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釵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學生評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該理論為實施英語教學多元評價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多元智能;多元評價;學生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為實現多元評價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理論支撐。
一、多元智能評價理論概述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教育學者霍華德·加德納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八種:1.言語·語言智能。2.邏輯·數理智能。3.視覺·空間智能。4.身體·動覺智能。5.音樂·節奏智能。6.人際交往智能。7.自我內省智能。8.自然智能。他以獨特的理論視角構建起多元智能的評價理論。
(一)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石
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元智能理論評價的核心。反對主要側重考核學生語言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的傳統考試,因其考試內容單一化。各種智能都應被評估,尤其是個體智能強項要能被識別出來,這樣,學生的個體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僅學生的過去被評價,而且學生的現在被看重,學生的未來更是要考慮。教師不用僅僅追求一個精確的分數,而是要讓學生感到被關心、被欣賞。通過評價,不僅讓學生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取得進步,而且使學生的認知領域更加廣泛,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學生的優勢智能得到發展的同時,他們的弱勢智能也得到激發,幫助學生將優勢智能的特點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中,進而得到全面發展。
(二)評價重視過程勝于重視結果
突出評價的過程性是多元智能評價的一個重要特征,即關注和引導學生的發展過程。教師要收集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資料,教師對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行評價的標準要多方面、多維度,反饋要及時準確,改進建議要詳細具體。要使評價能夠做到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學生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得到高效發展。為了能準確體現學生發展變化的軌跡,使教師能夠對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狀況有清晰全面地把握,學生的日常評價和重要的資料應該由教師系統完整地保存下來,這種做法也能督促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
(三)評價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評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各個智能無所謂高低,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多種優勢智能和特長,而并非像傳統智能觀那樣以語言、邏輯、數理智能為標準。標準化考試或評價把學生進行分類并貼上標簽,判斷的是學生的弱項和短處,而多元智能評價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潛能,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強項智能。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點,每個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都能被發現,教師的教學能滿足每個學生發展中的需求。為學生確定個體化的發展性目標是多元智能評價的特點之一,教師要不斷收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判斷學生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達到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的目的。
二、中學英語教學多元評價及其應用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
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能為師生和家長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信息。學生認知能力及學生基本知識和各項技能的掌握情況被評價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行、人際關系、學習態度、興趣特長、學習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智能特點,教師在安排評價活動時,應用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提供許多適合學生8種智能的參考資料以及相關的圖片、主題和故事等,以達到全面綜合的發展。例如,為了評價學生的語言和邏輯數理智能,可以通過用英語短劇表演、做有趣的游戲、猜謎、補全句子等實現;評價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則通過給英文視頻配音、學唱英文歌曲、欣賞優美音樂等表現;通過演英語小品、話劇或歌劇,評價學生的身體動覺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通過做英語廣告、海報、剪貼畫和辦英語畫刊,評價學生的空間智能和身體動覺智能;通過用日志、周記或學習反思總結,評價自我內省智能;通過解釋一種自然現象或介紹一處風景,評價學生的自然智能。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1.教師評價。給學生以鼓勵性、建議性、商榷性的評價,任何評價都會帶來學生信心、學習熱情的影響。教師應對學生的優點,提出如何進一步保持和發揚;對學生的缺點,給以適當、善意的提醒和建議,給學生改進的機會和改正的信心,切忌套話或一棍子打死式的評語。2.學生自評。學生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控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通過自評,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逐步成長為一個自主和自立的學習者。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能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對待學習成果的態度,引導和幫助學生確定新的學習目標。3.學生互評。學生之間相處最多,相互之間的評價比較豐富、客觀,更易于被學生接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智能、性格、愛好等,將學生交替劃分為同質或異質小組,組內成員相互評價,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評價。學生互評可使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提高人際交往智能。4.家長參與評價。家長的參與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協助教師督促教育好孩子,與教師一起體驗到孩子進步、成功的喜悅。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應試教育,極大傷害了優勢智能不是語言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的學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反對采用量化范式下的紙筆測驗和考試的評價方法,主張以質性評價為主,量化評價為輔。質性評價常用的形式有:觀察記錄、面談采訪、學習檔案袋等進行口頭或書面評價。質性評價的方法不追求固定的形式和嚴格的程序,它的運用貫穿于教師與學生交往的整個過程中,具體方法靈活多樣。教師要讓學生以適合自己優勢智能的方式展現特定的學習內容,給予每個學生充分展示智能的機會,對學生的智能展示進行評價。
(四)評價標準多元化
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獨特的智能特征和個性特點,打破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的評價標準。多元評價著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的科學評價方法,有助于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合作、愛心等諸多方面對學生有一個中肯、全面和積極的評價,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和位置上體會到進步與收獲,多元評價標準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多元評價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體現了高中課程改革的理念。多元評價是一種發展性評價制度,用發展的眼光來激勵、鼓勵并引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多元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探索等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