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 張振偉
摘要:當前教育體制下技工院校學生素質相對較低,問題學生成為技工類院校班主任管理的一大難題。但是如果轉變教師的經驗觀念,通過熱愛、寬容、表揚等正面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將問題學生轉化為好學生。
關鍵詞:班主任;問題學生;方法
當今社會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歷史情況之下,技工院校的學生來源相對較為復雜。當然學生存在的問題也較多,眾所周知問題學生的教育成為技校班主任管理的一大難題。如何將這部分問題學生轉為優秀學生,更是難中加難。
一、何為問題學生?
在技校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表現不佳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主要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的存在的劣性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了解問題學生形成的根源
對于問題學生來講,班主任是學校里面全面負責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頻繁的教師。
在對問題學生的教育中,有的老師恨鐵不成鋼;有的老師感到頭痛傷心而力不從心。但是也有的卻在教師的教育下,轉化為好學生。可見,不同的教育方法會教育出不同的學生類型,而對于問題學生的轉化,也實在是需要教師下大力氣去了解問題學生。
誰也不是天生惡骨,生來就不喜歡當好學生,很多問題學生的阻礙來自各個方面:比如說,等等。
1.自身因素:心智不成熟,性格孤僻怪異,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人生觀、價值觀偏離,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怕苦畏難,對學習不感興趣,無上進心。
2.外部因素:現今常見的父母離異,不被重視,父母溺愛,。
3.心理因素:由于家庭的困難和生活的拮據或一直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經常處在"四面楚歌"的環境和氛圍之中,自己的行為、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消極、不健康的心理。
三、拯救問題學生的方法
問題學生,究其本質,一般都是因特殊精神刺激或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的行為不端,對他們來說只是“帶病”的花朵,并非“凋謝”或嚴重的道德品質缺失。總體來說,如果方法得當,還是有藥可救的。
1、熱愛問題學生
白朗寧說: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那么對待我們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又何嘗不是呢?俗話說:世界上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沒有不成才的孩子。托爾斯泰說:“教師既要愛事業,更要愛學生。”而問題學生更尤其要愛。大多數問題學生其實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是因為缺少關愛,感覺被這個世界遺棄了,于是自暴自棄,愈演愈烈。這時候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最親近的人,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拿出你的關愛,用真心去感化問題學生。人們常說,平時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師生關系就會融洽,一旦老師批評學生,學生會認為這是愛護。但如果師生關系緊張,那么批評在學生看來就是整人。“問題學生”其實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內心深處更渴望得到愛,只有讓愛滲入到孩子們的心靈,才能讓他們從“問題”中走出來。通過熱愛問題學生,引導并激勵他努力學習,才能使之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于理”,促使他主動認識并改正錯誤。
2、寬容問題學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成年人來說,犯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事,那么對于那些還未成年的學生來說,犯錯誤就更是情有可原的了。“寬容”教育是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它是教師打開學生內心世界的“通行證”。當然管理要寬容,但務必把好寬容的度。寬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循循善誘。當他們做錯事時,教師首先應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指導他們變缺點為優點。所以說,寬容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靈,獲得意外的收獲!
3、表揚問題學生
魏書生說過:“用學生身上的光,照亮學生的路是最節省的能源。”作為班主任,我們應適時適度地給問題學生以鼓勵,他們并不是一切都壞的,平時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的表揚和贊賞。榮譽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當而又適當地給問題學生以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榮譽感和進取心。比如有的學生雖然紀律觀念淡薄,但能積極勞動,不怕苦,不怕臟……我們對差生凡有積極行為和進步表現的,都給予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問題學生的進步。適當的表揚會帶給問題學生自尊心的滿足,甚至一點點改變,走向好的方面。
4、深入心靈的談話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對于屢次犯錯的問題學生,應該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然后進行一次深入心靈的談話,真真正正的去了解他。我相信如果班主任用低聲細語的方式與學生談話時,學生就會體會到教師的沉著與威嚴,在學生穩住情緒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冷靜地進行有效教育。在這樣的談話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到師生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更好的顯示出教師對學生的親切感,從而引起學生對老師談話的興趣,真正領會教師教育內容的涵義,從而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的內容。《論語》中也有一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往往因為無知,所以狂妄;因為不了解,所以偏見。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以為自己經驗足,了解學生,有資格給學生下結論。實際上,時間的累積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學生經常會偽裝自己,我們教師所看到的并不見得是學生真實的狀態。有時候“問題學生”并不像我們認為的有那么多問題。
5、給予信心
國外有句警示的話:“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縮小了自己的成就。”其實每個人潛力的大小,往往取決于自我評價的高低。而這個自我評價的水平高低,恰恰是他人長期暗示的結果。最容易給予這種暗示的人,就是學生眼里最具權威最值得信賴的人,往往就是他們的父母或者老師。在他們心里,老師所否定的往往不是一件小事,而很可能是一種能力,一種希望,甚至是一個人的一生!那么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我們為什么不能多給學生一份肯定的鼓勵呢?為什么不多給他一份成功的希望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真正的給予是從培養自尊自信開始。
6、多方聯合共同教育問題學生
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作為班主任老師還得做好充分的耐心準備,多與家長聯系,多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家長一起商量行之有效地辦法,做到有的放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問題學生其實就是帶病的小花,更需要班主任老師的精心“護理”和“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共同關愛問題學生。
總之,我們要用愛心去感化問題學生的心靈,用表揚去加強他們的自尊心,用寬容和理解去溫暖他們脆弱的情感,用適當的方法去改變他們自以為是的觀念,引導他們克服困難走向成功。我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為了問題學生的轉化,班主任工作還需做細做硬。
參考文獻:
[1]焦雄偉.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實效性的幾點思考.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1年3期)
[2]【美】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全集》.袁玲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1
[3]淺談“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及解決對策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