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敏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尊重人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學就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和教師得到更多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廣大教師積極探索的課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
一、教學目標確定的全面化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現代教學則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在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地人的發展上,定位上趨于全面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地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總之是三維的。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在制定過程中同時落實好重點、難點的突破,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有的問題可以結合圖重點講解,同時運用一些資料加以補充說明,這樣既能比較充分地說明問題,同時也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精心備課,打有準備之仗
凡事立則預,不立則廢。教師在上每節課之前應該有大量的準備,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學生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情分析,即學生有哪些知識基礎、哪些生活經驗,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狀況,才能把這學生引導進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教學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脫離了學生實際的課堂就不是有效的。同時備課時教師都要精心選題,無論是作業還是練習。教師精心選題還應做到不同題型選題,做到同一類題不要有太多重復,或拿到某些題不進行篩選就整套整套印發給學生做,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就自己的薄弱地方加強學習,全面提高各科學習成績。
三、客觀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教材內容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的全部。但不少教師過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補充、調整一些習題,很少更改例題,更談不上結合生活實際編寫例題。事實上,盡管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教學法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由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客觀地認識教材,發揮處理教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般的教學目標已經包含了一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也是依據教學目標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教學材料加以組織編排,并且盡可能圍繞重點,突出難點。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和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對下列問題做出回答:⑴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需的?還需要補充什么?有哪些內容與目標無關?哪些內容要滲透思想方法?⑵教材中所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教學從哪里開始?⑶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又是什么?只有在回答了上述問題之后,教師才能采用有效的策略,諸如改變課時教學順序,設計練習甚至例題,重新組合教材等等,使教材內容成為更易于課堂教學表達、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結構體系。
四、分層次教學
學生情況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位上要具體化、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使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學生也只有明確了適合自己的具體的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才能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進行有的放矢、切實有效地學習,才能避免學習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并且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獲得發展?!墩n程標準》指出: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并從學生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分層教學。因此,我們要樹立課程興趣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能否通過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是決定著“有效教學”的理想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在教材方面,教師要科學地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對教材精選和整合,根據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學校的實際,開發和利用好當地課程資源,開設學生喜聞樂見和感興趣的教材。切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五、多媒體教具方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教學工具也已經走進了課堂,特別是多媒體這種教具的運用,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為PPT可以給學生一種視覺的呈現,也有聲音的展現。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工具,進行多方位、多通道的呈現和展示。那么,學生接受知識、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就可以更加直接、更動態。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學可以說是多個方面、多個通道、多個角度的。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進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感覺和情感。當然,教師應該明白,這只是一種教具、是一種輔助。
總之,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只有師生心靈不斷撞擊,才會產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師生情感的不斷交流,才會激發人性的快樂。課堂教學只有回歸到人性、回歸到生活才會真正達到有效。教無定法,學無止盡。只有通過我們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尊重教育的發展規律,轉變觀念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