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雖然近幾年許多高校增加了選修課和輔修課,但由于專業課任務繁重,大學生還是在本專業的狹窄范圍內活動,忽視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以及相鄰學科的學習,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影響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重視認知發展,忽視情感教育
大學教育普遍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方面起了較大作用,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忽視了最豐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將教育過程變成了枯燥的發展智力過程,這種過程對培養創新人才極為不利。
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廣播、多媒體、圖書館、板報、墻報等校園傳播途徑,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邀請校內外的成功人士,與同學們見面談心,做學術報告,吸取經驗,培養成才意識;要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傳統保守意識,克服心理壓抑感和自卑感,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改革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等教育中,實行分科教學,學生所學的只是確定的、系統化的甚至是陳舊過時的知識。實際教學中,教師注重講解,學生被動地學習,其積極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行統一的大綱、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在這種統一的規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個性、缺乏創見。因此要進行變革。
1、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教師解惑為輔。學生自主性學習即通過教師指導來實現,教師由講轉向導,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具體可采用以下步驟:①學生在教學前進行自主性預習,自己質疑,自己提出問題;對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課堂上請老師解疑;②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化教學;③學生學會自我表現評價和自我控制。 2、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大學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通過引導、點撥的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創新能力。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創造教育的實施者。在課程結構的構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化,如增大選修課程比例、濃縮專業課程、開設人文綜合課程、實施文理學科相互滲透、加強實踐課程教學等。這樣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構建合理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合理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評價上,教師要改變以往把考試成績,通常是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的標準,建立一套綜合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納入評價體系中,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核和評價。其次,在激勵機制上,一方面要對師資隊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勵,讓他們的創新成果得到社會承認和相應回報。同時,建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效特別突出的教師實行專項獎勵,并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的創新活動提供資金便利。另一方面,通過獎學金、創新基金、獎勵學分、創新學分、素質拓展學分等多種措施激勵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并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經費支持便利以及導師專業輔導。
四、結語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盡管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面臨著許多挑戰。但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我們就能夠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胥群.淺論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5):163.
[2]康貝貝,張艷,石宏.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客觀因素及對策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4(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