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
體育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條件,對某個過程(如學段、學年、學期、單元和學時)的教學進行各方面的最優化研究工作和計劃工作,體育教學設計是進行成功教學的關鍵。在體育教學中,從宏觀方面來講,教學設計是指解決各個水平階段的教學目標分解、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單元安排等重要問題的過程;從微觀方面來講,教學設計是指對一節課或者一個單元的教學構思和組織的過程。
下面我將以“圓形接力”教學設計為案例,淺析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小學體育教學設計。
本節課以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發展為本,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活潑、求勝的心理特點以及場等因素,充分利用游戲與競賽活動,有針對性地講解傳接棒的簡單技術和4*100米接力常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在該課中,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形成正確跑姿,發展快速奔跑的運動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對當前感興趣的時尚元素,如“航母style手勢”“兩人三足”等游戲活動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并充分利用場地與器材及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使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形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一、 教材分析
教學分析就是要在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是要求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進行分析和策劃,制定出“教什么”和“”如何教”“如何指導學生學”“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和發展”的操作方案。
例如,“圓形接力跑”中的教材分析是《九年義務教育普通課程標準(1-6年級)》中3-4年級第三章“走、跑與游戲”中的教學內容。它以幾個人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分別跑完各自規定距離的集體項目,又是在田徑運動中唯一體現集體合作的運動項目。它深受學生的喜愛,并有較多的德育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術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傳遞接力棒的技術,要求各棒隊員之間的協調配合,保證在快速跑中完成傳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發展速度素質,協調性和培養快速奔跑能力的有效手段,又可以培養密切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齊心協力跑”游戲環節,主要是通過同學間的團結協作,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發展身體靈敏、協調素質,發揚相互配合協作的精神,促進下肢力量的發展,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體現活動的即時與潛在的自身價值。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要解決為什么教,明確具體教學任務,教學重點、難點。
例如,在“圓形接力跑”中的教學目標分別為:
1.在奔跑游戲中,改進跑的動作,培養跑的正確身體姿勢。
2.發展靈敏、反映、協調、力量素質和位移速度能力。
3.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與行為,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4.培養競爭意識,發揮頑強的拼搏精神,加強同伴之間的友好合作與交往。
三、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解決“教什么”“選什么”“教什么最好”“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呈現方式”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解決“怎么教”“怎么學”,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設想安排。
(一)“圓形接力跑”中的教學內容
1.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游戲場地,足球操場圓心位置并將隔離墩擺放好。集合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在背向陽光或風沙位置成四路縱隊站立,由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教師安排見習生,必須要檢查服裝、鞋帶。這是體育課安全注意事項的重要環節。另外教師著運動裝,教態自然、大方。在課的開始前教師應當宣布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提示活動中注意安全的事項。
2.接下來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集體進行準備活動(慢跑:2*200m)和專門性練習(徒手操),使身體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動。
(二)詳細講解傳接棒的動作方法
教師講解并示范傳接棒的動作方法,如下壓式傳接棒:接棒人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張開朝后,拇指向內,其余四指并攏向外,傳棒人將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壓,放入接棒人手中。
講解結束后,學生持接力棒以縱隊形式進行“體驗式”原地練習。
(三)學習提高技能
學生成四路縱隊在操場圓形位置站立,各隊隊尾的學生手持接力棒,聽到哨聲后,立即沿著圓周右側方向跑出,跑一圈后將接力棒交給本隊的第二名學生,然后站到本隊隊列前面,保持隊形,依次完成比賽。
安全注意事項及要求:在跑的過程中注意與同伴的傳接棒,在超過其他同學的時候嚴格按照從右側超越。比賽中時刻保持本隊隊形的整齊,這也是最終判定勝負的關鍵。四隊互相監督彼此隊形。完成接力后以最先舉棒判定勝負。
在第一局進行完畢后,教師針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講解。然后繼續進行游戲(可根據學生運動量進行調整)。
(四)發展身體素質
游戲,“航母style—齊心協力跑”。游戲方法:學生分成若干組,小組合作,每組4-6人,成橫隊排列,雙手搭在同伴的肩上相互連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走、跑練習。這能夠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使他們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由身體素質稍差的學生做團隊“指揮官”以“航母style”手勢指揮同組隊員參與比賽。這樣可以使每一名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名沖到終點的組,可以以“航母style”的手勢進行慶祝,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氛圍。
安全注意事項:同伴之間要從走開始練習,步調做到一致。如果同伴不小心跌倒,要立即停止練習,保護同學避免摔倒。
四、師生總結、評價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在操場上做靜止性的伸展、拉伸等放松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體疲勞,身心得到適當的放松和恢復。要求動作呼吸自然放松,使身體狀態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
在放松與恢復之后,教師對本堂課進行總結,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總之,體育教學設計是體現課堂標準精神的主要渠道,體育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運動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立,《體育教學設計與教案編寫》,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徐世貴,《新課程這樣聽課評課》,天津教育出版社
3.楊文軒、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
4.《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陳雁飛,《體育課程教學與教師成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