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內容摘要】新課程教學對老師提出了過多的要求,當前的歷史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誤區,我們要設法避免這些誤區。
【關鍵詞】誤區 導語設計 趣味 答題規律 動作語言 歷史知識
著名學者胡適說:“歷史是一個百依百順的小姑娘,任由人們給她梳妝打扮”。這是學者的看法,自然是有他的合理之處。但是,對于我們歷史教師來說,歷史學科不是任由我們涂抹的一張畫布,可以縱橫恣肆地任情繪畫。我們每個歷史教師的面前,都橫亙著一本歷史教科書,成為我們難以逾越的阿爾卑斯山,我們只能跟著她的指揮棒的起伏,去遷移我們的思想的腳步,并且要求學生跟著我們的腳步,跳起一只又一只的舞蹈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總覺得歷史這門課很不好上,不是從這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就是從這一個誤區進入另一個誤區。
一、不能小看一節課的導語設計
很多年輕老師上課就是開門見山,一上課就說,這節課我們學習第幾課,請大家把書翻到某某頁,然后就是請看投影屏幕,對著屏幕口若懸河的滔滔不絕,一瀉而下……其實,初中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比如講西安事變一節時,在課堂上讓學生先看《西安事變》錄像中“華清池捉蔣”的片斷,并讓學生簡要復述幾個情節。然后指出,這是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的生動寫照。那么張、楊為什么要扣押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結果怎樣?這一系列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了他們的好奇心。
二、不要小看歷史教學的趣味性
有的歷史老師喜歡把歷史知識條塊分割、條分縷析,認為歷史課就是要死記硬背,不需要太多的講解,這也是一種誤區。你想想,面對知識點眾多,時間、人物,事件、各種條約、革命運動、各種會議……哪一樣不需要去掌握,這么多的歷史要點,只讓學生們味同嚼蠟般的重復記憶,這未嘗不是一種對學生們的變相折磨。與其如此,不如授課的時候就增強歷史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興味盎然的奇趣中,點燃學習歷史的點點滴滴的火花,是他們在快樂中就掌握歷史知識,這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大教教心”吧。
那么,提高歷史教學的趣味性的辦法就很多了。譬如,將春秋五霸時,講老馬識途的故事,講介子推燒死綿山的故事。講商鞅變法的時候,講南門立木的故事。總之,應該為每一節課準備一兩個趣味十足的故事,這幾個故事啊,就像是炒菜之前準備的鹽一樣,使每一節課都充滿愉悅與好奇。
三、不要小看歷史知識的答題規律
面對大大小小的歷史考試,有些歷史老師要求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歷史考題,尤其是回答問答題時,把你知道的內容全部羅列出來,讓閱卷的老師去沙里淘金,在你的一大堆廢話里去尋找正確答案,這是在考驗老師的耐心。實際上,交給學生一點答題的方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回答某個歷史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時,一般就是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三個方面而已。回答某個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時,原因其實可以用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來回答。
恩格斯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只要我們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起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課堂質量就會提高。
四、不要小看老師在上課時的動作語言和情感投入
有些歷史老師授課時可以做到面無表情波瀾不驚,就如一潭碧水,讓學生莫測其高深,一付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其實是不必要的。歷史課跨度大,頭緒多,若能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熱愛這門學科。所以,上課時有飽滿的情感,有堅定有力的手勢語言,不僅可以感染到學生,還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也可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
五、不要忽視了歷史記憶中的“湯頭口訣”
作為一位教師,真的很忙,這就有時候顧不上對歷史知識的壓縮和總結。其實,化繁為簡,化多為少,這是記憶的不二法門。有時候,我們把歷史知識進行壓縮精簡,進行巧妙的記憶,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覺到省力不少。譬如清朝最后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可以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可以記為“廣廈福寧上”。陳天華有兩部著作《猛回頭》、《警世鐘》,記法為“一個叫陳天華的人猛回頭撞響了警世鐘”。
總之,我們要力爭讓學生逐漸把學習歷史,當作一種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動,這不僅可以讓我們積極地“減輕學生負擔”,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構建好的歷史課堂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夠奏效,只有我們“上下求索”,不斷總結。惟其如此,我們的歷史教學才會日臻完善,歷史課的教學效果才會不斷提高。好的課堂教學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值得我們去孜孜追求……
【參考文獻】
[1] 魏尚正.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 成才之路.2010(10).
[2] 華土木. 論歷史文獻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 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01).
[3] 張小亞.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學[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0).
[4] 張燕凌. 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與落實[J]. 考試周刊,2010(25).
[5] 趙偉. 歷史課堂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 今日科苑,2010(10).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盧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