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冬
摘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體現,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開放型課堂教學環境,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就該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獨立學習做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能力培養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不依靠教師和家長,而是自己獨立地完成學習的整個過程。自主學習總體來說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時間。
一、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生只有對數學有了興趣才會快樂積極地去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催化劑。興趣能使學生的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高,使學生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積極地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對于學生的進步和提高要多給予鼓勵。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1.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用“愛”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古人云:“親其師,受其教。”這就是說教師可親可敬,學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誨。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在課堂上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用一些小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2.合理運用學習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這里所說的學習資料包括課上的和課外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學習機會,多挖掘課本中的興趣因素,把興趣和我們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另外,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并鍛煉學生把課本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善于發現課本以外的一些問題然后恰當地引入教材。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把一些資料可以更好地用數學來“表達”。
3.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如果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往往感到興奮、輕松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里教師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學生有了進步的時候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都比較強,有了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會更大膽地去探索和發現。
二、學習數學要學有所用,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和數字打交道,所以我們學好數學對于以后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就把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調動了起來,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盤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不平穩”。“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現有的知識做出科學、準確的回答。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我們研究了圓的特征,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新知識,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也是最基本的階段,我們除了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課本知識外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把動手實踐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自主探索的權利留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步提高,從而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承擔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的重大任務。在教學中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善于學習,找出一條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創新之路。獨立自主學習需要興趣作為基礎,這里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運用一些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喜歡的方式和方法,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小學數學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我們廣大教師繼續努力,爭取教出更好的學生!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