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娟
語文課堂上,學生要生動活潑地學習,主動尋求發展,但教師有時候對學生課堂發言的膚淺性評價,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甚至于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身上閃現出來的創造的火花,影響了教學的成效。因此,課堂上對學生發言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我認為在當前的語文課堂,對學生發言的評價應突出以下幾個原則。
一、有效性原則
這里的有效指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指通過教師的評價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產生直接幫助,這一點大多數教師能夠注意到;二是指課堂評價學生發言,應借助對個體學生發言的評價對全體學生產生作用;三是通過評價給全體學生一個導向,也就是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評價的導向功能是指評價本身體現出來的導向機制,它如同指揮棒一樣,讓全體學生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例如,教師在評價學生發言時注重學生參與學習實踐的情況,學生就會在這種評價的引導下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學習的實踐,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上《一雙手》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教師問學生文章是怎樣描寫一雙手的?師生發生如下對話。
生:第9段運用細節描寫,寫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裂紋,關節纏線,表現奉獻精神。
師:這位學生說得真好,一個人的精神要讓人有感受,就必須要有具體可感的細節。比如,有同學寫母愛,常常是大而空地贊美,不能給人留下印象。我有個學生寫自己與母親發生沖突,不理睬母親。早晨要出門了,母親還叫他吃雞蛋、喝牛奶,他嫌煩,扭頭出門,結果衣服給掛著了,扣子掉了,母親立馬拿了針線,單腳跪著縫補,他低頭,發現母親頭上的白發,一時間感到自己不該和母親拗著,母愛也就在這一細節中體現。
板書:具體可感的細節
教師這一段評價,在學生回答出細節描寫的基礎上概括提升出細節描寫的作用,并舉例進行闡釋,借助對一個學生發言的評價進行概括與總結,讓所有學生明白了細節描寫的作用,這樣的評價就產生了效果。
二、評價主體廣泛參與的原則
評價主體是指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能夠實際參加評價活動的人。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教師是評價的施與者,學生是被評價者。課堂上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發言這種單一的形式。高效靈動的課堂,應重視評價主體的廣泛性。評價的主體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既應重視教師的評價,又要引入學生的評價。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發言的評價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學生發言的評價中。
學生參與評價可以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認真聽取同學的發言,并把它與自己的思考結論進行比較,加以判斷,從而做出評價。這一思維過程是很有價值的,在評價別人發言的同時還要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發言的欲望,也為學生創造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并使他們養成了思維、判斷、發表自己看法的良好習慣。在學生的相互評價中,學生的思維更易被激活,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也會愈加深入。
三、評價標準的多維化原則
素質教育的課堂,評價學生發言的標準是多維化的。我們用唯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課堂發言,那么,學生頭腦中許多智慧、創造的火花也將被熄滅,課堂教學離開了學生的創造的火花也必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師評價學生發言不能只以答案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應以思路、方法、語言、行為等多項內容為標準。
(一)評價內容的多維性
答案的對與錯只是這一次,而行為的表現、思路的剖析、方法的形成、語言的訓練卻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我們提倡以幾個角度的融合為標準展開評價,甚至于在行為、思路、方法、語言等角度給予更多地關注。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關注學生是否敢于與同學交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路子是否明晰,關注學生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教師做到了這些就要在評價中及時給予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對發表的答案有欠缺的學生,教師在肯定他們積極參與的同時要恰當地指出不足,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會愉快地接受。全體學生從課堂發言的評價中永遠感到的是鼓勵,而這種鼓勵又是有方向的,有原則的,唯此他們才能以更大的積極性和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使自己不斷得到發展。
(二)答案標準的多維性
即使說評價發言的答案,它的標準也是多維的。在數學學習中一加一就等于二,評價的標準是唯一的。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則不能過分地強調標準。例如,學完《狼》一課,大部分學生都說人要從這篇課文中吸取教訓,而有一個學生卻認為狼讀了這篇課文后也要從人的行為上吸取教訓。學生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允許學生從不同側面去思索,這樣才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四、啟發性原則
教師評價學生的發言要具有啟發性。應通過評價,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找到更好的思維和學習方法。比如,教師對學生的結論性發言進行這樣的評價:“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想聽聽你的理由。”“你的想法很獨特,談談你是怎樣想的,好嗎?”等等。這樣的評價不是靜態地對學生的發言作肯定或否定的論斷,而是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學生,探究原因,分析思路,從而引發了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做進一步的探索,無疑對全體學生是一次極好的思維訓練。這種評價不停留在答案的對與錯上,而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對和錯,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人們常說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我覺得提問之后對學生的評價更是一門藝術,因為在評價中可以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新課程強調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成性的,生成的內容來自哪里?我覺得就來自于教師精彩的評價,評價恰當、適時、機智必然能引發學生的思維風暴,促成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成,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評價藝術的掌握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學智慧,讓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動力,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責編 張景賢】