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花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素質教育,生物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上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因此初中生物自主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新課程改革將自主化教學模式引入其中,就是為了發揮其積極作用,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陷。
一、自主化學習模式的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教師展開,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課,做筆記,教師教學技巧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成績的好壞。而自主化教學模式則打破了這一規則,學生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變為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索者和參與者①。學生可以盡情的提問、質疑,以合作的方式討論問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自主化學習模式改變了成傳統教學落后封鎖、死板教條的特點,注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按著自己的喜好發展,有利于培養各種專業型人才。
二、初中生物自主化學習模式的教學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密切的自然學科,身邊的花草樹木,甚至細菌都是初中生物要學習研究的對象。因為這種接軌,初中學生在未學習這門學科時就已經獲得了些許感性認識,初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采取多種自主化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
1.開展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是自主化學習模式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自主化學習模式中,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聽課、做筆記、做練習,自主化學習模式更加注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②。學好生物學的條件除了要熟記課本上求證得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地參與實驗求證的過程。而很多時候,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一個人是不能完成所有的操作的,所以合作學習是初中學生首先要學會的一種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初中學生合理安排一些小任務,讓學生以小組探究合作的形式學習。
例如在《六大營養物質的作用》這節課中,教師讓學生們各自選擇一種營養物質作為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合作編寫劇本并且完成各種角色的表演。在講解《校園植物調查》這節課時,為了盡可能多的找到多種植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先確定搜索路線,有的到小區調查,有的到河邊,有的到公園。在調查時,具體分工,有編號的,有記錄的,還有回去后總結種類的。這種充滿趣味性的合作,增加了初中學生的交流機會,提供了彼此借鑒和學習的空間。在合作當中,初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彼此之間的競爭,提高了學習興趣。
2.建立討論平臺教學策略
由于思路不夠清晰或者對知識的掌握上存在欠缺,許多初中學生在解答問題時總會出現錯誤。討論平臺的建立,使學生的競爭性得到充分的保障,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氣氛變得活躍③。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克服緊張的情緒,發現存在的知識漏洞,從而使認知結構能得到完善。作為自主化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討論方式教學,讓初中學生的能力在討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細菌”這一節中,教師可以在同學們提前預習的情況下,提出諸如“細菌的鞭毛為什么會動”“芽孢的抵抗能力為什么那么強”等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種討論既是對初中學生預習情況的檢驗,也是加深理解的途徑?;蛟S學生在討論結束之后也沒有得出正確的答案,但是討論本身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調動初中生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過程。討論會讓學生對內容理解的更透徹、記憶更深刻。除此之外,學生在有疑問而自己又無法解決的時候,通過談論的方式教學,在無形之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從而激發學習斗志,提高教學質量。
3.提供多樣學習資源策略
學校需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盡可能多的提供多種學習資源供學生學習。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硬件設施齊全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海底總動員》等影片激起初中學生對魚兒這種生物的探究欲望,通過顯微鏡實驗讓初中學生真切的認識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等結構。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比如在學習“寄生蟲”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向家長咨詢以前的寄生蟲病的情況,也可以到社區向醫務人員咨詢它的傳播途徑及癥狀。《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這節課,如果實驗室里沒有足夠的標本,可以節假日帶領學生到動物園或者標本收藏館去觀看,讓學生認真觀看并且做好記錄,回校后進行討論。
三、結束語
自主化學習模式是在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自主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產生的,具有很大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將自主化學習模式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在這種學習模式中,初中學生學習方式得到轉變,從過去被動的接受變成自主的探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注釋】
① 張春紅. 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0):290.
② 張莉. 關于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自主學習模式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6):111.
③ 朱建燕. 探討初中生物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J]. 科技創新導報,2012,7(17),8(15):209-210.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新洋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