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內容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的理念,它要求教師要從真正意義上解決教育能否面對全體學生的問題。作為農村初中教師,雖然學生生源質量不高,“問題學生”比較多,但是我們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推卸責任,而是要積極地尋找對策,研究先進班級管理理論,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癥下藥,春風化雨般的去溫暖他們,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和“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問題學生 轉化
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聽到不少教師在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成績差、品質惡劣等,甚至有的班級中出現了一些表現不良的群體,被老師戲稱為“四大金剛”,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內的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教師在對待問題學生,首先要對問題的形成探究清楚。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的不幸”,不同的問題學生也有不同的問題,只有摸清他們的形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大多數“問題學生”主要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1.自我控制力較差,紀律意識薄弱,意志脆弱。
2.與教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不愿向老師敞開心扉。
3.學習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嚴重缺乏成功體驗。
4.性格倔強,不容易溝通,屬于多血質性格。
5.個人修養較差,待人接物缺少禮貌,言行舉止粗魯。
形成這么多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就沒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和養成良好的習慣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有四個甚至六個大人來照顧一個孩子,從小就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過分的溺愛和嬌生慣養使他們唯我獨尊,不肯吃苦。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意見不統一又導致了子女的無所適從,養成了一些察言觀色和說謊的毛病,在學校,自然也就會陽奉陰違。也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有錯就棍棒交加,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子女用相同粗暴的方式對待別人,把怨氣發泄在同學身上,甚至形成孤僻怪異的人格。有的學生家長本身素質較差,品行不端,子女目濡耳染,過早形成不正確的思想行為。還有不少家庭離異,家庭的不和睦使學生受到刺激,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人生態度。
二、應試教育環境下的學校教育加重了“問題學生”的出現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過分強調學生成績,使得教師也只注重知識的教育,忽視思想教育,容易對“問題學生”產生歧視,使得原本可以轉化的學生越陷越深,真正成為問題學生。有的年輕老師對待這些學生缺乏好的方法和足夠的耐心,方式簡單粗暴,甚至想用武力解決,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三、不良的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得學生的問題復雜化
金錢至上的思想逐漸滲透學生幼稚的心靈,網絡中的垃圾信息不斷沖擊著學生的靈魂,社會機構不能給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動場所,各種影視劇宣揚著不正常的奮斗故事,這些使得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問題多元化,而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還不完全具備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我們的教育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問題學生”在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關鍵是我們應該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個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癥下藥,把他們從泥潭中拉出來,走上積極奮進的人生道路。
(一)用真愛去感化學生
大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作為教師尤其班主任對待學生應該在感情方面縮小和他們的距離,在“問題學生”身上付出更多的愛和關心。“問題學生”的心理往往比較脆弱而敏感,其實他們內心深處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懷,當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他們,會使他們逐漸進步。相反不少教師想采用一些嚴厲的手段來制服他們,往往會適得其反,學生表面怕你,背后卻會出現更多問題,并且老師施加的壓力越大,學生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學生王某在初一時已經全校有名,打架抽煙,進游戲廳,上課睡覺等等,是一個讓老師很是頭疼的“問題學生”,初二我接班擔任班主任沒多久,他沖進其他班級打了別人,該班老師教育他,他不但不認錯,還當場頂撞老師,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耐心的和他聊起家常,從他的談話中了解到之所以不敢認識錯誤,是因為他父親經常對他拳腳交加,害怕老師向家長告狀,回家后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于是我就和他約定:第一這次我不告訴家長,第二承認錯誤,向老師和同學賠禮道歉,第三答應我不再打架。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他感受到我是在真心關心他,在真正幫助他,于是就主動向我訴說了一件心事,原來他在外面游戲廳欠了老板不少錢,他不敢向父母說明,于是我答應幫他解決好問題,但作為交換必須答應我要堅決不能再去打游戲,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后來他有了明顯的變化,再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圓滿完成了初中的學習。
(二)善于捕捉“問題學生”的閃光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長處,任何長處都沒有的孩子是沒有的,問題的關鍵是要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長處,幫助他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產生自尊感。”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問題學生”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總有潛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或者某些好的品格,每當這些亮點閃爍時,也正是對他們引導的最好時機。因此教師要積極使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亮點,都要及時當眾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有展現自己和改正不良行為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錢某是初二期間因休學進入我們班級的,課堂上經常以頂撞教師和取笑同學為樂趣,并且該生口才較好,就是老師也拿他沒辦法,課后經常和一些不良青年交往,英語成績較差。我和他進行兩次談話,效果也不理想。后來我從數學和物理老師那里了解到他的數理成績很好,就在班會課上表揚了他,并且任命他為物理課代表,安排他去輔導一些數學和物理不理想的同學,后來和數學老師商量讓他參加數學競賽,結果獲得了三等獎,在一次家長會上我表揚了他,逐漸讓他體驗到被人認可和贊揚的甜蜜,到了期末他已經像換了個人似的,學習熱情被點燃起來了,初中畢業時竟考取了重點高中。
(三)充分做好和問題學生家長的聯系交流工作
“問題學生”身上問題形成原因很多,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校外,全面了解學生離不開和家長的及時溝通。有不少家長往往會因為子女不爭氣而不好意思和老師見面,甚至一些家長的護短心理會助長子女的不良習氣的發展。教師應該坦誠的與家長交談,有針對性的制定一些教育計劃和策略,相互協作,切實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習慣。學生陸某在進入初三不久情緒低落,學生反映他經常抄襲作業,課堂上發呆,成績明顯下滑,尋其談話后方知該生父母剛剛離異導致他心情郁悶,無心讀書,我和他父母分別推心置腹的談了孩子的情況,共同制定了他們的親子計劃,合理分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快學生認識到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心理陰影消除了,學習也很快步入了正軌,家長也對我非常信任,在學生畢業后還經常和我探討子女的教育問題。
(四)對待“問題學生”必要的懲罰還是要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在現行的素質教育中是嚴禁教師對學生實施體罰的,而我所說懲罰并不是體罰。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犯了錯誤的同學加以必要的適當的處罰會加深學生的紀律意識,促使他們摒棄不良習慣,明確是非,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這對于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也會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生王某在教室里亂扔粉筆垃圾,影響班級紀律,破壞教室衛生,我就在班會課上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處罰他,最后全班同學共同決定罰他做三天值日,他也欣然接受,這以后再也沒有類似情況發生了。
要以“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寬容之心來對待“問題學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問題學生”往往會讓老師大動肝火,甚至一些學生的惡劣言行會使我們難以承受,有時還會時老師顏面掃地。雨果說過:“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心靈”。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有著比天空還遼闊的心靈,學生在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有時會年少無知,不懂事,桀驁不馴,而我們作為老師年長閱豐,應該寬容學生的缺點,用我們博大的胸懷去感化這些“頑石”。
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們除了要具有滿腔熱情,還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求轉化問題學生的良方,為他們創造一個不斷改變自我成長的優良的教育環境,幫助他們甩掉身心方面的困擾,讓他們也能和同齡人一樣健康的成長,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可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張行濤、郭東歧. 新世紀的教師素養[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0-113.
[3] 張向葵. 青少年心里問題研究[M].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0-39.
[4] 游小培. 教師職業與發展[M].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9-33.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珍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